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史海钩沉

文旅融合时代下的传统文化特色小镇的空间构想与发展路径研究——以台州项斯诗歌小镇为项目假想

发布日期:2022-11-10 15:0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作者】潘再平(中共仙居县委党史研究室)

【摘要】在浙江“唐诗之路”战略背景下,深入挖掘本地唐诗元素,积极接轨,主动融入,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赢得新的经济增长点。仙居最具特色的唐诗元素是晚唐诗人项斯,他是台州第一位进士、台州第一位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诗人、是台州历史上行迹最广最远的台州人。从文旅融合和乡村振兴战略出发,从文化符号、开发模式、路径依赖三个层次进行理论梳理,尝试提出了以项斯诗歌为主题的“唐诗小镇”的构想,并通过初步探索,以期进一步推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特色小镇  项斯  空间构想  发展路径

在浙江“唐诗之路”战略背景下,立足县域资源禀赋,深度挖掘唐诗文化元素,积极接轨,主动融入,为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发展赢得新的经济增长点。笔者曾对仙居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项斯文化和唐诗文化进行了深入而系统地调研,特别是对晚唐诗人项斯相关的史料、民间传说、遗迹等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基于文旅融合背景下,提出了以特色传统文化——项斯诗歌为主题的“唐诗小镇”(以下简称“唐诗小镇”或“项斯诗歌小镇”)的构想,并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初步研究成果。

传统文化型特色小镇最重要核心就是文化。从深度和广度上挖掘具有鲜明地域特点的本土历史文化,丰富文化内涵,强化文化符号,通过资源优化组合来推动“唐诗小镇”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以项斯诗歌为主题的“唐诗小镇”最鲜明的特色就是项斯文化的独特性,通过对项斯文化独特内涵的深度解读、项斯文化符号的提炼、项目的空间构想与表达、项斯文化产品的体验以及文化产业的衍伸与创新等系列发展路径的理论梳理,以期推动具有仙居地域特色的“唐诗小镇”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一、提出项目构想的价值意义

(一)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需要。县域经济是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区域经济,其基础在于县域内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历史人文环境、民俗风情等。而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元素正是特色小镇发展规划和战略方向依据。发展特色小镇是新时期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一种全新发展业态,是加快实现乡村经济振兴的一个关键和发展平台。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以地域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建设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新选择。近年来,笔者密切关注国内外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的发展情况,并将这些特色小镇作为本项目参考对标案例进行研究,如青莲国际诗歌小镇、诗经里文旅小镇、浙中古茶场文化小镇、建德浙西唐诗小镇、辋川(王维)唐诗小镇、天台云端唐诗小镇等等。我们发现,通过地域特色文化小镇的建设和运行能使人力、物力、财力等各种生产要素不断集聚,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农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快速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县域经济的均衡发展。仙居的红色文化、下汤文化、项斯文化、柯九思文化、御史文化等都是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的,并且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通过文化赋能乡村,可以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二)改善园区企业发展环境的迫切需要。实现园区持续发展,除了园区的区位条件和优惠的政策措施以外,还必须提供相应的完善的配套设施包括生产配套、生活配套、服务配套。这不仅是企业入驻园区重要的考量项目,更是提高园区整体竞争能力的重要内容。仙居经济开发区福应区块在全县工业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近年来,仙居在推进园区企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建设上力度较大,生产、生活和服务配套方面明显改善。但随着浙江省内外各地园区同质性竞争的进一步加大,配套基础设施的短板也日益凸显出来,如园区企业发展所需的物流、交通等生产配套设施的重大瓶颈问题,还有如园区周边村庄的环境卫生和人文环境、企业员工的休闲娱乐和饮食、居住条件、员工子女的教育条件等生活配套设施的薄弱问题已严重影响到企业招工和企业自身的持续发展。“唐诗小镇”项目毗邻园区,项目的构建是建立在充分综合考量园区的区位条件和企业发展面临的迫切需求的基础上。在项目的发展规划设计和项目具体实施上,应当优先考虑当前园区配套设施建设的现实需要。

(三)推动仙居全域旅游发展的现实需要。全域旅游的核心是经济社会资源的全面优化与提升。在区域规划层面,基于地域特色和旅游资源禀赋进行特色小镇的全域规划,优势互补,融合发展。近年来,仙居紧紧围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对仙居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地理环境、特色文化等作出了全面分析判断,提出了县域旅游进行总体谋划,同步将“唐诗小镇”建设纳入其中,统筹谋划,积极推进。我们将“唐诗小镇”项目置于全域旅游总体布局中作了进一步细化和谋划,对改善仙居城东园区区块的全域旅游面貌而提出新建议新思路,使之在全域旅游、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多重发展战略背景下更加凸显本项目的意义。

(四)深度融入浙江“唐诗之路”战略的需要。浙东唐诗之路建设是贯彻省委省政府大花园大都市区建设的一项重大行动计划,是“美丽浙江”大花园建设的诗意灵魂和标志性工程。作为欠发达县的仙居有着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应当积极融入到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中,要在把握宏观经济形势走向中赢得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动权。仙居有着中晚唐诗人项斯这一最具本土地域特色的唐诗文化元素,以项斯在中晚唐的社会影响力以及正面意义,应成为浙江的“唐诗之路”的重要内涵和应有之意。近年来,笔者以仙居人特有的情怀和良知在竭力推动着项斯文化的研究和宣传推广,让“浙东唐诗之路不能没有仙居”的呼声成为省内政界和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更为仙居新一轮社会经济发展赢得了历史性的机遇。“项斯诗歌小镇”概念的提出正是为了更好地响应省委的“唐诗之路”战略,正是为了更好地在“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中谋得地位和影响。

二、假想项目的地理空间构建及功能定位

(一)项目的地理空间构建。唐朝诗人项斯的寓居地在台州市仙居县项斯坑村,项斯的仙居行迹密集型活动圈的中心点就在项斯坑村。基于对项斯文化和唐诗文化的深度剖析,结合仙居县城东部区块的山水地形特点,依托现有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将“唐诗小镇”项目的地理空间构想概括为“一心两翼”。

“一心”就是项斯寓居地项斯坑自然村及周边山水自然景观为项目文化核心区块,包括现有项斯古道、项斯庙、林应麒攀龙附凤坊、三学寺、项斯村文化礼堂、仙居五小(可改名或增挂“项斯小学”)以及马加田村、三角地村、稻田坂等无人村落。该区块为整个项目项斯文化和唐诗文化的重要文化展示区和体验区,项斯公园依可托项斯古道建设,保持自然地理风貌原有肌理,作适度改扩建,重点突出诗情画意的情景再现和重塑,同时要加强和完善项斯古道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斯文化广场、项斯纪念馆、依托项斯坑的总体村庄规划进行规划设计,可以在村东南区域。台州进士馆建设可结合杨府村多进士特点进行重新规划设计,林应麒纪念馆(林应麒攀龙附凤坊)可在附近断桥下宅村修建。同时,可以在该区块设立创意产业和文化摄影区,给商业者提供创意创业的机会,给摄影爱好者提供摄影的资源。马加田、三角地等自然村落,可以结合山地特点开展山野民宿,体验隐逸山林之仙气。

“两翼”就是在项斯故里项斯坑为核心点,沿山体向东西两翼拓展延伸。即将开工建设351国道将本项目“一心两翼”地理空间构想紧密捆绑在一起,交通极其便利。

“东翼”就在仙居县大路村彭溪坑,依托现有山体、溪流等自然资源进行适度开发,打造漂流、攀岩等项目的拓展训练基地,突出企业团建项目和中小学生的研学项目开发。可以在项斯古道、稻田坂到彭溪坑水库之间原来山路上打造“进京科举考试之路”(或称“红色长征之路”)体力体验区域。

“西翼”就在仙居县东岭水库,依托现有东岭水库和农家民宿,打造仙居城东田园休闲特色区块。该区域是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饮食的主要区域,充分体验了该项目的文化体验和休闲价值。该区域的民宿建筑风格作适当改造和提升,外观设计以汉唐风格为主,体现了浓郁的文化特色。

(二)功能定位。以项斯诗歌为主题的唐诗文化特色小镇项目功能定位在于依托并整合现有资源,适度开发,打造仙居城东集吃、住、玩、游、研于一体的休闲型唐诗文化特色小镇,对于推动仙居高标准全域旅游和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尤其对于彻底解决仙居经济开发区周边配套基础设施极其薄弱的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项目构建的优势条件

(一)历史文化优势

1、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仙居万年下汤文化是台州境内最早、文化内涵最丰富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东晋永和三年(公元347年)独立设县,距今已有1650多年。仙居钟灵毓秀、人才辈出,如成语典故“逢人说项”的主人公唐朝诗人项斯、世界上第一部食用菌专著作者宋代陈仁玉、元代最富盛名的书画鉴赏家柯九思,还有一批如吴芾、吴时来、应大猷、马濂等名臣贤相,各领风骚。不仅如此,仙居佛道文化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道教第十洞天括苍洞,始建于东汉兴平元年(公元194年)江南第一古寺——石头禅院,始建于梁天监二年(公元503年)的三学寺、始建于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的广度寺等在始建始建较早。

2、唐朝诗人项斯的独特的历史地位。目前对项斯在台州历史上地位的定位基本上确定为:台州第一位榜眼进士、台州第一位在全国有影响力的诗人。这是在台州文化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人物,具有正面的积极的时代价值。此外,根据笔者对项斯行迹的研究发现,他还是台州第一位在全国行迹最广最远的台州人,项斯“三圈四路”的扇形全国行迹图为打造全国项斯文化IP提供了最可能的文化基础。这些基本观点为我们提出以项斯诗歌为主题的唐诗小镇的建设项目提供一个更坚实的可能性。它不仅是本唐诗项目建设的最大的文化特色,也是的本项目最基本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点。

3、项斯文化的独特内涵及其延伸的唐诗文化。

3.1项斯诗歌的成就在中晚唐文学上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明代著名学者、文学家杨慎在《升庵诗话》中对晚唐诗派作了划分:一派学张籍,则朱庆馀、陈标、任蕃、章孝标、司空图、项斯其人也;一派学贾岛,则李洞、姚合、方干、喻凫、周贺、九僧其人也。而张籍则在诗坛成就斐然,据此足见项斯在诗坛举足轻重。

3.2项斯行迹遍及全国各地。笔者以“三圈四路”来概括项斯在全国活动基本轨迹,“三圈”是浙江仙居、陕西西安、江苏丹徒三个地方基本的密集型活动圈,“四路”是项斯在浙江的“浙东唐诗之路”、北向陕西之路、西进四川之路、南走广西之路。这样的活动空间在整个唐朝也是少有的,由此所带来的空间文化意义就非同小可。

3.3项斯朋友圈空间巨大。由于项斯在中晚唐诗坛的高度活跃性,他朋友圈几乎涉及整个中晚唐政坛和诗坛,即使盛唐时期的李白、杜甫也因为项斯的《经李白墓》以及项斯诗学杜甫现实主义诗风而生发的关联,由此所涉及到了整个唐诗文化,这为唐诗小镇项目的时空格局大幅提升。

3.4成语典故“逢人说项”的时代价值。成语本义为替人说好话,由此引发多维度的启示,也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供现代意义上的借鉴。如教育学上“赏识教育”理念,干部管理学上的“任人唯贤”干部使用原则,体现“和合文化”倡导的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此外,笔者对项斯的爱国思想进行了系统的阐释,更为唐诗小镇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基础。

3.5台州进士文化。就科举而言,“史载唐代二名,五代三名。......两宋以降,史载考取进士的有五百八十六名,武进士一百二十九名。”文人进士的增多标志着台州地方书院的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步,由此也带来了台州社会各项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以哲学的思维来概括提炼历代进士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是必要的也是有意义的。笔者研究并提炼了项斯的三种主要人文精神,即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德才兼修的崇德思想、矢志不渝的奋斗精神。纵观自唐朝项斯起,台州历史上千余名的进士身上无不具有这种主流精神价值观。由远及近,在新时代,也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台州人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不断推动台州社会经济跨越发展。

(二)交通优势

近年来,仙居内外交通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特别是穿境公路比较发达,金台高速和诸永高速、杭温高铁与金台铁路都在仙居交汇,以及351、223、319、40省国道都经过仙居。本项目位处仙居城东,毗邻经济开发区,处于台金高速仙居东出口处,紧沿规划改建351国道北侧,为外来游客提供了交通上的极大便利。

(三)区位优势

仙居地处浙东南、台州最西部,与温州、丽水相邻。在旅游区位上,处于浙东南旅游网络和浙东唐诗之路旅游线支线上。浙东南是浙江旅游资源富集区,神仙居、天台山、雁荡山、楠溪江、台州府城等具有AAAA旅游资源等级,有着良好旅游合作空间。浙江提出的“唐诗之路”战略,是基于浙江现有旅游资源,以唐诗文化视阈而提出“四条诗路”的新调整新思路。仙居也正是依靠丰厚的项斯文化和优美的神仙居景区,而列入“浙东唐诗之路”,为仙居旅游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争得了历史性的机遇。以晚唐诗人项斯诗歌为主题的仙居唐诗小镇的构想也因此而生,同时也极大丰富了仙居文化旅游内涵。本项目在仙居地域区位上毗邻仙居经济开发区,为经济开发区的配套基础设施这一短板的改善提供了可能。

四、发展路径

(一)突出生态保护。以唐诗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底,对自然环境不作破坏性地开发和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就是延续了地域特征,突出了特色小镇的“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只有发挥生态特色,才能创造竞争优势。因此,在项目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上突出生态环境保护,突出人文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唐诗,借助的是山水,抒发的是情感,体现的思想和哲学。“唐诗小镇”依托项斯古道两侧天然的山间溪水,依山造景,沿坡筑景,重塑和再现唐诗最具诗意的场景和居所,增强游客诗意体验感。在建设和完善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上,如运动休闲型项目需要一定的运动设施、体育场地,都要在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进行相应实施。即便是彭溪坑开发涉及攀岩、漂流等拓展性项目也应当根据现有的山体形态和河流现状作适度开发。

(二)突出政府主导。“唐诗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加强总体战略部署。仙居地理环境优越,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建设“唐诗小镇”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其位置的独特优势,努力平衡文化内涵挖掘、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资源要素保障等要素的配置,然后依托国家提出的要求和相关部门提供的政策,积极引入民间资本,拓宽融资渠道,为“唐诗小镇”的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近年来,仙居“两会”都有相关提案建议案在推动着“唐诗小镇”的进展。“一心两翼”核心区块及周边村庄如项斯村、上林马加田村、杨府村、岭东村等一些政府性项目补助推动了假想项目环境优化和改善,如A级旅游村庄、旅游公厕创建,东溪村大型露天文化广场建设项目、下宅村国家级文保单位林应麒攀龙附凤坊修复补助项目得以落实。351国道改建工程、两村搬迁项目也在不断推进。在项斯古道推进之初,古道沿线景点介绍牌经费得到仙居富民村镇银行的捐资助建。如今,古道已列为仙居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东翼大路村彭溪坑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得到民泰旅业、永和资本等企业的青睐,曾多次来人洽谈项目开发事宜。

(三)突出规划引领。“唐诗小镇”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多规融合,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协调性,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从目前情况看,各级政府各部门都有很强的规划意识,都能根据省市大花园建设以及诗路建设的总体纲要,作出了县级层面的相应的规划设计方案。我们不仅需要如概念性规划、控制性详规、核心区设计规划等系列方案,而且还应当有相应的空间布局图、功能分布图、项目示意图,确保特色小镇规划落地。作为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特色小镇,应当纳入到全域旅游规划以及大花园建设和诗路带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通过对本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历史资源、产业资源等进行研究挖掘,作出新的定位与整合,实现全域规划,优势互补。

(四)突出文化研究。“唐诗小镇”项目最大特色在于项斯文化,加大项斯文化和唐诗文化的研究力度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最大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基于特色小镇的基本功能考虑,项斯文化品牌、文创产品设计开发、产业融合、休闲文化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相关要素的研究也应纳入其中。近年来,笔者积极推动项斯特色文化研究,加强与高校相关专业专家的对接联系,先后得到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宁波大学、厦门大学、台州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亲自参与或带领各自研究团队开展基础性研究工作,他们分别从古典文学、历史学、古籍、旅游、网络、书画艺术等相关专业视角出发进行了创造性研究。国内知名书法家应邀创作了大量的项斯诗歌主题书法作品,省市县文联及作协先后组织文艺家深入项斯古道采风,并创作了大量的文艺作品。这些工作都为项斯文化的研究和宣传作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对于“唐诗小镇”项目建设来说还是远远不够,它不仅需要对研究内容进行全面系统地谋划,还需要强大的资金保障和政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