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党史研究

牢记抗战历史 弘扬抗战精神
——黄岩县委领导抗日救亡运动与黄岩军人参加正面战场抗战简述

发布日期:2020-06-11 11:0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市委党史研究室

陈献之

今年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为了实现武力吞并全中国的野心,悍然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7月8日,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秉持民族大义,毅然担负起民族救亡的历史重任,发挥着中流砥柱作用。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亿万军民同仇敌忾、共赴国难,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谱写了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伟大胜利,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凝聚起强大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为内涵的伟大的抗战精神。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

1938年至1945年,日军以空袭及陆地登陆的方式入侵黄岩,给黄岩人民造成了难以言状的痛苦和刻骨铭心的记忆。黄岩县委在中共台属特委的领导下,开展了抗日救亡运动和革命斗争。

日军入侵黄岩的简要回顾

1938年至1945年,日军以空袭及陆地登陆的方式入侵黄岩,总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38年9月下旬至1941年4月中旬。这一阶段是日军敌机空袭黄岩的时期,对黄岩城乡各地进行狂轰滥炸。1938年9月24日(农历八月初一),3架日机自杭州起飞,第一次对黄岩县城进行狂轰滥炸。从1938年9月24日至1941年4月17日,日机出动8次31架,投弹51枚,对黄岩城乡进行8次轰炸,炸死炸伤平民126人,炸毁、烧毁、震倒房屋383.5间,炸毁大商船、小民船各1艘,炸毁西江闸桥的一部分。

第二阶段是1941年4月中旬至5月初。这一阶段是日军首次从陆地上入侵黄岩时期,县城第一次沦陷。1941年4月19日(农历三月二十三日)上午,日军在海门登陆,派遣一支约600人的队伍,由水陆两路进犯黄岩县城。县城沦陷后,日伪军以北门天后宫为指挥部,在城内大肆烧杀掳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4月29日,日军焚毁国民党县党部。4月30日,焚烧县政府、警察局、城隍庙。5月1日,焚天后宫及澄江街商铺。5月2日晨2时,乘汽艇撤回海门,旋下海逃窜。

第三阶段是1945年6月中旬至6月底。这一阶段是日军第二次入侵黄岩,实际上是日军撤退过境黄岩时对黄岩的最后掠夺。6月22日,日军分两路北上,其中先头部队窜抵院桥。各小纵队自西至东横列成五路,鱼贯的小纵队起讫历约一周。五路所经大致路线:一是十里铺,药山转弯沿方山麓进东门;二是沿三童乡大路入小南门;三是鼓屿转羽山大路入大南门;四是鼓屿转羽山经五洞桥进西门;五是横泾转三洞桥、余家屿、葛村、石柜岙、焦坑、山头舟,去七里。6月29日,日军在海门渡江离开。此次日军过境先后计万余人。这次总计31个乡镇受害户数5400户,受灾房屋366间,有许多人被日军抓走。

抗日战争时期,黄岩人口伤亡总计2491人,其中直接伤亡1189人,其中,死亡799人,受伤390人。间接伤亡共计28人,失踪41人,无法分清伤亡类型的1233人。抗战期间,黄岩财产损失总计2433091元。

日军的侵害不仅造成了黄岩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直接影响了黄岩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程。由于战火纷飞,国民党黄岩县政府疲于应付,无暇顾及县政建设,该投入建设和发展事业的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被耗于战事;社会动荡中,农业生产和商贸往来受严重影响,物资短缺,物价飞涨,造成经济衰退,百姓身陷战乱之中,惶恐不安,生活困苦不堪,许多本该可以实现的希望和梦想被炮火击得支离破碎。可以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既是黄岩人民的深重灾难,也阻挡了黄岩经济社会的发展。

黄岩县委领导抗日救亡

日寇入侵黄岩,给黄岩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中共黄岩县委担负起领导全县人民开展抗日救亡历史重任。

中共黄岩县委是1928年5月成立的,从成立至1932年解体,历经4年,换过6个县委主要负责人。1938年5月,中共黄岩县委在抗战时期重建,领导全县人民踏上了抗日救亡和革命斗争的新征程。

黄岩县委重建后,首先积极在城关、新桥、乌岩等地发展党组织。在两年多时间里,建立起7个区委和1个特支,全县共发展了65个支部、520名党员。组织的建立健全及党员队伍的扩大,为更好地开展抗日救亡创造了条件。后来,县委开展了一系列的抗日救亡和革命活动。

随着日寇的侵略,黄岩各地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1936年5月31日,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上海成立,给茅畲小学师生以极大振奋和鼓舞。6月,林泗斋发动师生们召开大会通过了章程和宣言,茅小救国会宣告成立。茅小“救国会”成立以后,林泗斋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学生林珂还在新儿童报上发表的关于抗日的文章。茅小“救国会”成立半年以后,茅小“儿童参观团”诞生了。参观团于1936年12月正式出发,历时半个月。在海门活动期间, 14岁的林珂从容登上元旦庆祝活动主席台,作了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

抗战期间,中共黄岩县委为了动员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十分重视对当地的反共乡保长开展斗争,同时做好基层乡保长和地方士绅的统战工作,争取他们加入到抗日救亡阵营中来。茅畲当地以国民党区分部书记、乡长叶光远为首的顽固派多次针对林泗斋散布流言蜚语,并撕毁茅畲小学贴在街上的宣传抗日救亡的墙报。林泗斋开展与顽固派叶光远的斗争,迫使他辞去了乡长职务。这时,在北京大学读书时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牟正非正回乡在家,林泗斋促成他接替了乡长职务。

为了加强抗日救亡宣传工作,1938年2月,中共海门特别支部指派党员郏国森联络文化界进步人士,筹集资金,在海门东新街开办椒江书店。书店购进《救亡日报》《论持久战》《大众哲学》《西行漫记》等社会科学、革命文艺方面的进步书籍刊物以及适合民众夜校的救亡读本教材,开架陈设,任人选购。1938年8月,黄岩党组织在城内东禅巷开办新生书报社。党组织派党员共同负责书报社的工作,并在书报社内设立了党的联络站。

抗战爆发后,中共黄岩地方各级组织利用国民党浙江省政府颁布战时政治纲领有关减租的规定,在农村开展减租斗争。1939年,路桥区竞存乡下岭村的减租斗争遇到保长赵翠珠的抵制。政工队依据《浙江省战时政治纲领》据理力争,最后县政府只得同意撤换赵翠珠,斗争取得了胜利。

除了开展宣传外,建立抗日武装也十分重要。遵照特委的指示,黄岩县委书记林泗斋将在西乡山区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的任务交给了郏国森。7月,中共台属特委军委书记陈阜、军委委员丁学精一同进山,决定将当地群众武装联合起来,整编为黄乐边抗日游击队,对外号称有500条枪。队伍整编后,先后由郏国森、丁学精负责,下辖3个大队。为了解决补给问题,黄乐边抗日游击队决定在福溪的谷湾开设盐店,收购私盐转卖,并设卡保护私盐贩运,从中收取过境税,从而解决了部分经费来源。后来,国民党当局以“妨碍战时经济”为由,下令“进剿”。黄乐边抗日游击队寡不敌众,被迫解散。

在抗日救亡运动中,黄岩县委还利用国民党政府里的政工队、救亡室开展活动。1938年5月,黄岩县政工队成立。县长公开招考部分队员。中共黄岩县委决定利用这个公开合法的组织,指派党员周思远、陈庭槐等前去报考,结果全部被录取。政工队成立后,黄岩党组织秘密成立政工队党支部,由周思远任书记。1938年8月,新任县长迫于形势,接受中共台属临时特委书记宿士平的建议,设立黄岩救亡室。10月,中共台属特委指派乌岩共产党员祁崇孝任救亡室专职干事。救亡室以宣传抗日救国大计为宗旨,成为中国共产党在黄岩的一个重要的公开宣传窗口。

在抗日救亡中,黄岩县委十分重视和关心妇女工作,积极教育和培养妇女干部。1938年下半年,县委书记林泗斋在茅畲浦洋发展了章益坚、章学英等妇女入党,建立了黄岩历史上第一个妇女党支部,章益坚担任女支部的书记。县委十分重视加强对妇女骨干的培训工作。1938年5月,党组织在桐屿陈庭槐家举办了为期8天的妇女骨干训练班,台属特委领导和黄岩县委领导都来讲课、辅导。

广大妇女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支持丈夫、儿子参军,做军鞋、缝棉衣、搞义卖,支援前线抗日将士。在抗日烽火中,章益坚、牟仲娥、牟桂芳等参加了新四军,茅畲牟菊明奔赴延安参加了革命,后来在周恩来、董必武身边工作,为革命事业作出了贡献。

黄岩军人参加正面战场抗战

在抗战正面战场上,有近600黄岩人在抗战的正面战场上为国捐躯。其中3位著名的抗日将领值得一书。他们分别是以身殉国的上将军长陈安宝、赴国难浴血沙场的王禹九、碧海蓝天写忠魂的王天祥。

第一位是陈安宝将军。陈安宝是黄岩县横街乡马院村(今属路桥横街)人。抗战爆发后,作为79师师长的他率部参加了淞沪会战,屡立战功。1939年3月17日,时任第29军军长兼79师师长的陈安宝率部参加南昌会战。3月27日南昌失守,陈安宝率领79、26、预6师及江西保安12团,守卫鄱阳湖东西两岸和抚河东岸。4月22日,南昌反击战开始。27日,日机狂轰滥炸, 79师伤亡惨重。5月5日,陈安宝赴莲塘指挥3个师主攻南昌。6日下午4时,敌军一部分已侵入桐树庙西北高地,直接威胁到整个部队的安全。陈安宝急率师长刘雨卿、参谋长徐志勋及身边仅余的特务排向敌人反攻,很快夺回高地。5时10分,在左翼龙里张阵地,将士们与日军展开肉搏战,陈安宝仅带数人冒炮火往前沿督战,途经姚庄中弹壮烈殉国,战场仅拾回1条腿,终年48岁。1939年夏,陈安宝将军灵柩运回家乡,安葬在家乡横街山。

陈安宝将军是浙江抗战期间殉国的最高级别将领。1940年7日7日,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晋陈安宝为陆军上将。1983年12月,民政部正式追认他为革命烈士。2014年9月1日,陈安宝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首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中。

第二位是王禹九。王禹九是黄岩县乌岩区联岭乡王家店村(今属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人。1920年,他考入浙江陆军干部学校,后参加北伐。1932年,王禹九进入中央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注: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是黄埔军校的学员,受训时间为1932年10月至1933年4月),毕业后任98师中校团副、上校团长,因购买大批进步书籍并与中共上海党组织有联系而被撤职关押。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王禹九获释重任团长。不久,奉命至抗日前线接任第79军76师226旅副旅长。淞沪会战3个月,王禹九屡建战功。上海失守后,王禹九率部坚守常熟,保卫南京。1938年,他升79军少将参谋处长,转战苏浙皖及江西南浔。1939年3月20日,79军参加南昌会战。激战3天,79军伤亡过半,军部在虬岭陷入重围。27日晨,王禹九率特务连突围,浴血苦战至中午,未能成功,王禹九多处中弹,因伤重于下午牺牲。年仅38岁。次日夜,部下丁保良等抬遗体突围后,安葬于高安县伍桥乡。随后,国民政府追晋为中将。

1984年8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王禹九为革命烈士。1998年清明节,王禹九烈士的遗骸从江西省高安市伍桥乡迁葬至黄岩九峰烈士陵园,萧克上将亲笔题词“抗日烈士王禹九将军之墓”。2014年9月1日,王禹九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第三位是王天祥。王天祥是黄岩县乌岩区宁溪乡(今台州市黄岩区宁溪镇)人。1923年,他考入黄岩县立中学。中学毕业后,考上浙江省军官团,后军官团归并到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第六期。在快要毕业时,他见祖国空军薄弱,又转考航空班(即中央航空学校第一期)。1931年6月毕业,被美国顾问团选为中国10名教员之一,后任航空第3大队副大队长、代理第4大队上尉大队长,获七等云麾勋章。

“八一三”上海抗战开始的次日,王天祥率领强击机大队为轰炸机护航,袭击黄浦江日军舰船及杨树浦码头登陆日军,首战告捷。8月20日,在返航途中击落1架日机,自己机身布满弹孔,却安全降落。《中央日报》发号外新闻,空军司令部发布嘉奖令予以嘉奖。8月24日,王天祥率驱逐机群掩护轰炸机飞抵上海郊区,遭到潜伏在高空云层中日军机群的偷袭。王天祥率先迎战,击落2架日机,日机集中对其进行攻击,他的战机不幸被击中坠落海中,王天祥身负重伤,不幸捐躯,时年32岁。有个姓戚的老乡在沙滩上发现了其尸体,手上戴有“王天祥”的名牌,由于他家穷,把王天祥的手表变卖后,买来棺材予以埋葬,并在烈士坟头刻上“王天祥”三字。

1946年,烈士遗骨移葬于杭州览桥空军烈士公墓。1984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2015年8月24日,王天祥名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铭记历史,实干兴邦。伟大的抗战精神,让我们战胜了凶顽的日本侵略者,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必将激励我们最终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挑战。

(作者系黄岩区委党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