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工作动态

陈叔亮作《西行漫画》

发布日期:2025-06-16 11:1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2019年6、7月间,一个新闻在海峡两岸书画圈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一幅民国时期毛泽东的手迹在台湾出现。有的媒体甚至称这份毛泽东手迹为“地球孤本”。该手迹为一幅题诗,原文为:“雨里孤村雪里山,看时容易画时难。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朱砂画牡丹。书赠陈叔亮同志,录古人作,毛泽东。”台湾的研究人员请专家鉴定后,初步判定为毛泽东的墨迹。

这个陈叔亮是何许人呢?这个手稿又是怎么一回事呢?故事还得从头说起。陈叔亮,原名陈寿颐,1901年出生,是当代著名的书画家、艺术教育家,路桥峰江街道钟洋村人。自幼便刻苦研习书画。小学毕业时,已能画梅、兰、竹、菊,并且写得一手好字。中学毕业后,开始当小学教师。192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初期,陈叔亮以音乐、戏剧、美术等艺术形式,在台州各地积极开展党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他带了几个学生,离妻别子,辗转千里,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队伍。1939年,他担任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教员。在鲁艺先后八年多,他始终带着自己的速写本子,深入部队,画下了战士的练兵、行军、生产及业余生活;他深入医院,画下了医生、护士为战士和百姓治病、打针等情景;他又深入到农村,画下了农民的生产劳动,妇女为支前的劳作,军民团结一心的事迹;他又纪录下延安一般干部的学习、工作情况。

1941年,陈叔亮把初步整理好的画作与速写做成画本,萌生了让毛泽东题写封面的愿望。

据陈叔亮回忆说:“那个时候毛主席(身边)没有那么些人,保卫他的人没有那么多,住的地方没有那么大那么严,也不过就是窑洞大一些。请毛主席题字不像解放后在北京那么困难,找也找不到,也不一定见你”。

1941年的某一天,陈叔亮碰到毛泽东,请他为自己的画本题字。毛泽东问:“题什么字好?”陈叔亮也没想过,因为当时斯诺的《西行漫记》已经在解放区出版流行了,他说:“可能我这个画册将来整理好了就叫《西行漫画》,是否恰当?请主席考虑。”毛泽东说:“好”,带走了他的画本。半个多月后,秘书打电话来,叫陈叔亮去杨家岭拿画稿。毛泽东题了“西行漫画”四个字,在里面的扉页上,还写了一首诗。也就是开头我们讲的在台湾出现的那个手稿。陈叔亮当时非常高兴,但看封面上没有落款,就问能否再有一个签名。办事人员拿回去请主席再签,过了几天,派人送到鲁艺。这件事情在当时的鲁艺,引起了巨大反响。

1942年,陈叔亮作为美术界代表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并与毛泽东、朱德等领导同志合影留念。可见,陈叔亮是中国抗战文艺创作方面的一位杰出代表,而对于台州而言则是开一代先风的旗帜,影响深远。

至于毛主席为《西行漫画》题诗的手稿为什么会在台湾出现,目前还是个谜。需要我们更深一步的研究来解开这个谜团。

西行漫画

(路桥区委党史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