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人物春秋

从族谱中走来的诗篇
——潘碧天与《碧天吟稿》

发布日期:2022-11-25 15:04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清光绪庚寅年(1890)初春,一位名叫叶叔眉的秀才赏游天台后返回寓所,品读在旅行中偶得《裘氏族谱》,于“艺文”篇目下读到一卷形式完整的诗作。细细品味之余,只觉得诗风清新脱俗,“小诗神似摩诘,七言亦疏秀可喜,脱去闺阁习气”,读罢仍感意犹未尽。于是“喜极假归,开东阁拓吟窗课,诸女诵之,时阁外绿萼方绽,香沁心脾,吾不知其为诗香耶,为花香耶?”将诗香与花香相比拟,足见这位爱诗之士从诗中感悟到的意境。这些诗篇的作者便是有着“碧天道人”之称的潘碧天。

明成化二年(1466),天台县城玉塘里,有一户潘姓人家新诞下一名女婴,父亲为她取名为碧天。潘家是以诗书传家的名门,碧天在其父潘祯的影响下,聪颖好学,自幼便能背读诗数百首。《康熙天台县志》载:“潘祯,字应昌,儒堂人。历山东提学佥事”。九岁那年,举家随父任职,路经江苏,迁至南京。时值秋季,薄雾笼罩着清秋,她纵目远眺,只见芦花荡里一派萧瑟景象,初次离家的她生起了异地之感,在旅途中写下:

《月下思随任金陵泊舟南浦》

孤舟横野渚,明月照当空。

十年江海意,疑在小亭东。

《随任夜泊晋陵》

寒云薄雾锁江秋,风动芦花荡客愁。

遥望家山何处是,青天孤月思悠悠。

此情此景感染了潘父,他为女儿小小年纪便流露出的才思欣慰,也为她隐隐流露出的感伤而担忧。在南京的八年间,春赏梅花山上的花树繁茂,踏秋灵谷寺桂花飘香的山谷。这座古老的帝王之都给予她精神上的滋养,培养了作为诗人必要的艺术素养。父祯后任大理寺左寺正,忙于公务,她则于经史文略中陶冶品性,将所读所感化为笔下诗句:

《夜坐读周南》

独坐难禁夜色寒,满窗新月度春残。

临文徒愧无经济,只把关睢仔细看。

岁月在她的诗中走过了四季。“病眼观春不是春”,大好春光只有真正能读懂春天的少女能感知到,“满地飞花人独立,撩予双蝶过庭前。”花下戏抓蝴蝶的少女将心事托付给生机勃发的春日,在诗中排遣着内心的寂寞与怅惘。她曾手执诗卷,在花影下怅然若失,也曾侧耳细听燕子的呢喃:“微风初月穿廉幕,喜看黄莺树上鸣”、“黄莺交坐窗前语,说尽春秋来往飞”。东风不来,异乡的心如寂寞的城,“寒花个个转亭阴,坐对嫦娥夜已深”、“晓来穿林西郊去,千里云山一片烟”……时而孤单时而隐忧,时而怀春时而落寞,但总能于眼前的一物一景中生出新奇之感,将俏皮少女活脱脱的模样雕琢出来。这个外表比天空更安静的女子,内心埋藏着别样的情愫。望乡之情随着多年羁旅未返的乡愁倍增,在与兄长的家信中赋诗,流露出对故土的思念。

《寓金陵寄长兄野泉》

万丈华峰浙水东,天涯秋晚思无穷。

兄南弟北三年别,越水吴山两地同。

明月素光移槛白,芙蓉秋色映江红。

鹡鸰诵罢情无已,片楮留将拖便鸿。

成化十八年(1482)早春二月,庭院里的柳树冒出了嫩芽,一声声子规的啼叫惊醒了梦中的少女,她从闺房里走出,端看门帘外那一波烟翠,温婉的情怀如临水照花,题笔写下“子规惊动深闺梦,起卷珠廉看翠烟”。这一年,十七岁的潘碧天返回天台,同年嫁与同邑儒生裘致中。婚后夫妇以诗唱和,情意甚笃,日子过得闲适优雅。平淡而欢乐的时光里,她把生活过成了诗,将天台山风神秀朗、清幽别致的山水神韵,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温婉笔调一一展现,把家山美景写进了诗篇、绘成了画卷。

《桃源洞》

天接青山路万重,仙家洞口白云通。

听残一夜溪头雨,流出桃花几片红。

千年老树万年山,洞口仙娥自玉颜。

刘阮当时那得见,浪传浮迹在人间。

桃花开尽几重重,绿水青山映远空。

欲向仙家探消息,茫茫古洞白云封。

久说桃源洞里深,桃源洞里果沉沉。

恁谁为指通仙路,遥见双姝接语音。

此诗中以“听残一夜溪头雨,流出桃花几片红”一句叫绝。溪头,地名,位于天台古城始丰溪沿岸,因临溪常有船停泊在此得名。桃源洞位于距县城西北13公里的桃源坑(桃溪)中,在此诞生了刘晨阮肇遇仙的神话传说。每当春日,桃源坞桃花怒放,片片花瓣随着山泉飘飞,潺潺而下,九曲桃溪更显旖旎,汇入始丰溪中。

《赤城暮春》

满山湿翠四围青,千里同云映赤城。

林鸟数声闲白日,野花黄蝶暮春情。

赤城景区距县城北2公里,又称烧山,因石色赤赭如火,形似城堡雉堞,在群山青碧中显得格外挺拔明丽。明徐霞客游赤城后,在世界地学史上首次用“仰视丹霞层亘”形容山的形色,后人称之为“丹霞地貌”。山麓海坑、乌石溪流淌,形成碧水绕丹山的瑰丽风光。潘碧天诗中的“千里同云映赤城”,描绘的正是天台十大景之一的“赤城栖霞”。

正德十三年(1518),裘致中考中贡生。第二年京试合格,被选为推官。上任途中不幸染病去逝。噩耗传来,碧天痛不欲生。结发三十载,终有离别日。她写下“肠断西风血泪流”的诗句,寄托对亡夫无限的深情。多年前书写的《春词》一语成谶,“世事千年多是梦,乾坤一笑属谁人”。后隐居于赤城山桃源庵,将心情付诸山水,独对青灯古庵,潜心修道。

《月下抚琴》

碧天素月理瑶琴,流水高山我自寻。

最爱南风歌一曲,了然真见古人心。

静坐苍苔理素琴,青山绿水作知音。

林闲碧落幽闲处,白月微风伴我吟。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五十五岁的潘碧天在寂寞清修中了却余生。在此后的几百年间,虽才情远近闻名,但诗句少有传世。明代顾起纶编选的明诗选本《国雅》将潘碧天的诗收录在“闺”的品目下,并给予极高的评价。清康熙年间编纂的《天台县志》将潘碧天列入“闺秀”一栏,该目下独此一人,称其“秉性凝静,有女德。幼而聪慧,工翰墨吟咏,经、传、子、史,靡不淹通”,并随附收录庄乔新所作的《碧天吟稿序》一文。她的很多诗篇用词浅显,蕴含了参透世事的顿悟,颇有一些禅意。

《题画》

屋傍青山下,人归苍莽中。

未开云外户,先听水边松。

清光绪庚寅年(1890)春,黄子珍之友叶叔眉游览天台美景归途中偶得《裘氏族谱》,完整地辑入了包括五言绝句6首、七言绝32首、七言律诗4首在内的诗文一卷,叶秀才为其作序,重新编订成《碧天吟稿》留世,其中不少佳句被临海籍人士黄子珍选辑成了《三台名媛诗辑》,将她的诗句继续流传下去。

2007年,潘碧天作为唯一的天台籍女诗人与严蕊、冯光奴、王郁兰等台州才女、女杰一起,入选台州名人文化历史名片。



天台县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编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