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史海钩沉

《兰亭序》与天台之缘

发布日期:2022-11-18 15:5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登峰造极,其《兰亭序》为王羲之行书代表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东晋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时任会稽内史、右军将军的王羲之邀谢安、孙绰、支遁、孙统等四十一位名士于会稽兰亭修褉,曲水流觞,饮酒作诗。并将37首诗汇编成《兰亭集》,由王羲之作《兰亭集序》。王羲之乘着酒兴,提笔挥毫,一气呵成,扬名天下的《兰亭序》由此而生。《兰亭序》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次日,王羲之伏案挥毫重书好几遍,也无法比拟,才明白这篇序文是自己的顶峰之作。王羲之醉酒时所书,被后人称为“龙爪书”。

王羲之的第一行书《兰亭序》与天台有不解之缘。

羲之学书天台山   第一行书名天下

王羲之书法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境界,除了他自身因素外,是佛国仙山——天台山的灵山秀水滋育和天台山的白云先生教诲的结果。

王羲之虽曾拜许多名师学书,但最终得益于隐居天台山的白云先生。王羲之本就向往天台山水,常与支道林结伴游天台。晋高僧竺昙猷隐居天台赤城山时,王羲之曾去看望他。宋《高僧传》就有“王羲之闻而故往,仰峰高挹致敬而反”的记载。唐代天台高道徐灵府认为天台桐柏九峰山,“昔王逸少与支道林常登此山,以为胜瞻也”。

王羲之来天台山,一是饱览风光之美,二为看望名僧竺昙猷,三是友人章安令孙绰管辖的地方,更重要的是来天台山学书。关于王羲之在天台山学书,唐徐灵府在《天台山记》中有详细记载:

一十里,乃至灵墟,今来是智者禅院,即白云先生所居之处也。先生初入花顶峰,遇王羲之入山学业。先生过笔法付羲之。……羲之唱偌,即归书堂,后又得三年功,书成矣。

先生乃赞羲之曰:“念汝书迹,异世不同,淡处不淡,浓处不浓。得之者罕有,见之者难逢。进一字千金重赏,献一字万户封侯。”……别后有心相顾,时时遥望白云中。

王羲之有一篇书法理论文章《记白云先生书诀》就记载此事:

天台紫真谓予曰“子虽至矣,而未善也。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敬兹法也,书妙尽矣。”言讫,真隐子遂镌石以为陈迹。维永和九年三月六日右将军王羲之记。

王羲之小儿子王献之在《进书诀疏》中亦称王羲之“有《白云先生书诀》进于先帝之府”。

相传王羲之在石洞中从早练到晚,不觉握笔伏案。忽见一银髯老者飘然而至,夸他。王羲之便虚心请教,老者叫王羲之伸手。王羲之不知就里,便伸手。老者在王羲之手心写了个字,即飘然而去,王羲之问他姓名,只听空中隐隐传来:“天台白云……”王羲之一看,手心上写着个“永”字。王羲之便照“永”字比划,终于明白了“永”字包含着汉字基本笔画,这便是后人所说的“永”字八法。

对此,明释传灯的《天台山方外志》有载:

《洞天福地记》,灵墟乃白云先生隐处。《世说》载王右军得笔法于白云先生。又按《野史辨才》云:右军作兰亭记三百七十五字,始梦天台子真传授笔诀,以永字为法云。

王羲之不忘天台山白云先生的“永”字笔诀,特用小楷抄写一部《黄庭经》,放在华顶峰侧一个峭险的岩洞里。这个岩洞,后人就称为“黄经洞”。黄经洞位于天台山主峰华顶拜经台西麓,四面绝壁,循山崖陡径,可攀登至洞中,寻访当年“书圣”王羲之学书的遗迹。

此外,王羲之首创的“龙爪书”也与天台山有很深的渊源关系。华顶峰拜经台下有一潭,名“龙爪潭”,因潭底有物“若水晶环而隐隐有斑点”,俗称“金龙”。相传王羲之常来潭边观察,从中感悟,练成了新书体。据宋朱长文的《黑池篇·十八书体》记载:“龙爪篆者,晋右将军王羲之曾游天台,还至会稽,值风月清照,夕止兰亭,吟诗之末,题柱作一飞字,有龙爪之形焉,遂称龙爪书。”

朱长文认为王羲之创造龙爪书正是游天台山返会稽后,来到兰亭,适逢风静月朗之夜,把酒吟诗。酒酣之后,挥毫泼墨,顷刻之间,新书体“龙爪书”问世。

可见,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是王羲之在天台山从白云先生学艺的结果。


天台县委党史研究室(县地方志编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