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人物春秋

投笔从戎的许杰先生

发布日期:2022-11-16 08:5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许杰(1901~1993),原名许世杰,字士仁,笔名张子三、吴文嘉。浙江省天台县城关清溪人。中国当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文学理论家。

自小家贫,刻苦成才的许杰,15岁考进县立中学,后因母故、家贫辍学。1917年夏,入浙江省立第六师范学校读书。“五四”运动爆发后,受科学民主思潮的鼓舞,与同学蒋径三等到海门搜查、销毁日货,宣传拒绝“二十一条”,反对卖国政府,撰写《告父老伯叔兄弟姐妹书》油印散发。翌年与进步同学以反对旧考试制度,要求教学改革,被学校开除。

《天台县志》(1995年版)载:“1919年,王以仁(1902~1926)在城南孔庙第二小学任教。不久,许杰来校代课。两人志同道合,发起成立“星星社”,成为天台现代史上第一个进步社团”。开启了以文学呼吁改革教育,改造社会的先河。

1921年春,转浙江省立第五师范就读。在校期间,发起组织“微光文艺社”,宣传文学的功用是“表现人生的工具,它的功用有如一面镜子”。创办《微光》半月刊,附刊于绍兴《越铎日报》,随刊发表多篇小诗、散文、短篇小说等。期间,组织龙山学会,创办龙山义务夜校,为失学儿童、贫苦文盲义务授课。

1922~1927年,任教上海、宁波等地。坚持从事文学创作,先后完成《惨雾》、《台下的喜剧》、《菜芽与小牛》、《赌徒吉顺》等多篇现实主义小说。1926年下半年,《惨雾》、《飘浮》等小说集相继出版,以其自成一派的乡土文学风格引起文坛重视。许杰所作“农村生活的小说是一幅广大的背景,浓密地点缀着特殊的野蛮的习俗,如《惨雾》中的械斗、《赌徒吉顺》中的典妻,拥挤着许多农村中的典型人物”。这些作品虽然表现的是浙东地方社会的乡村悲剧,但却具有一种普遍性、典型性,代表了1920年代乡土文学的另一面相。

1927年3月,北伐军光复浙江。许杰回到台州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介绍陈康白在上海泉漳中学参加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许杰被捕,保释出狱后潜回上海。

1928年春,任浙江宁海中学国文教师兼教导主任。由于白色恐怖,不久即赴马来半岛吉隆坡,担任华侨报纸《益群日报》总编辑。创办文艺副刊《枯岛》和《南洋青年》,因传播“五四”新文学思想和革命文学理论,揭露帝国主义及殖民政府的罪恶,多次被华民政务司传讯,受到严重威胁,遂于1929年辞职回上海。同年,出版《火山口》小说集。

1935年7月,应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郑振铎之聘,任暨南大学文学院兼职教授。“八·一三”事件后,暨南大学停办。许杰返回天台,任大公中学天台分校校长,实施战时教育方案,创办校刊《大公抗敌》,主持县政府的政治工作训练班,创作《精神总动员》等剧本,积极培养抗日干部,宣传抗日救亡,为大公中学校歌作词:

《大公中学校歌》

我们在烽火中成长

我们在烽火中教育

一面学习 一面工作

一面抗战 一面建国

顺我大公 作育人才 自动自觉

顺我大公 唤起民众 复兴民族

大道宣传  天下为公

抗战建国  人人有责

我们在工作中学习

我们在抗战中建国

1939年9月,辞去大公中学校长一职,赴广东任省立文学院教授。1941年,暨南大学从上海迁至福建建阳。许杰遂回暨南大学任教,兼任中文系主任、教务长等职。抗战后期撰写大量文艺论文,编为《现代小说过眼录》和《文艺·批评与人生》出版,同时提倡开展东南文艺运动,得到东南各地文艺工作者响应,对当时的闽、浙、赣、皖一带文艺运动产生一定影响。

1946~1949年,先后在上海临时大学、民治新闻专科学校、震旦大学、同济大学、苏州社会教育学院等校兼课。课余从事小说创作和撰写文艺论文,出版《胜利以后》、《一个人的铸炼》、《冬至集文》等书。

建国初,聘为复旦大学教授。1951年,调华东师范大学任中文系教授、系主任,被选为上海市人民代表,任政协委员、华东师大民主同盟负责人和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曾出席第一次、第二次全国文代大会。著《鲁迅小说讲话》。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59年9月,摘掉右派“帽子”。“文化大革命”中多次受到冲击。1978年彻底平反。1980年10月,出席第四次全国文代大会。虽八十高龄,仍应邀赴各地参加学术活动,并勤奋著述。任中国写作协会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1981年后,陆续编成《许杰散文选集》、《许杰短篇小说选集》和《许杰文学论文集》等书出版。

1993年10月5日病逝于上海,葬上海烈士公墓。部分骨灰归葬天台木鱼山旁。

许杰从事教育事业五十多个年头,其为民为国的大爱情怀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著名的文学评论家,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就以宣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理论,发表《文艺与社会》等论著引起文坛的瞩目,其后写了很多评论作家、作品的文章,结集为《文艺、批评与人生》、《冬至集文》、《蚁蛭集》、《现代小说过眼录》。

早期作品《文艺、批评与人生》:“文艺是人生的,文艺批评也是人生的,认识人生,表现人生,甚至到了改善人生,促进人生走问理想的标的,在文艺,在文艺批评,甚至在整个人生,都是完全相同的。”晚年写就的《文论小令》:“风格有如人格,文心通向天心。广阔胸襟师造化,精明慧眼效苍鹰。探索追寻标的,曰善曰美曰真。出发在人生,归着在人生。”重视文品、人品,文如其人,心口一致,真心诚意,拒绝矫情、伪饰”,是许杰一生坚持的文学理念和“为人生”的革命追求。

多年教鞭生涯,许杰先生与学生之间交流、联系极多,且多予鼓励、启发,在学生眼中俨然既为“经师”亦是“人师”。《天台县志》(1989~2000)副主编曹鸿梁先生是许杰在华东师范大学任教时的最后一届学生。曹老先生回忆起恩师,曾说过:“许杰先生是我所见到的一位最真挚、最诚恳、最坦率的长者,他的言传身教,令人敬仰,永志不忘。”

许杰先生执笔为民、笔耕不辍的精神值得我们永远怀念他。


中共天台县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编纂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