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山九龙潭传说

发布日期:2022-11-28 16:1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天台县城东部横亘着一座长近十公里的巍峨大山。《赤城志·神邕图》云,“其山凌映桐柏,绝顶睇苍海,以其苍苍接汉”,故名苍山。民国《天台县志稿》云:“苍山,一名东苍峰,在县东二十里”。苍山顶峰海拔1113.4米,是天台境内最高峰。“九龙坑从这里发源,向右蜿蜒东流,在岩下村一座群英桥下汇入苍宝乡的榧溪,向左流经欢岙乡石研,注入欢溪”。

这里有“天台山小八景”之称的“九龙潭”,错落分布在十多公里长的坑涧中。每个潭的形状各异,第一潭“绒丝潭”,形容深不见底,也叫“灵泽潭”。从第一潭翻上山岗,在水石尽处,有一口潭,形如盛米的畚斗,俗名“畚斗潭”,也就是第二潭。再沿润边小径往里走,峡谷里藏匿着一口长方形的水潭,那就是第三潭,以形如猪腰而得名“猪腰潭”,文人们更喜欢称它为“明瓦潭”。第四潭“捣臼潭”,三面峭壁,潭边矗立着一块长方形的巨石,像一根杵棒。第五潭,当地农民称它为“蜂桶潭”,是九口龙潭中最雄伟的一口。再往上走,道路更加险仄。第六潭,俗称“浴桶潭”。第七潭叫“牛草桶”,又叫“棺材塘”。第八潭被湖苔泥草壅塞,叫“草糊潭”。第九潭叫“水井潭”,在欢岙乡石村东的九龙岭上,旁边竖立着“苍山第九龙王之神位”。此时已接近古代为祭祀“九龙”而建造的九龙寺故址。这九口深潭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十多公里的坑涧中,清代著名的史地学家齐召南称之为“苍顶龙湫”。

在九龙潭流传着“九龙造天台”的故事。相传天台山在古时为一片汪洋大海,百姓以捕鱼为生。海里住着九位王子,个个心地善良。每每看到自己布云行雨都要酿成船毁人亡的惨状,内心十分不忍。最小的九龙和八位哥哥一起商量,想出一个办法:每位王子从身上忍痛拔下八片龙鳞,凑成八九七十二片龙鳞化成一朵巨大的荷花,使渔船免受风雨侵袭,保百姓平安。但这一举动却惹怒了王母娘娘,她以九龙违反天条,命天兵天将把荷花抢到天空放置在后花园,并将九龙打入天牢,派仙女红桃、碧桃前去看管他们。

两位仙女钦佩于九位龙王子自我牺牲的精神,同情天下受苦难的百姓,违反王母决定私自帮九龙解去捆仙索,并偷出荷花,逃出天宫。从此东海上又飘浮起了红艳艳的巨荷。

王母娘娘知道此事后,十分气愤,命天兵天下凡去抓拿九龙。九龙合力反击,与天兵天将展开较量,一打就打了七天七夜,还是难分高下。于是王母娘娘又命太白金星下凡抓拿,太白金星见劝说无效,于是抛出身上所披的衣袍,瞬间化作铺天盖地的网幕,罩住了荷花。

从此以后,海水干涸了,荷花石化变为一座荷花形状的大山,最顶峰就是莲芯。四周团团包裹的花瓣化作七十二座山峰,这就是现在的“华顶”山。它的位置正好对着天上的日、月、星,也就是“三辰”的位置,落在了牵牛星和仙女星的分野上,因此整座山脉就称为“天台山”。

红桃与碧桃因违反天规,被罚下凡来到天台山西北部的桃源洞,为王母培植乌药。九龙王子则被贬谪到天台山东部的九个龙潭中继续受苦。因此那里就被称为“苍山九龙潭”。

《古经》有云,其山呜吼,必有大风雨(山有九龙潭,锗布二十里,并在绝壁之下,溶青湛绿,深不竟底),旱祷辄有灵应。”每逢大旱之际,百姓们祈祷得到九龙王子的庇护,举行隆重的上山祭祀求雨仪式。这虽然是虚构的故事,却反映了天台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



天台县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编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