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党史研究

深入挖掘大陈岛垦荒精神内涵,
加速台州新府城美丽椒江建设

发布日期:2020-05-29 15:4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方根法

 

椒江,是一方具有光荣历史的土地。明代抗倭英雄戚继光曾在此率军浴血奋战;1924年台州第一个共产党组织在椒江建立,领导了轰轰烈烈的革命斗争;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首次联合作战,一举解放一江山岛;1956年,先后有5批来自温州、台州等地的467名青年垦荒队员,响应团中央“建设伟大祖国的大陈岛”的号召,毅然告别生活优裕的家庭、朝夕相处的亲人,远离喧闹繁华的城市,登上凄凉荒岛,以满腔的热情、冲天的干劲和炽热的青春,在祖国宝岛——椒江大陈岛,与驻岛部队一起开始了战天斗地的垦荒和建没事业,从而铸就了“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

    当时上岛,呈现在这些青年眼里的是一个杂草丛生的荒岛。岛上居民均被国民党军队劫走,岛上的水库、商店、医院、学校等设施全部被摧毁,一切军事设施和民用建筑也全被炸毁。垦荒队发给每个队员的只有一张床板、一把锄头、一张草席、一对粪桶,一个寝室只有一盏煤油灯。那时生活费每月每只有14.5元,扣除伙食费、医药费后只剩下4.5元。1956年11月,为了发展渔业生产,他们将岛上的废铜烂铁收集起来卖了作为打造钢质捕鱼船的启动资金。造船经费不足,每人每月又贡献出生活费2.5元,这样每人每月只有2元生活费了。平时生活极为艰苦,挑肥时舍不得穿鞋子。但他们的精神生活却十分富有,每天唱着红歌出门劳动,干劲十足,今天挑90斤,明天争取挑100斤,人人不甘落后,个个奋勇争先。他们和驻岛部队一起努力,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大陈贫穷落后的面貌。在艰苦创业建设大陈岛的过程中,各地先后来到大陈岛的垦荒队员共有467人。其中有16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大批人参加了共青团。共青团全国第三次代表大会、全国第三次青年代表大会、全国第二次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积极分子大会,都邀请了大陈垦荒队的代表出席。

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的动力和支撑。精神植根于伟大的实践,并回应时代的要求。一个区域的人文精神,必定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文化积淀,还体现了当代人所需要的时代精神,它深刻影响着一个地方的发展模式、文化形态和人们的精神面貌。椒江大陈岛从遭受浩劫的“荒岛”变成充满活力的“东海明珠”,靠的是垦荒队员艰苦奋斗、勤奋创业的毅力和干劲,靠的是岛上军民励志图强、锐意进取的斗志和作风。历史是一面镜子,记载着社会发展的轨迹。大陈岛的垦荒史,是一部热血青年响应党的号召、积极投身祖国海防建设的奋斗史,也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创业史。垦荒队员们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物质财富,更多的是我们享之不尽的精神食粮——大陈岛垦荒精神。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椒江的生动体现。它是椒江特有的城市精神,是椒江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台州人文精神在椒江的深化与具体表现,也是椒江人民乃至台州人民的共同价值认同。我们追寻垦荒队员的足迹,回忆垦荒历史,就是为了大力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这四句话,比较全面、准确地概括了大陈岛垦荒精神所固有的内涵。  

1、艰苦创业是克难制胜的法宝。先贤说过:“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忧劳兴国,逸豫亡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没有艰苦创业精神作支撑的人,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创业精神作支撑的地区,是难以发展进步的。诚然,一般从字面上解释,“艰苦”的涵义乃工作生活条件与环境艰难困苦之意,但把“艰苦”与“创业”连在一起,我们不能仅从物质层面去理解,更多的应当从精神层面加以把握,亦即表现为人们在矢志改变现状过程中的吃苦耐劳、破难而进的精神与勇气。当初,垦荒队员们登上一片荒芜的大陈岛,物质资源的匮乏,工作环境的艰苦,文化生活的单调,非常人所能想象。但他们没有气馁,没有懈怠,更没有被困难所吓倒,而是以顽强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作风,埋头苦干,锲而不舍,义无反顾地投入垦荒和建设事业。这种精神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过时,它具有永恒的意义。

2、奋发图强反映的是一种励志奋进、奔竞不息的精神风貌。“坚持到底,决不退缩,把荒岛变成乐园!”奋发图强蕴涵着不追求安逸、不满足现状的进取精神和不等不靠的自主精神。垦荒队员投身大陈岛建设事业中,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认清目标不动摇,抓住机遇不放松,坚持发展不停步,最终创造出不辜负时代、不辜负人民的垦荒业绩。这种敢于拼搏的意识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永为后人所效仿。

3、无私奉献是一种真诚自愿的付出行动,也是一种纯洁高尚的精神境界。“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把青春献给大陈岛!”“让青春在祖国东海海面上发出强烈的光和热!”“报效祖国,青春无悔!”大陈岛是锻炼人的大熔炉,奉献精神是塑造人的催化剂。无私奉献的力量源泉来自于内而不是外,来自于人们的自觉自愿而不是外在压力或诱惑,是道义的力量、理想的力量和人文精神的力量。在此理想的召唤和精神的激励下,他们执着地为之奋斗和努力,即使为此多受磨难,多遭艰险,付出颇多,也在所不惜。大陈垦荒队员之所以能多年如一日地工作和生活,就是因为立下了为祖国建设事业而献身的豪情壮志,并为之付出忘我的辛勤劳动。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垦荒队员的无私奉献精神将永远熠熠生辉,将永远是激励后人奋发向上的巨大力量。

4、开拓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精神动力。它重视人的创造能力,也鼓励人们积极进取。垦荒队员以改造荒岛的强烈愿望,边学习边实践,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一边开垦荒地种庄稼,  一边利用满山青草发展畜牧业,一边向大海要宝发展渔业生产,终于使岛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深刻变化,使满目疮痍的大陈岛显露出勃勃生机。这是一种英雄的壮举!其动力源于他们在荜路蓝缕、坚韧不拔的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开拓创新精神。正是因为有这种精神,他们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了无尽的希望,从无到有、从旧到新,改变现有状况、创造新的生活,从而留给后人以深刻的启示。

大陈垦荒史,是大陈岛开发建设进程中一部绚丽的历史篇章。垦荒过程中孕育的16字精神是椒江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64年来,大陈岛垦荒精神在椒江大地上涌动传承,成为鼓舞椒江人民奋勇前进的不竭动力。在垦荒精神的感召下,椒江人民勤奋创业,敢为人先,从“两水一加”起步,到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从昔日的滨海小镇到今天的台州市主城区。截止2019年底,椒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纯收入已分别达到66899元和32007元,今天的椒江人民幸福、富裕、安定;全区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674.29亿元,再次上榜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抓全域、促统筹,美丽椒江更深拓展,“一江两岸”加快建设。葭水城商业文化街区、城西金融大厦、老街南广场开建,老街一期古建筑启动修缮,台州第一个党组织纪念馆建成开馆。江岸尚城滨江总部集聚区完成拆迁,华东师大附属台州学校主体完工,区域路网完成前期工作。海门卫城古城墙示范段复原重现。椒江大桥、二桥通行收费成为历史,椒北开发一期核心区块完成农转用报批,联动开发吹响号角。大陈建设阔步向前。大陈岛获批国家级海峡两岸交流基地、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垦荒纪念碑、甲午岩、青少年宫修葺一新,“台州舰”落户“定居”,5G示范岛、车客渡码头等民生工程加快实施。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牵手入驻。商贸核心区、高铁新区加速开发。椒江已经从昔日的滨海小镇发展成为产业优势突出、经济实力雄厚、综合功能较强的台州市主城区;一高楼林立、环境优美,现代文明凸显的新已展现在世人面前。椒江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就,是上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发扬垦荒精神的结果。

大陈岛垦荒精神,既是椒江人民对昨天的总结与传承,更是对今天的鞭策和对明天的引领。


作者系椒江区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