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台和合二仙传说

发布日期:2022-10-31 09:4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唐朝年间,天台国清寺里住着一位丰干禅师。他剪发齐眉,常穿着一身朴素布衣。一日,丰干化缘至赤城附近,忽然听到啼哭声。他循声望去,只见一名孩童立在道旁。上前询问其姓名,孩子回答说:“我无家、无姓,亦无名。”禅师怜其无依无靠,将他带回国清寺,为其取名“拾得”。

拾得在国清寺斋堂每日做着铺碗筷、添饭加水的活儿。时间长了,交到了不少朋友,尤其与一名叫寒山的贫子相交甚笃。每次只要寒山来访,拾得就将斋堂厨余用竹筒盛着,交与寒山带回。  

寒山常年隐居在天台山西南部的寒岩幽窟中,自号“寒山子”,只与国清寺的丰干、拾得亲近。容貌枯悴,衣衫褴褛,头上戴着桦树皮做成的帽子,脚下穿着木屐,或在廊下踱步,或对着空气比划,惹得寺僧不耐烦,拿杖棍逐赶他,他也不以为意,反而拍拍手,呵呵大笑而去。

寒山和拾得对佛学、文学有独到见解,常一起诵谈佛法,吟诗作对,劝人向善。但人们却觉得他们疯疯癫癫,不但不信,反而对他们讥诮怒骂。国清寺半月诵戒,众僧聚集,神情庄重,只有拾得在一旁拍手道:“聚头作相,那事如何?”被训叱之后,拾得又说:“大德且住,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

一次,寺中的饭食、花果被鸟儿啄食,拾得却执杖去责打寺中供养的山神像,边打边口中念念有词,责其守护伽蓝不力,有失职责,枉受沙门供养。当晚,寺僧们做了一个同样的梦,梦见山神说:“拾得打我,骂我。”禅师来到山神像前仔细观察,果然看到被杖打的痕迹,这才知道拾得的来历不凡。

有一次,拾得去寒岩洞看望寒山。正值盛夏,寒岩山脚的岩前村大大小小的池塘里,一朵朵荷花亭亭玉立伫立在层层叠叠的荷叶间随风荡漾。两人见荷花开得鲜艳,就一同下山赏荷。恰好遇上村里有一户人家娶亲。眼见送亲队伍渐渐走近,寒山和拾得二人停下嬉闹,笑容满面,毕恭毕敬地立在路旁,双手合十表示贺喜。送亲队伍在两人跟前停了下来。媒婆走上前去,问道:“今日良辰美景,又是两位新人的好日子,两位师父可有礼相贺呀?”

拾得灵机一动,顺手就将手中刚摘的荷花献了过去,说了一句:“祝两位新人和和美美,百年好合!”众人听了都说:“小师父说得真好!”寒山见拾得献出了荷花,而自己两手空空。他挠挠脑袋,径直走进送亲队伍当中,从新娘嫁妆中端出一只扁圆有盖的食盒。寒山将盒子抱在怀里,闭上眼若有其事地摇晃了几下,众人诧异。然后寒山走到新娘的轿子前,慢慢地打开盒盖,不想从里面突然飞出一只蝙蝠,接着又飞出一只,一下子飞出了五只蝙蝠。众人看呆了。寒山对新郎、新娘说:“这叫五福临门,祝两位新人福禄双全!”

拾得执荷、寒山捧盒祝福新人的佳话在天台流传开了,“荷”为“和”,“盒”称为“合”,寓意和(荷)谐合(盒)好,民间从此将荷花、食盒视作和合美满、喜庆吉祥的象征。

贞观年间,有位新上任的台州刺史名叫闾丘胤。他初到台州,途中偶遇丰干,于是问道∶“天台山可有高贤?”丰干回答:“贤人当然有,只是见到他们的人并不真正认识他们,真正认识他们的人又无缘见到他们。你如想见到他们,可千万不可以貌取人呐”。见刺史有意访贤,丰干又说:“寒山是文殊菩萨化身,隐迹天台;拾得则是普贤菩萨化身,看上去却像乞丐。这两位都不是凡人。”闾丘胤听了,决定一探究竟,仓促之间忘了请教高僧法号,殊不知眼前这位正是鼎鼎大名的丰干禅师。
    闾丘胤先来到国清寺求见住持,寺僧将他领到丰干的禅房,丰干刚巧不在。阎丘胤又要见寒山和拾得,寺僧便领他来到寒山隐居的寒岩。只见两人正坐在一堆篝火前面畅谈。闾丘胤上前施礼,说明来意。寒山、拾得大声说道∶“丰干多嘴,把我们说出来干什麽。你这人也是,遇上了阿弥陀佛都不知道,还来找我们。”说罢,二人抚掌大笑,手牵着手往山林深处奔去。刺史急忙带领四名骑兵去追,追了70余里,来到了一处叫做明岩的地方,一座又高又陡的峭壁兀现在眼前。只见寒山、拾得从一石壁裂缝遁入。刺史下令紧随其后,这时他们乘坐的五匹马却像被固定住了似的,夹在岩缝里动弹不得。眼见如此,刺史等人只得悻然下马,眼睁睁望着他俩的身影隐没在岩缝中,马儿也随着裂缝闭合消失不见了。至今石壁上仍残存着五马交错的痕迹,这便是明岩“五马隐”的由来。

自从圣迹显露后,人们再没见到寒山、拾得,连丰干也不见了踪影。于是闾丘胤派人将寒山随手题写在石壁上、刻在山林间的诗文一一抄录下来,共三百余首。为了纪念寒山拾得,人们在去往国清寺的必经之路上修建寒拾亭,把丰干禅师捡到拾得的山岭叫做“拾得岭”,寒山隐居的寒岩洞口一块平坦的大石头称为“宴坐石”。

清康熙年间,皇帝在梦中得到一位身穿布衣、剪发齐眉的仙人指点,起驾到宰相张廷玉家一探究竟。康熙帝来到书房,只见书桌上摊着一本书,便问宰相:“爱卿在读什么书?”宰相答:“是唐代寒山、拾得的诗偈。”只见宝蓝色缎面上写着“天台山国清寺三隐集”几个大字。轻翻书页,看到“寒山问拾得”这一章。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 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皇帝读罢,连声称赞,注意到墙正中悬挂的一幅画。走近一看,只见画上两个孩童一人手持荷花,一人手捧锦盒,相视而笑,画角上题着“和合图”三个字。他问张廷玉这幅画的来历。回答道:“此画乃臣家祖传,已十代有余。家父有言,这幅和合图定要好生保管,世代传承。二仙佑护全家代代和睦相处。”康熙帝一听,顿时豁然开朗。原来梦中的上仙是要朕来看这部诗集和画呀。如果将这本诗集和画像广昭世人,何愁风气不正、九州不和合、江山不永固。于是皇帝下旨敕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和合二仙”自此便有了“和合二圣”的封号。从《三隐集》中批选的124首诗偈刊制成集,与画工绘制的《和合图》一起流向民间,将“和合二仙”的故事传至天下。       (天台县地方志编纂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