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北接兴善门,南通建设中的旅游集散中心的中津浮桥正式通桥,再现了宋代“舟楫相连”的风貌。不少临海市民自发来到现场,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12小时不到通行量即破4万人次。
“中津浮桥”的历史,可追溯到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台州郡守唐仲友灵江上修建中津浮桥,解决灵江两岸无桥可渡的难题。清晨所需的蔬菜、大米、柴火均经此桥入城,渔民在此撒网,商贩穿行,是临海重要的交通枢纽。此桥几经修葺,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灵江大桥等现代桥梁的建成,才逐渐退出交通舞台。
2022年,临海启动“府城记忆工程”,根据史志资料重建中津浮桥作为核心项目,被列入其中。2025年2月,工程正式动工,4月21日浮桥完成合龙。浮桥全长280米、宽5米,桥体采用钢结构主体辅以木饰,桥脚舟设计为两端尖锐的渔船造型,既减少潮汐冲击,又象征临海人“乘风破浪”的精神。桥段由14节脚舟和7节浮箱组成,可随潮汐调整,延续了南宋时期“活动引桥”的智慧。
这座承载了府城记忆古桥的重现,不仅是台州府城因水而兴历史脉络的还原,更是临海活化利用方志资源的又一重要成果。(临海市地方志编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