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台州,在数以百计的水产品中,带鱼年产量达五六万吨,古海水鱼类产量的40%以上,占海洋总捕捞量的1/5多。其中尤以钓带在省内外称著。
钓带是用延绳钓具钓获的带鱼,为台州传统名产。钓捕带鱼一般在水深40米以上海城进行,靠许多钓钩挂上饵料诱感带鱼上钩,能争饵上钩的多为鱼鲜中的强健者。它与网捕带鱼不同,是一条一条拉上来的,未经任何碰撞挤压,除唇齿间有钓钩创伤外,全身银晶雪亮,完好无损。所以钓带具有条子大、色泽好、鲜度高等优点,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台州延绳钓带作业始于明嘉靖年间,相传由福建崇武渔民至坎门-带作业传入。至清时渐盛。清雍正《玉环厅志》载:“带鱼钓法,用大绳一根,套竹简作浮子,顺浮洋面;缀小绳120根,每小绳头上拴铁钩长三寸,以带鱼为饵。”传统作业有大钓、小钓两种形式。大钓船四五十吨,背四五只仔船,母船运输,仔船作业。小钓船三四吨,五六人操作,船短、艉宽、舯肥大,单船作业。50年代,小钓试行背仔作业,单产迅速提高。1955年,玉环西台郑达法、温岭石塘许阿来等小钓船年产超千担(56吨)。1956年,全区有大钓33艘,小钓1208粮,产量2.48万吨,占海洋总捕捞量的35%。60年代初进行钓 具改革,有大钓80艘,小钓900艘, 从钓渔民1.3万人,产量3万吨。80年代改用钓机。每艘钓机背仔船七八只,每仔船备钓具14~16篮,每篮主干线长214米,配支线65条,支线下接合金钢丝,再连钓钩,配以浮子、沉子和浮标竹。作业时,橹手驶船,后手放浮标沉石,前手放钓,三手接篮头绳。钓放完毕,仔船返回第一浮标,起钓取鱼。80年代中期,全区有钓机130多对,钓带产量近万吨,占全省钓带总产量的95%以上,供应杭州、上海、北京等城市。近年实行钓流兼作,钓带产量降至3000吨左右。
玉环坎门是浙江省最大钓带生产基地。清人诗称:“玉 环巨舶竞分旗,共祝今年海水肥。钓带船归拖白练,词人附会咏杨妃。”90年代初,台州钓机已进入南太平洋开辟新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