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人物春秋

旗峰为证 青春不老
——记革命烈士金璇同志

发布日期:2020-04-23 11:2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巍巍楼旗峰,青青满岗松。在温岭西区楼旗,有一位热血青年,“土地革命”时期即投身党的革命事业,日夜奔波,出生入死,在所不惜。1929年因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

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逼供,他宁死不屈,严守党的秘密,惨遭折磨,年仅29岁就离开了人世。他参加革命虽然很短,但为革命事业拼尽生命的那“一闪”同样光芒四射。敌人的酷刑,夺得了他的生命,却摧毁不了他坚强的革命意志。

他,就是革命烈士金璇同志。


一、热血青年,投身社会革命事业

金璇(1902-1930),原名金洪根,学名苦铣,又名金才衡、金礼智、项忠诚。出生于温岭县琛山乡(现属温峤镇)楼旗村一户殷实的农民家庭,家里的堂号为“金修德堂”。

他少年时就读于横峰宗文高等小学,与同乡林云崇和泽国颜载愉是同班同学。1920年,金璇和林云崇一起考入浙江公立工业专门学校乙班(浙大前身)读书,在校关系较好的还有来自乐清雁荡的罗雪正(音,下同)同学。

在校读书期间,受“五四运动”进步思想的影响,他萌发了变革社会的思想,曾组织杭州第一师范同学与校方为毒害学生的恶劣行径开展斗争。后因国民党政府追究,品学兼优的他被迫肄业。

离开学校后年轻的金璇开始关心国家命运,投身于社会革命。在上海,他加入了柳亚子先生组织的新南社,与著名社会进步人士交往频繁192410月,金璇在上海参加著名社会进步人士、文人及地下党主要负责人柳亚子、陈望道、陈去病、叶天底等人的聚餐会,

会后还一起合影留念(见照片,底卡上有柳亚子先生亲笔写的“新南社聚餐会第三次摄影十三年双十节”字样)。

此后,金璇频繁往返于杭州、南京、上海、温岭等地,继续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1926年,金璇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1月,北伐军进入浙江,曹万顺的第十七军第六纵队指派先遣军唐大钊部从温州抵达温岭,一路上宣传孙中山总理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一路上高呼打倒贪官污吏、铲除土豪劣绅等口号。北伐军从江厦港登陆,金璇特意从村里赶到温岭街(今温峤镇)迎接北伐军,他再次感受到革命力量的巨大。

这年4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白色恐怖笼罩着华夏大地,温岭广大共产党员被“清洗”遭“通缉”。但在血雨腥风中,金璇依然为党的工作出生入死,日夜奔波。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项忠诚,意为即使自己的头颅离颈,也忠于党的革命事业,决不叛党,表达了对党的绝对忠诚。中共地下党楼旗党支部成立时,金璇担任党支部书记。

 

二、创办学校,传播社会进步思想

可能是遗腹子的缘故吧,早在宗文小学读书时,他就听从长辈的安排,与横峰祝家洋林姐头结为夫妻。金璇家祖坟与别人家坟围不同,别人的祖坟坟围正中有个大大的“福”字,而他家的是画着辛亥革命的旗子,从中也可看出他对革命的向往。 

金家后门有一排樟树,是祖辈留给后人的产业。金璇把这片樟树料理得很好,还因此与破坏樟树的人打过官司。可让家人不理解的是,官司打赢后,金璇却把樟树全部卖掉,用所得的钱在村里办了一所“旗峰初级小学”,自任校长。

本村叶逸川文化程度不错,金璇不但发展他入党,还聘请他为旗峰初级小学的教员。后来他们还一起创办成年识字夜校。

金璇办学,除了教化子弟,实际上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作为地下党活动掩护的场所。

金璇不但热爱劳动,也很有商业头脑。他引进宁波种的水蜜桃,汁水清甜,口味非常好。每年水蜜桃成熟时,他并不是草草地卖了,而是把每个桃子用纸包起来,并在外面戳上“旗峰种植桃园”的印章。他家的水蜜桃24只卖1银元,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后来,金璇又在桃树脚套种花生。其实,他种桃、种花生都是革命工作的需要。每年桃子成熟时,许多与金璇接头的革命同志就以买桃为借口过来,这样就不会引起敌人的注意。另外,金璇把卖桃的收入用来兴办学堂,传播革命真理,可谓一举两得。

 

三、出生入死,血雨腥风中的革命

入党后的金璇坚持革命,发展村民积极参加地下党。在他和温岭县委领导人之一金学河以及叶逸川等地下党人的影响下,他们除了发展本地的党员外,还向横峰及周边扩展。横峰镇的石刺头、马鞍桥、汇头王和滴水岩等村落都有地下党组织活动。于是,楼旗村的金璇家、叶逸川家、旗峰小学及惠众寺等地方,成了当时中共温岭地下党领导人经常接头、联络和开会的地方。

19281月,浙南特派员陈绍奏来温岭正式成立中共温岭县委。月底,陈在太平镇主持召开温(岭)黄(岩)活动分子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会后,县委委员分别到北乡、西乡活动:发展党员,建立支部;组织碗业工人罢工,向资方提出增加工资;发动农民暴动,开展抗租反霸斗争。

为积极开展抗租反霸和武装斗争,地下党中共温岭县委指定金璇、陈竖石、陈子明三人负责筹款买枪,款子由金璇保管。1928年春,地下党温岭县委通过宁波大官僚倪阿春买来枪枝弹药,派金学河和潘善顺两人去运。枪藏在棺材里,潘善顺扮孝子护运,先乘轮船到海门,再坐内河小船到北乡。金璇积极配合做好联络、接应工作。有了枪枝弹药,县委着手组织赤卫队,对付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以武装的革命来推翻武装的反革命。

蔡大姐是横峰莞渭蔡人,她十七岁时嫁给横峰下马湾村徐永夫(地下党员)。她的一份回忆材料显示:1929年上半年,她和堂叔徐永梅一起,到温岭城关东门照相馆买木壳枪,购枪的银洋是金璇给徐永梅的。平时活动的经费也是金璇给的。蔡大姐到金璇家拿过两次银洋,由金学河写好纸条叫她去拿。每次拿来二三十元,是买枪用。

 

四、保卫组织,处决叛徒李道明

地下党的革命一波三折。1929年秋,温岭县委委员李道明因被捕秘密叛变投敌,充当国民党浙保五团的便衣密探。

同年10月,金璇收到革命同志陈爽子(又名游馥,平阳县人,时为台州中心县委委员、共青团负责人,1983年追认为革命烈士)从宁波看守所寄来的一封密信:“李道明暗中叛变投敌,是国民党浙保五团驻海门的密探。共产党员陈爽子、张岳生、柳小荣等都是被李道明出卖而被捕的。”

金璇接到这封密信后,立即把内容转告县委书记金学河:“李道明已经叛变。他在其他地方破坏了党组织,这次到温岭来是破坏温岭的地下党组织,必须及早处决叛徒李明道。”
  111日,李道明先到楼旗村河头洋叶逸川家准备试探,结果叶逸川不在家,然后到楼旗村金璇家,要金璇帮助他找到县委领导,说自己有要事接洽。

金璇虽然对叛徒恨之入骨,但他将计就计,沉着对付。一面“热情”招待,留吃留住;一面告诉县委领导李道明在他家里。地下党县委书记金学河接到金璇的情报后,立即召集徐永梅、徐昌辉商量对策。

第二天夜里,金学河、徐永梅、徐昌辉三人到了金璇家,说带李道明去大溪见县委机关负责人。李道明信以为真,跟着三人一起走到大溪新建埠头时,突然对李道明进行搜查,在李明道身上搜出驻海门浙保五团密探的证件。在确认李道明叛徒的身份后,徐永梅拔出勃朗宁手枪射杀李道明,后三人匆忙离开现场。

但没有料到的是,由于枪法不够娴熟,击毙李道明时,他当场未死。天亮时,路人问他是哪里人,李道明说了一句:“我从楼旗金璇屋里出来”后才断了气。

 

五、不幸被捕,狱中被折磨致死

地下党组织果断地处决叛徒李道明后,激怒了国民党当局,对杀害李道明的凶手追捕得很紧。因李道明临死前的一句话,当时楼旗、下马湾、横峰汇头王等地好多地下党员和革命群众被当作凶手嫌疑遭拘捕。金璇、金学河也在国民党警察的通缉之列。   

眼看自己在家已无法立足,11月3日,金璇急急忙忙告别妻儿,星夜翻墙离开了楼旗。

他先取道上海,再到南京躲避。据金璇的小学同学颜载愉后来回忆:“我当时在南京娃娃桥的国民党第四区党部任干事,同乡林云崇在第四区党部第三分部任干事。金璇还有一个浙江工业学校的同学罗雪正,毕业后去法国勤工俭学,北伐战争时回国,这时在南京的国民党中央党部工作。林云崇住在三分部,和我俩隔壁。192911月初,金璇到南京时,借住在林云崇处。当时我和林云崇都不知金璇何故来南京。期间,金璇、我、林云崇、罗雪正,还有同在南京的温、乐地下党负责人李达甫(当时公开身份是国民党第四区党部第三分部代理常委,1930年牺牲,1995年追认为革命烈士),由于几个人是老乡关系,常常聚会见面。

1113日夜,因被叛徒告密,金璇与李达甫一起以嫌疑犯遭拘捕。没几天,罗雪正也遭逮捕

被捕后金璇先是关押在南京警察厅侦缉队,受尽酷刑折磨,但他坚守党的秘密,保持了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国民党江苏省高级法院因无确凿证据,宣布他无罪释放。不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组织部调查科向江苏省高级法院提出公诉:“浙江省保安队第五团侦探李道明被金学河等杀害,与金璇有牵连,要求撤销原判”。于是,金璇没有被释放,押至苏州监狱,重新审查。

在狱中,金璇虽然什么也没交代,但他深知国民党不会轻易放过他。于是给妻子写了一首六言诗(此时他只知大儿子金伯春,不知小儿子金小春已经出生):“家中尚有一子,今年才只五龄。相劳转告我妻,好好教养成人;读书明理进步,那是最最要紧。”此诗后来由地下党员李达甫寄回,却成了金璇的最后遗言。

193018日,金璇在狱中被酷刑摧残致死,年仅29岁,时为中共地下党第四区地下党负责人兼楼旗村党支部书记。

因金璇被害,金学河避走他乡,温岭西区的地下党组织受到了严重的挫折。1931年,在白色恐怖笼罩的恶劣环境中,叶逸川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主动接任中共地下党楼旗(河头洋)党支部第二任书记,继续开展地下党活动。

 

六、追认烈士,骨灰隆重移葬烈士陵墓

金璇的妻子林姐头接到地下党员李达甫从苏州发来的电报,说金璇在苏州狱中病危。接获电报后,29岁的林姐头急匆匆将五岁的大儿子金伯春交托给亲戚,收拾行装,在其表兄的陪同下,带着尚在襁褓中哺乳的小儿子金小春赶往苏州。金璇的儿子金伯春后来成为人民教师,他回忆说:“当时不知道母亲要去干啥?只是说去接父亲回家。”

到了苏州,在监狱门口,林姐头见到了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说是和金璇曾一同被关在监狱的同志,对方还拿出一沓药费单给她看,她以为是索要金璇在狱中的医疗费。对方却说:“我们已经很尽力了,用了一两百的银洋,但还是救不回他。”后来了解到,这人很可能就是地下党员李达甫。

林姐头见到金璇是在苏州殡仪馆,见到被摧残致死用旧棉被裹着一身乌黑的丈夫的遗体,她整个人都惊呆了,哭着追问:“怎么会这样子,怎么会全身发黑……”而在场的狱友的一番话,让林姐头更是痛到了心底。“他们的手段真是残忍,你丈夫是被活活烤死的。他们先把铁丝网烧红,再在把人放在铁丝网上面,然后用火继续烤铁丝网……”

得知金璇是被活活折磨致死,此时的林姐头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无奈只得在当地购买了一副棺材,连同在苏州监狱捧回是一钵泥土,细心用布包好带回老家,她含泪将丈夫的遗体辗转由水路经海门转运回家。屋漏偏遭连夜雨,途中她的小儿子金小春不幸夭折。

林姐头带着金璇的遗体回到家的那天,哭得声嘶力竭。当时村里的一个人把他五岁儿子金伯春抱到棺材上面,他骑在那具装有父亲遗体的棺材上面,却不知道那里面躺着他的父亲。

巍巍旗峰,含悲致哀清清溪水,呜咽如泣林姐头含泪把丈夫和孩子安葬。而此时,村里的人还不太知道金璇是为革命牺牲的,林姐头也只得孤身一人默默把孩子抚养成人。

金璇生前帮组织买过枪,因此欠了一百块的银洋,这是一笔不少的数目,但林姐头说这些钱是丈夫出面借的,就要还清,于是把家里收的稻谷卖掉还账。再后来,抗日战争爆发了,林姐头继承了丈夫的遗志,也参加了地下党。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春节,乡村和农会干部抬着写有“烈士之家”的匾额,带着一副写有“革命初步由你起,为民牺牲最光荣”的对联和一个红灯五角星,敲锣打鼓游遍楼旗村每个角落后送到金璇家。当干部们把“烈士之家”匾额高高挂在门楣上,鲜红的对联帖在两边,红灯五角星挂在金璇故居的窗前,林姐头见此不禁热泪盈眶,委屈和欣慰齐齐涌上她的心头。

为党做出牺牲的革命先烈党和政府没有忘记1955年,温岭县人民政府上报浙江省人民政府,要求追认金璇同志为革命烈士。

1956227日,他的家属收到毛泽东主席签署的《革命牺牲工作人员家属光荣纪念证》,《纪念证》上写道:“金璇同志在革命斗争中光荣牺牲,丰功伟绩永垂不朽……”同时其家人第一次领到革命家属抚恤金

1958年,温岭烈士陵园建成,金璇烈士遗骸由当地乡政府移葬到温岭烈士陵墓。1963年温岭烈士陵墓改造重修,金璇烈士墓调整安葬在陵园的右首圆坟内。

1981年,温岭县人民政府公布温岭烈士陵园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现温岭烈士纪念馆、温岭市档案馆里有金璇烈士的专门介绍、遗物陈列和半身铜像。     

烈士英魂永驻,革命遗址不倒。2018年8月30日,“金璇烈士故居”被温岭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点”。同年12月16日,温岭市人民政府在金璇烈士故居前立碑纪念。2019年11月7日,温岭市批准对“金璇烈士故居”进行建设修缮。

从革命年代一路走来,金璇烈士故居见证了那个峥嵘岁月,记录下了光辉的革命事迹。金璇烈士故居修缮工程,将对进一步缅怀先烈,发扬革命传统,激发家国情怀,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共浙江省委原副书记陈法文亲笔为金璇烈士故居题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温岭县委领导人活动旧址——金璇烈士故居”的纪念文字。

现在,温岭市、镇两级政府正在积极规划,计划将“金璇烈士故居”建设成为红色革命基地。

(文/杨正波、图/金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