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景区

发布日期:2022-12-02 14:5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陆树栋先生在《策杖天台山》一书中说:“龙山濒始丰而水趣,近闹市而擅溪壑,山以水秀,水因山清,奇石嶙峋而多姿,岩窍玲珑而邃深。名人轶事俯拾皆是,传奇故事,异彩纷呈,实乃近城之绝胜处也。”

龙山又名始丰山,位于天台县老城西6公里处,离新城1.5公里,为鹧鸪山的东南支脉之端,方圆20华里,西北东南走向,寺后尖、头个炮、竹尖、王家尖、弯塘山、垟山坪、殿后岗等山丘依次连绵起伏,始丰溪从龙山的南边山脚绕过,龙山犹如卧滩之龙,昂首伏于玉湖洪村之左,护卫着玉湖洪村,它既如卧滩之龙故名“龙山”,因龙山两头皆像龙头,又有“两头龙”之说。

龙山大都是火山岩系构成的底层,因长期地质运动,造成奇山、怪石、岩穴、幽洞、悬崖异瀑为特色的自然景观。山有龙珠山、狮子山、白象山、龙虎山;岩有钟岩、鼓岩、仙摘岩、猿啸岩、蟾岩、鸭岩、狮子岩、观音救世岩、观音隐身岩;石有试刀石;洞有如来洞、无底洞、火虫洞;泉有龙泉,瀑有蛟龙飞瀑,潭有钟鼓岩潭,上龙潭、下龙潭,还有岩门、石屏等等。

幽静秀丽的龙山是佛教建寺修禅的宝地,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南朝智者大师初来天台时曾结庐松隐居,后在龙山北麓创建禅林寺(始号龙山集云院),迄今1400余年。此两处一直是弘扬中国佛教天台宗教义及僧侣修禅的主要道场,同时也成了龙山历史文化遗产的主要组成部分。

智者大师认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于陈太建十年(578年)把钟鼓岩潭立为法潭——放生潭。智者大师除了结庐松隐,立放生潭,建禅林寺外,他在“钟鼓岩上讲经说法,始丰溪畔赎篱放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嗣后僧尼道士纷至沓来,或建寺,或修庵。700多年前,洪少华在玉湖立村,繁衍生息,人才辈出,龙山顶上三贤隐居,为民疗疾;乾隆御碑,解怨释结;龙山书院,遗风长存,名人轶事,俯拾皆是:龙山所建寺院、庙宇和庵堂相继而立。主要有禅林寺、南屏禅院、师姑庵(后改如来古洞),妙觉庵、瑞庵、后庵、前庵、弯塘庵、能照庵、龙山顶庙、宋陆殿、龙山殿、龙王殿等,僧尼云集,龙山成了佛道境界。

龙山山清水秀,环境幽静,如来古洞,位于玉湖洪村西南1公里处,是近郊的一块瑰丽宝地, 周边峰峦叠翠,涧壑纵横,悬崖瀑布,幽谷异洞,怪石耸峭,如钟如鼓,亦狮亦象,此天地之造化,岂非鬼斧神工。林泉间莺歌燕舞,松林中仙鼠跃飞,胜景难以描绘。清齐召南所定名天台小十景之一的“松隐林泉”(松隐居)就在龙山。龙山之谷,如同寒山子隐居地的明岩,人称小明岩,齐周华却说“绝壁瀑布更明岩所不如者”。

智者大师栖隐松隐居时,常来古洞宴坐修禅。明万历年间(1573—1620),玉湖洪村洪希重在此创建“师姑庵”,其洞内基址园地,俱为希重施舍、嗣后,洪心斋将洞前之田拨入洞内,以作斋粮香火之资。后洞中供奉如来佛像,故更名“如来洞”。

清同治初年,太平军虎贲将军洪时雍在此创办龙山书院,培养出了许多文武兼备人才,如武状元陈桂芬、武进士洪式抡、武举亚魁洪伦秀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众多文人墨客也闻名而至,留下许多诗词佳作。宋尚书兼枢密使洪适曾数次登山游览,明工部侍郎张文郁之师孙道人同其友旭阳师栖隐如来古洞,张文郁曾进山参访。康熙年间,县令王润民侨居松隐居,齐召南、齐周华、潘瑊、许君征、释可明等在龙山留下足迹,写下许多优美的诗词、匾额、楹联及游记。(本文内容来自《玉湖洪村志》)

(注:“龙山景区”现在又名“天湖景区”)

天台县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编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