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皤滩古镇

发布日期:2022-11-29 09:2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仙居县皤滩古镇,是古代浙东南山乡的一个著名商埠。它位于台州灵江流域与浙西丘陵山地的水陆交汇点上,是古代食盐之路的一个重要中转码头。古镇上的龙形古街,就是在长期的食盐交易中发展起来的一颗盐路明珠。1999年皤滩古镇被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1月21日皤滩古镇被命名为浙江省第二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总面积10.8万平方米。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和国家建设部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同年又被省旅游局评为旅游强镇。

皤滩意为“白滩”,在仙居中部的河谷平原上,距县城22公里,《康熙仙居县志》记载:“皤滩囿万山中,壁峭岩陡,万壑争流。”地形地貌独特,是永安溪上独一无二的五溪汇合点,故皤滩有夜观五月之景。皤滩又是水陆交汇之地,沿灵江、永安溪的水路在皤滩拢岸,通往浙西的苍岭古道也在皤滩起步,这种连接东南沿海与浙西内陆的优越地理位置,使皤滩逐渐形成以水陆交汇点为特征的物资集散地,“白滩集”也就应运而生。

古镇拥有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古街、枫树桥古民居、山下古戏台、道渊庄古宅、桐江书院,下街大殿、砖雕照壁7处县级文保单位。各朝古建筑620间,是浙江省保存最完整、风貌较独特的古文化遗产之一。

在鼎盛的清朝中期,皤滩古镇颇具规模,主街道“龙”形古街长达2公里,街面柜台比比皆是,店后沿溪排列着一长溜船埠,除“水埠头”渡口作官埠外,其他有永康埠、缙云埠、金华埠、丽水埠、东阳埠、龙泉埠、安徽埠、河南盐栈等,集散的主要物资有食盐、布匹、陶瓷、山货等。最兴旺时每天停靠在埠头的长船多达四、五百艘,场面极为壮观。街道繁华,人流熙攘,大有《清明上河图》所描绘的情景。

现今皤滩古街主体建筑与结构特点基本保存完好。街呈“龙”形,弯曲有致,街道路面用鹅卵石镶嵌成“龙鳞”图案,店铺存有石板柜台百余个,老字号招牌流金溢彩,各种装饰图案意境幽古,茶楼、酒肆、当铺、书场、妓院、赌场遍布街巷,被专家学者们誉为“中国古街文化的博物馆”,它不仅使人们欣赏到古代中国商用建筑的特色和艺术风格,而且更可体现一千多年来江南经济、文化的重要特征和乡风民俗。

历史悠久的文化积淀,闪烁着熠熠光华。珍贵的历史文物随处可见,如唐太宗李世民诏辞“霞蔚云蒸”麻布堆灰匾,宋朝朱熹手迹“鼎山堂”和“桐江书院”匾,清著名散文家张若震“贻厚堂”匾,清乾隆太子监齐召南“洛社名高”匾,明代牌坊式砖雕照壁“清风第一乡”匾额,何氏里“大学士”匾及密麻盖壁的“官报”、“捷报”榜文真迹,以及被毛泽东主席誉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宋代名臣胡则的“胡公殿”等等,形成了以皤滩古街、古戏台、山下“桐江书院”、道渊山庄与枫树桥“三透九门堂”为代表的,“唐、宋、元、明、清时代民俗民居活标本”的古建筑文化;水陆交汇商贸码头的商业文化;以“古民乐”、“花灯”、“民间大戏”、“明清茶道”、“八大碗”等民间艺术和饮食文化等等,无不体现出皤滩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皤滩山川挹秀,风光旖旎。日饮古井甘泉,夜赏碧波五月;翘首吟诵蟹壳岭摩崖诗,抵足漫步鹅卵石八卦图,令人心旷神怡。琳琅满目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为皤滩古镇增添七色光彩。好山好水出人才,纵观历史上的皤滩,文臣武将灿若繁星,乡贤志士辈出,异乡的文人墨客也纷至沓来,他们或隐居侨寓,或讲学小住,或耕读传家,为皤滩增名昭德,立下千古丰碑,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成语“梁上君子”典故由来、北宋名臣胡则三次省亲、方斫创办桐江书院、朱熹二度讲学和送子就读、王十朋慕名求学、周敦颐后裔孝廉传家、陈仁玉著书《菌谱》、革命烈士金永洪为国捐躯等等名人轶事数不胜数。无疑,这也是皤滩古镇深厚文化底蕴的重要部分。

仙居县被誉为“中国工艺礼品之都”,而皤滩则是仙居工艺品的摇篮。从唐朝起至今,皤滩就不乏木雕、石雕、砖雕等民间手工艺品的大家里手。古镇至今还保存着许多民间艺术,其中最为著名是“皤滩针刺无骨花灯”,俗称“唐灯”,被誉为“中华第一灯”,曾进贡给皇宫,近年深度挖掘出27个传统品种,52个分支品种,造型小巧、美观,曾多次获省级、国家级金奖。2006年3月,针刺无骨花灯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2006年6月,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作品龙凤灯被国家邮政总局入选为“中国灯彩”特种邮票。2014年2月,针刺无骨花灯赴宝岛台湾参加2014元宵灯展。2014年8月,皤滩针刺无骨花灯荣获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评审的“2014世界杰出手工艺品徽章”。

“龙舞九曲穿皤滩,人共溪声到小堂”。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俗成的图腾,是永久的吉祥物。它存活在古街的每一块铺地的鹅卵石上,也潜荫于皤滩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每一寸地上。不用刻意考古,也无须思绪飞扬,只要你踏上古街的“龙鳞”,隐约就会感受到商贾吆喊招徕声犹在耳际,人流摩肩接踵而形犹再现,此中的诗情画意,时刻让我们触摸到了“龙”的心声。




中共仙居县委党史研究室(仙居县地方志编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