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党史研究

一片丹心贯日中
——杨敬燮烈士传略

发布日期:2023-02-09 08:3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张兴斌 



杨敬燮,又名杨梦周,化名赵胜、朱伯新、张云等。1900年生于天台县西岙洋村(现属天台县洪畴镇天和村)一书香门第。

西岙洋村地处天台县东乡宝华山西南麓,村前矮山连绵,村后峭壁如屏、奇石层叠。杨敬燮的祖居,就在这个小山村中前后相邻的两座四合院里。杨家在村中堪称望族。杨敬燮的父亲杨守铭,字立新,号子芳,自幼学文习武。杨敬燮幼年时期居住的后院里,一直保留着练武的石礅(现收藏在村文化礼堂)。光绪二十年(1894)杨守铭中武举,在兵部任职,辛亥革命后解职回到家中。杨敬燮受其父熏陶,少年时期就聪明好学,又热爱劳动。先是在村里的学校读书,1916年进入苍山小学(今坦头小学)。杨敬燮十分珍惜读书的机会,勤奋苦读,深受老师的赞赏。父亲对他寄予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谋文入仕,光宗耀祖。

1919年,杨敬燮考入天台中学(旧制四年制)。其间,“五四”运动波及天台,学生上街游行的情景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1923年,中学一毕业,杨敬燮就奔赴“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北京,进入孔教大学读书。其时,家境早已衰落的他就靠勤工俭学发愤读书,不但文章锦绣,还练就一手好书法。天台城关东门“红疗医院”四字,就是他的遗墨。据说他用脚趾头夹着笔杆也能写出漂亮的字。北京孔教大学里共产党的革命活动十分活跃,杨敬燮开始接触进步思想,接受马列主义,思想起了根本性的变化,认识到推翻反动政府,拯救灾难深重的祖国是头等重要的大事。1925年7月,杨敬燮在北京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天台最早的共产党员。共产主义信仰把这位温文尔雅却不乏刚毅坚定的大学生带上了革命道路。此后,杨敬燮化名赵胜、朱伯新、张云、老鸟等,投入到铲除旧制度、创立新中国的革命浪潮之中,直到耗尽最后一滴碧血。

1925年底,杨敬燮带着丰富的学识和共产主义理想回到天台,住在城关东门的新居里,并很快办起私塾,利用教穷苦孩子读书识字来传播革命火种。为了扩大宣传,1927年又开设“红疗医院”,请来永嘉赵黎行任医师,用特制川红花浸汁擦按穴位,为贫苦的百姓免费治疗头痛、牙痛等疾病,以此为掩护,向老百姓宣传革命道理。

1927年11月,天台开始筹备创建党组织,月底,建立了中共天台特别支部。杨敬燮积极参与建党工作,发展党员,于1928年1月建立城关东门支部,并担任支部书记。从此,红疗医院成为天台党组织主要活动据点之一,党的许多重要会议在这里召开,党组织迅速得到扩大和发展。为了更好地掩护党组织的活动,每逢周六,杨敬燮就在红疗医院举办耶稣安息日会,以避开敌人注意。1928年2月,中共浙江省委派陈少安来天台视察,于16日在红疗医院召开党组织骨干会议,成立中共天台特别区委。特别区委成立后,研究了发展党组织的办法,定期召开积极分子会议,交流经验,布置任务。此后,特别区委又在红疗医院召开专题报告会,向基层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杨敬燮在东乡洪畴、三合一带活动,组织农民武装。同年5月26日,在党的领导下,宁海爆发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亭旁起义(亭旁现属台州市三门县),建立了浙江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杨敬燮预感到革命的浪潮正在涌起,第一时间组织洪畴、欢岙的农民军近100人支援亭旁起义,体现了一个革命者的政治敏锐性和果敢的革命行为。1929年春,天台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革命形势走向低潮。党组织暂停活动,隐蔽下来。党员中有脱党的,自首的,有的甚至成了可耻的叛徒。1928年3月成立的中共天台县委解体。“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越是困难越能考验人,杨敬燮迎难而上,带领革命同志转入秘密斗争。1929年5月,石瑞芳由黄岩县委书记调任台州中心县委书记后,在与天台、仙居接壤的,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临海黄沙地区(现属临海市白水洋镇)建立起一支革命武装。杨敬燮与王逸仙、朱渭滨三人先后到黄沙,与石瑞芳一起开展宣传,组织领导农民武装,还自制土手枪,进行军事训练,将武装革命事业搞得热火朝天。

8月,中央巡视员徐英到天台整顿党组织。通过一番考察后,在红疗医院召开会议,重建中共天台特别支部,杨敬燮为负责人之一。杨敬燮以红疗医院为掩护,在天台城关重新点燃了革命烈火。

1929年,浙江春、夏、秋均遭遇严重的自然灾害。而处于台州的天台,春季旱灾、虫灾交织为害,夏季因台风袭击暴雨不断,庄稼颗粒无收,老百姓饥寒交迫,而奸商却囤积居奇,令米价飞涨。8月25日,天台特支召开会议,决定由杨敬燮、梅绍华深入群众加强领导闹荒斗争。8月29日,正值城关集市,以城关樟树下石匠夏汝木为首的闹荒群众冲击国民党天台县府衙门,县长仓皇逃避。闹荒斗争坚持到第三天,县长带兵反扑,抓走夏汝木等20多人,开枪打伤群众60余人,闹荒斗争遭受很大挫折。在反动派的疯狂镇压面前,杨敬燮异常冷静,他清楚地意识到只有革命的武装才能对抗反动派的武装。于是他联络东乡“上党”地方武装,在岩庵召开40多人参加的全县武装会议,制定暴动计划,决定把闹荒斗争发展为约500人参加的秋收暴动,攻城劫狱,营救被捕群众。不料,当暴动发起时,依靠的主要力量东乡地方势力“上党”到了约定时间却按兵不动,只有200多名农民从各地赶来,加上武器匮乏,致使整个计划落空。

攻城计划取消后,台州中心县委指示天台鼓动更广大的群众,作更剧烈的示威。12月,杨敬燮在蓝田村附近的大水坑山厂召开龛顶、百步洋、蓝田等村党支部会议,再次研究攻打县城及由放粮济贫转入秋收斗争的问题。会后通知各地农民武装到南门溪滩集合。因行动不慎被敌人发觉,攻城计划又未实现。为了平息众怒,国民党县政府不得不从温岭、黄岩调来粮食,煮粥济荒,安抚百姓。为了营救闹荒群众,杨敬燮马不停蹄,转而发动商界、学界开展罢市、罢课斗争,迫使反动派释放夏汝木等人。

1929年11月,杨敬燮调任台州中心县委委员,负责全区武装工作。他与台州中心县委书记石瑞芳去玉环,在楚门、清港、田马、凡塘、外塘、海山等地发动群众,组织农会,发展党员。不久,建立楚门区委,有党员130多名,农会会员800多名,有14个乡村建立游击队开展武装活动。在此期间,他多次回天台,筹建农民革命武装。

至此,一个年轻的革命领导人在革命斗争中逐渐走向成熟,杨敬燮身上表现出来的英勇的革命胆识和果敢的革命行动正是我党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宝贵财富。浙南巡视员金贯真在1930年2月28日《关于巡视温台给中央的报告》中,对他作出很高的评价:“中心县委现在还只有3人,两个知识分子,一个土西医(指杨敬燮)。他们工作都很吃紧,特别那个土西医更好、更有工作效率,他是去年11月间提拔起来的,他表示处处能接近群众,能发展新组织。在组织上的新发展,差不多完全是他的力量。”

1930年3月初,中央军委派军事干部胡公冕回家乡永嘉,和金贯真一起负责创建红军。9日,在黄皮成立“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3月中旬,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浙南红军总的战略部署,杨敬燮回天台创建红军。他首先召集戴方伦、陈文模等党员在红疗医院开会,成立天台城区区委,负责对县城敌人的监视和情报工作。接着,在栖霞乡(现属赤城街道)蓝田村设立指挥部,组织革命武装暴动。蓝田地处桐柏山区,周围山峦重叠,地势险要,村中有20来户人家全是佃农,靠看山、租 地、扛轿、卖柴度日,群众基础好。村里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县委负责人经常在此活动。1928年9月曾在此召开台温两地党的代表会议,成立浙南特委,省委特派员龙大道出席会议。杨敬燮到达蓝田后,首先召开党员和村民积极分子会议,说明成立指挥部、组织武装暴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会上把接待各路武装队伍的任务交给村民,让每位村民都参与暴动的相关工作,有放哨的、送信的、膳宿接待的等,充分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为了集聚革命力量,杨敬燮派人通知散落在天台境内各处的游击队,临海黄沙及宁海马岙、龙宫的游击队到蓝田村集中。3月26日,天台各地武装460多人陆续到达,蓝田村一时间人欢马跃,到处贴着“打倒土豪劣绅”“实行分田分地”“救济贫穷”等标语。3月28日,浙江工农红军第二纵队成立,杨敬燮任总指挥,陈天保任副总指挥。指挥部设参谋、军事、情况、总务等处。天台游击队编为第一支队,金叔明任支队长,袁存生、周振三任一、二大队大队长。因蓝田村太小,29日指挥部移驻桐柏宫,对军队进行政治军事训练。

红军队伍在桐柏山迅速发展壮大,国民党天台县政府和驻城敌军惊恐万状,全城戒严,紧闭城门,急电向省政府求救。29日,驻天台的省保安处五团一营四连在连长杜荣芳的带领下出动,驻扎在桐柏岭脚。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杨敬燮拟定前后夹击的歼敌计划,于30日晨令袁存生、周传帽分兵从蓝田岭和桐柏岭下山,两路夹击,山上的红军则在各个山头摇旗呐喊。敌军见漫山遍野旌旗招展,喊声震天,吓得魂不附体,不战而退,逃回县城。

次日,敌连长杜荣芳再次率兵出城“围剿”。杨敬燮改变策略,据险把守,诱敌深入。敌人缓缓进抵桐柏山脚的落皇桥扎营,欲与山上红军对峙。杨敬燮派周传帽率特工中队悄悄下山,趁黑夜向敌营猛扑,当即毙敌1名,缴获步枪 1支和部分战利品。敌仓皇窜逃,缩回城里。

两次出击胜利,红军士气大振,有人主张乘胜攻打天台县城。而城内国民党党政军警要员和地主恶霸惶惶不可终日,一面急电省政府,一面调集乡镇武装加强城防。省政府接电后,连夜召开紧急会议,谓天台赤祸已成燎原之势,如不及时扑灭,后果不堪设想,决定再调集大批援兵,赴天台“进剿”。杨敬燮经过反复思考、周密分析,认为此时攻城时机还不够成熟:一则临海、宁海的两支武装队伍未到,红军力量单薄。而敌兵主力仍在,有城垣固守,一旦久攻不下,敌援兵到后相当被动。二则敌人不会甘心失败,一旦外援到来,必然重兵反扑。于是决定取消攻城计划,实施战略转移,待各方力量顺利集结后,再重新谋划攻城。留守桐柏山的战士和蓝田村的群众为迷惑敌人,一起扎了许多稻草人,并不时燃放鞭炮,主力部队趁机向南山崔岙方向转移。

红军主力从桐柏山主动撤出后,穿过西乡平原,进入崔岙石坦村。指挥部在这里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决定兵分南北两路。指挥部机关继续往南,迎接临海黄沙队伍;袁存生、周传帽率第一大队和特工中队回北山,接应宁海的龙宫、马岙武装队伍。

指挥部率领的南路军行至状塘时,抓住了由县长章骏派来跟踪的两个暗探。杨敬燮、陈天保就地召开群众大会,发表演说,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罪恶行径,宣传工农革命和穷人翻身的道理,会后处决了两个暗探。为避开敌人追踪,部队连夜开拔,第二天抵达天台临海交界处的安头岭,与临海黄沙和天台方前(现属磐安县)游击队200多人相遇,将其编为二纵第二支队,委任詹跃华为支队长。部队在附近的岙头村进行了为期4天的整训,随后移师天台平镇,驻扎在集城小学。

由袁存生和周传帽率领的北路军离开南山,直达北山方广,在华顶山药师庵被县保安连围困。突围中,王老满、袁大法、齐孝地、陈贤底4人当场中弹牺牲,许长福、许世哲被俘后当场遭枪杀,袁友佳、赵谓生被俘后押解城关,第二天枪杀于东门外,枭首示众。

药师庵受挫的消息传到指挥部,杨敬燮分析了当时的形势,认为国民党已调集了大批援兵,而宁海的龙宫、马岙游击队仍未到达(后得知通讯员中途被敌抓获,信未送到)。杨敬燮当机立断,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决定分散部队,放弃攻城计划。命黄沙、方前部队回原地,余部回北山。回北山的这支游击队后被编入红十三军,以北山为游击区域,开展武装斗争。

桐柏暴动使杨敬燮一步步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年轻指挥官。他既有较高的革命理论修养,能随时随地向广大老百姓宣传革命的道理,又有较强的实战经验,调兵有度,有胆有识,作战英勇,随机应变。指挥部抵达桐柏时,在蓝田村召开会议,总结了暴动的经验教训,决定由杨敬燮返回台州中心县委汇报。

1930年 5月,受台州中心县委指派,杨敬燮化名赵胜来到温岭坞根游击大队任政治负责人。为了壮大革命武装队伍,杨敬燮将在玉环、楚门一带组建的14支游击队编入坞根游击大队。当时坞根游击大队刚建立不久,思想政治工作薄弱,军纪松散。杨敬燮到坞根后,与大队长柳苦民一起对游击队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并着手整顿军纪,初见成效。

1930年6月7日凌晨,国民党温岭县政府调集县保卫团和驻温省保安队共千余兵力,对坞根游击大队驻地洋呈发起大规模的“围剿”。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杨敬燮和柳苦民等一起分析了此次反“围剿”的各方形势,认为这次战斗对游击队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洋呈一带地处山岙,经常浓雾迷漫,敌军远道而来,地形不熟;洋呈村外有岙桥溪堤坝、高地、土坟等可作伏击地;经过初步整顿的游击队同仇敌忾,士气高涨。反“围剿”战斗从拂晓开始打响,岙桥溪一带枪声如织,弹片横飞。杨敬燮和柳苦民等沉着应战,顽强阻击,击退敌人几次强攻,大雾中还给了敌人狠狠的痛击,直到上午10点,敌人仍无法进村。这时,从南路又开来一支队伍对双方进行扫射,一时枪声大作。杨敬燮和柳苦民担心游击大队腹背受敌,当机立断,趁着大雾把队伍悄悄地撤出阵地。等大雾散去,县保卫团才发现原来刚才那阵猛打出自省防军。

1930年6月18日至22日,杨敬燮参加在瑞安渔潭村(现属温州市瓯海区)召开的中共浙南第一次党代表会议,被选举为中共浙南特委委员,分工负责宣传部,仍被派往坞根游击大队加强领导。尔后,他和柳苦民领导部队主动出击,在横山、茶头等地打了几个胜仗,队伍不断壮大。

1930年7月24日,中共浙南特委和红十三军军委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把坞根游击大队正式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团(简称“红二团”),建立团委,杨敬燮任团委主要领导。天台北区游击队经整顿后编入红二团序列,受杨敬燮领导。

红二团队伍迅速扩大,杨敬燮敏锐地察觉到红军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做得很不到位,部分红军战士纪律涣散,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拉山头等地方宗派思想,战士们大多不知为什么而战;由于缺乏作战训练,部队整体作战水平很低。在杨敬燮的提议下,8月21日,红二团把队伍集中到乐清湾海上西门岛进行为期20天的整训,杨敬燮担任主要教官,凭着较高的革命理论修养和渊博的文化知识,带领指战员们学习政治、军事知识,向战士们宣传党的路线和土地革命政策,强调一切听从指挥、一切听从命令的军风军纪,还教唱革命歌曲、教读革命书籍。他还大胆提拔曾在国民党陆军当过4年兵的程方桂担任整训的军事教官。经过20天的政治学习和军事训练,大部分红军战士明白了自己是在为争取劳苦大众的幸福生活而奋勇杀敌。杨敬燮在9月给浙南特委的报告中说:“现在已将各部队集合起来,编制起来,均有负责的人员。作战的健儿集中在温、玉、乐三县交界的西门老山地方。这地方的形势,四面环水,实险峻异常……待四方工作稍有头绪后,即行进攻城市,而实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府。”杨敬燮在写这份报告时对革命充满信心,对自己亲手整训的这支红军队伍充满自信。他坚信,通过努力,革命的高潮一定会到来,苏维埃政府一定能建立起来。

整训期间的8月31日,中共浙南总行委指示,将红二团扩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第二师(简称“红二师”),杨敬燮任红二师主要负责人。部队扩大至700多人,拥有枪支300多,声震东南沿海。整训结束后,杨敬燮、柳苦民率红二师主力回坞根,设指挥部于洋呈童家宅院。

红二师在柳苦民、杨敬燮的领导下,历经大小战斗50余次,极大地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阶级的统治。随着武装斗争的深入开展,坞根游击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继坞根后,温岭的青屿、沙山、江厦、桐山、温峤、琛山等 12个乡镇都相继成为游击根据地。红二师的革命武装进入鼎盛时期,形成温(岭)、玉(环)、乐(清)边区武装割据局面。

9月15日,国民党温岭县保安团联合驻温省防军400余人,分两路偷袭红二师指挥部驻地洋呈,发起第三次围剿。杨敬燮和柳苦民等率红军战士百余人,设伏观音山两侧,以50人诱敌入围。敌进抵指挥部台门,红军边战边退,引敌进入观音山伏击圈,红军伏兵齐出,居高临下,发起猛击,敌人被打得抱头鼠窜,溃不成军。此战红军毙敌3人,伤敌数人,俘敌1人,取得以少胜多的辉煌战果。

9月下旬,杨敬燮接到台州中心县委通知,调往黄岩开辟革命根据地。红二师的领导力量和思想政治工作大为削弱,混入队伍内部的投机分子程声梓乘机煽动地方宗派主义,造成军心不稳。11月中旬,红十三军派政委潘心元(曾参加过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任红四军政委)来红二师加强领导,于12月初不幸在玉环九眼江牺牲。11月,杨敬燮再次回到坞根。这时,红二师经历了敌人数次“围剿”,队伍分散在各地,内部宗派主义、自由主义更为猖獗,一些投机分子破坏纪律。为此,红二师主要领导柳苦民枪决了几个破坏纪律分子。12月12日,柳苦民被程声梓杀害于坞根街头。红二师领导内部矛盾进一步加剧,军心涣散。此时,温岭县委已遭敌人破坏,杨敬燮深感前途渺茫、孤掌难鸣,被迫离开坞根。

1930年12月,中共浙南特委遭敌破坏,革命处于白色恐怖之中,面对恶劣的革命形势,杨敬燮毫不畏惧,在黄岩、临海、天台一直坚持斗争。此时,中共台州中心县委已遭破坏,浙江省委已撤销。1931年1月,他潜往上海、南昌等地寻找党组织,均未如愿。2月,他在嘉兴南湖开设一间诊所作为掩护,隐蔽下来。3月,由于局势的紧张,他将开业仅一个月的“南湖诊所”关闭,返回天台,四处打听党组织消息。4月,他与蓝尘侣、朱渭滨一起重建台州临时中心县委,任委员。5月改为台州中心区委,在海门东门陶宅设立工作机关,设办事处于海门,继续开展革命活动。7月17日,海门的台州中心区委机关遭敌破坏,蓝尘侣被捕。9月,陈育中、杨敬燮、朱渭滨在临海东乡(今大田)庄头文化小学重建台州中心县委。不久,陈育中去上海寻找上级党组织未果,在杭州参加当地党的活动。杨敬燮负责台州中心县委工作,计划发动群众,组织农民武装攻打临海,以打开台州革命的局面。

1931年的中国内忧外患,日本帝国主义蠢蠢欲动;受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党内的“左”倾思潮越来越严重,认为只要组织全国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就可以夺取全国政权。所以杨敬燮的革命活动始终围绕着攻打城市这个任务展开,他时刻感到自己肩上的革命担子很重,以行医为掩护,跋山涉水,深入临海农村,借给人治病之便,宣传革命道理,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壮大革命队伍。他这种顽强的革命精神和对共产主义的执着信仰,令敌人既咬牙切齿,又坐立难安。1931年5月,国民党高等法院检察处发出通缉令,称“赵胜,即杨敬燮,天台明岙乡西岙洋村人,系台州共匪之首,曾任温岭坞根红十三军第二师政治委员、台州中心县委委员、浙南特委特派员等职,原天台桐柏暴动之首。最近猖獗更甚,在临海东乡组织顽民,对抗政府,有袭击临海府城之妄举,实党国之祸患。兹县赏四百元大洋缉捕归案,知情呈报者重重有赏,匿藏不报者与匪同罪。”此令一出,非但没有损害杨敬燮丝毫,反而使杨敬燮得到老百姓更好的保护。他仍夜以继日深入群众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农民武装,筹集枪支弹药,终于在临海东乡和天台东乡建立了革命游击队,为攻打临海做好准备。

1931年12月初,杨敬燮率领20余名游击队员从临海东乡出发去下沙屠。将要到达时,不料与从下沙屠清乡回来的临海保卫团50余人发生遭遇战。杨敬燮率游击队向东乡方向撤退,力争入夜后,退入东乡山里。敌人紧紧尾追。游击队被击四散,杨敬燮身负重伤,血流泉涌。幸好夜幕降临,队员背着杨敬燮隐遁在夜幕之中,甩掉了敌人。经过几番辗转,杨敬燮被抬回天台老家西岙洋村。

杨敬燮被送回家乡后,于12月7日转移到家中,终因流血过多,不幸于当日傍晚牺牲,时年32岁,被家人秘密安葬在村后山脚。1984年,天台县洪求乡人民政府整修了杨敬燮烈士墓,并树立墓碑。2016年,洪畴镇人民政府整修了供桌和罗帷。2020年,洪畴镇人民政府重修了烈士墓,并建设了宣誓广场、纪念馆、雕塑等。

杨敬燮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投笔从戎,在革命战场上叱咤风云;他组织天台群众闹荒斗争,有始有终;他领导天台桐柏暴动,有勇有谋;他受命领导红二师,整顿军纪,指挥第二次反“围剿”,集中整训提高部队战斗力,使红二师军威大震并进入鼎盛时期。杨敬燮的一生是短暂的,但为革命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我们永远怀念他。

(工作单位:中共天台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