10月18日,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学师生“行走的思政课:红色地标我打卡、学史明理践初心”主题实践活动顺利开展。此次活动由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与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温岭市委党史研究室、温岭市坞根镇、温峤镇政府承办,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30余名师生代表参加。
陵园追思: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
上午,师生们抵达位于青山环抱之中的中共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革命烈士陵园。踏入红二师烈士陵园,苍松翠柏掩映,由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耸立,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师生们列队肃立于纪念碑前,举行简朴而庄重的缅怀仪式。阳光透过云层洒在青年学子坚毅的面庞上,他们用深深的鞠躬和默哀,向长眠于此的革命先烈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红二师,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在浙南地区坚持武装斗争的一面光辉旗帜……”纪念馆内,随着讲解员方海红老师深情的讲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在队员们眼前徐徐展开。一件件斑驳的武器、一封封泛黄的信件、一幅幅珍贵的照片,生动再现了柳苦民、赵裕平等革命先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红军战士和人民群众开展艰苦卓绝斗争的英勇场景。
队员们认真观看纪念馆精心制作的宣传片。当看到红军战士为掩护群众转移而壮烈牺牲的画面时,馆内一片寂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坞根,我真正读懂了这句话的重量。革命的火种,正是由这些有名或无名的英雄,用青春和热血守护并传递下来的。”学生叶竹炀说。他们用镜头细致记录下展陈史料,为后续制作思政课视频积累鲜活素材。
故里寻踪:烈士遗言映初心
午后,师生们转赴金璇烈士故居。这座古朴的台州民居,是烈士出生、成长并走上革命道路的起点。故居内,简陋的陈设、珍贵的生平介绍,尤其是金璇烈士留下的那段感人遗言,让一位忠诚、勇敢的共产党员形象愈发清晰。
"为革命牺牲,是我最大的光荣......"金璇烈士的孙子金云平馆长诵读着烈士生前的誓言,字字千钧,敲击着每一位队员的心扉。他们驻足于展柜前,凝视那些承载着坚定信仰的文字,与这位年轻的革命先驱进行着一场关于初心与使命的对话。
"同样是二十多岁的年纪,金璇烈士在生死考验面前展现出的忠诚与坚定,让我们深刻反思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同学们在故居的广场上,展开了现场讨论。镜头记录下这思维碰撞的时刻,青年学子们在革命先辈生活过的地方,寻找着属于自己的时代答案。
从庄严肃穆的烈士陵园到质朴感人的烈士故居,此次温岭坞根之行,为“行走的思政课”再添厚重一笔。师生们通过实地参观、聆听讲解、拍摄记录、现场研讨等方式,不仅系统梳理了红二师的革命历程与金璇烈士的英雄事迹,更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截至目前,台职师生实践足迹已遍布台州八个县市区,形成了包括微课视频、调研报告在内的丰富实践成果。项目持续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让红色基因浸润青年心灵,让思政教育在行走中焕发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