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关镇位于天台山南麓,东邻坦头镇,南界临海市(黄坛、百步)、南屏乡,西接平桥镇,北连石梁镇、白鹤镇。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中心。城区背依天台山,面临始丰溪,东面东横山,西面龙山,北高南低,地势舒缓。流经城西的赭溪和城南的始丰溪是古城的两道天然护城河。城内有一座小山,名妙山。
明代县城分太坊和永坊。至清宣统元年(1909)设立城区,辖22坊。民国24年(1935)城区称赤城镇,以城北赤城山得名。民国31年分置东城、南城、西城、北城4镇,下设保甲。1950年设立城关区,辖原城区4镇和城郊4乡(黄榜、新建、螺峰、栖霞)。1956年3月,城关区改称城关镇。1958年为城郊幸福人民公社城关管理区,1959年批准城关为建制镇(县直属),镇人民政府驻地新华巷。1968年9月,成立城关镇革命委员会(下称革委会)。1981年5月,镇革委会改称镇人民政府。1987年6月,全镇设7个居民委员会(下称居委会)、20个村民委员会(下称村委会)、28个自然村。1992年5月撤区扩镇并乡,新民、螺溪、栖霞3乡并入;2001年,丽泽、山河和滩岭3乡又并入。至此,城关镇下设6个管理区(赤城、国清、新民、丽泽、山河、滩岭),管辖138个行政村,40个居委会。
据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下同),有布依族43人、苗族16人、蒙古族10人、壮族10人、朝鲜族7人、回族4人、维吾尔族4人、土家族4人、满族3人、水族3人、瑶族2人、畲族2人、仡佬族2人和侗族、土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共113人。2002年,全镇土地权属面积214.6平方千米,人口15912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占79982人。
1989年,全镇工业总产值5058.6万元,其中机械厂(现银轮公司)产值507万元,东联橡胶厂产值2119万元。2002年,工业产值31.2亿元,工商税收1.6亿元,全镇34家500万元以上产值企业总产值12.8亿元,利润总额1.5亿元。其中,银轮公司实现产值2.7亿元,天皇、天新、天台药业等3家企业产值上亿元。全镇16家重点骨干企业、13家希望企业,共有27个项目列入县级以上重点项目,其中银轮公司板翅式、管翅式机油冷却器列入省重点技改项目;国家计委批准天皇公司的铁皮石斛为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总投资2亿元;大古公司生产的治疗艾滋病新药A1,被批准为国家级新产品。银轮、大古、天新、天宇、浙江超前、上海安炬环保节能等公司18个项目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46种产品通过国家标准质量认定;3家获省级科技进步奖;2家获省、市、区高新技术企业称誉。全镇工业初步形成以医药保健、精细化工、电子仪表等为支柱产业,橡胶制品、工艺品、服装等行业同步发展的工业经济格局。全镇有出口企业30余家,其中重点外向型企业8家,上千个品种出口世界各地。1999年,在全市30个重点镇综合经济实力考核中,被评为台州第三大强镇。2002年,自营出口交货值47841万元。
1989年,全镇农业总产值377.2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593.4元;2001年,农业总收入约3.7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3380元。粮食与非粮种植面积比例调整到3:2,粮食播种面积比2000年减少27%,非粮作物种植面积增24%,蔬菜、养殖、果木生产发展较快。滩岭蜜梨、山河水蜜桃、水南名特优果木、东横山观光林业、丽泽无公害绿色粮食、栖霞稻麦良种和花卉、莪园蔬菜和杨梅、八都茶叶和笋竹、桐柏高山蔬菜和白术等一批产品基地已初具规模。农业龙头企业天皇公司的药材种植与深加工通过国家GMP认证,年销售收入3000万元。农业种植面积6平方千米。巩固和发展蔬菜基地2.7平方千米,其中小黄瓜订单农业0.4平方千米、大棚蔬菜0.7平方千米、平原农村商品菜地0.7平方千米。高山蔬菜2.7平方千米。实现放养鸡2万羽,三元杂交猪年出栏4万头,分别占全县总量的2/3和1/2以上。
天台古城道路以“二纵一横”为主干道。“二纵”即南北走向的劳动路(原文明巷)和四方塘—蓝田塘路。劳动路北起小北门,南接始丰溪南门大桥;四方塘路—蓝田塘路,北起后洋朱巷,南至中山东路。“一横”即东西走向的中山路,东起东门,西至西门外二里许,横贯全城,全长2020米。据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天台县志》记载:泰宁街(中山东路)自县治东至应台门一里,永清街(中山西路)自县治西至通越门一里。民国时期城内主街中山东路和中山西路,宽3米~4米,鹅卵石路面。改革开放后,城区面积不断扩大,新街道开辟,初具城市规模。城区高楼林立:城关镇办公大楼地处金龙山麓,占地26664平方米,主楼占地938平方米,建筑面积6568平方米,总投资1600万元,主体7层,2001年9月竣工;16层钟楼、17层水电大厦、18层赤城大厦和21层天皇实验科技大楼等相继建成;众多房地产开发商陆续建成安厦明珠、人和家园、上海家园、杨帆皇家公寓等居民住宅小区。
90年代末,出现人力三轮车。1998年1月18日开通1、2、3路公交车,26辆车营运,车身偏小。随后,5、6、7、8路相继开通,车辆全换成中巴,增至44辆。运行里程40千米,西至如来古洞,北达国清、赤城山、桐柏,东到紫东新村、八都、螺溪、坑边,南抵水南。1999年起,出租车出现在大街小巷。建成落雁公园和石梁湾等5处街心花园,填补了天台没有公园的空白;改造、拓宽、延伸赤城路、劳动路、工人路、飞鹤路等主要街道;完成木鱼山中心停车场主体工程,修建2.4千米、宽25米沥青路面的国赤环线主车道;三茅溪、始丰溪城关段两岸治理开发,将防洪与景观和谐结合。始丰溪南岸建成劳动南路、体育场路、福溪路。80~90年代建成横跨始丰溪的南门大桥、104国道上的始丰二桥、连贯福溪路的始丰三桥和莪园至八都的始丰六桥;狭窄的清溪桥,扩建成双车道。
城关镇文化源远流长,人杰地灵。从中国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到风靡五洲的大活佛济公,从唐代道教大师司马承祯到中国道教南宗始祖张伯端,从宋铁面御史鲁穆到督造三殿、毁家纾难、保全乡里的明工部侍郎张文郁,从博学善教的帝王之师徐善述到江南清官第一范理,从史地学家齐召南到南国武状元陈桂芬,从元末隐逸诗人曹文晦到20年代文坛彗星王以仁,从弘宗修志的佛学大师传灯到声誉卓著的教育家、方志学者褚传诰和陈甲林,出类拔萃的人物还有:陈荩民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率北大学生火烧赵家楼,痛打卖国贼章宗祥,成为“五四”运动的先锋和学界元勋;杨敬燮创立“红疗医院”,散布革命种子,点燃了桐柏起义的熊熊烈火;汤圣贤率浙东游击队解放天台城,血溅应台门;陈中伟走上中科院院士的神圣殿堂,被誉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许杰30年代著《惨雾》小说盛名,任华东作协副主席、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
2002年,全镇设中心文化站7个,各类活动室196个;京剧、越剧等表演团体3个;太极拳、木兰扇、健身球等协会4个;美术、文学、戏剧、摄影等业余文艺队伍7支。舞厅、音乐茶座、书摊等娱乐场所星罗棋布,一个多元文化的格局初步形成。同时,挖掘、整理、加工、提炼出台阁等一大批民间传统文艺节目。
根据“科教兴镇”和提高办学效益的要求,1999年撤并12所小学,2000年撤并赤城、东横山、大坑、严岭、安固、响塘等小学,南屏乡的里王小学并入新民小学。校网调整后,除响岩学生用公交车接送外,其他都采用寄宿制解决入学难问题。2000年投资27.2万元,重点解决寄宿学校住宿、食堂设施,改善寄宿师生的生活环境。“两基”(基本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进一步巩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有较大发展,相继被命名为省教育强镇和市教育名星乡镇。2002年,全镇全日制普通中学8所,以赤城中学为龙头(镇中心初中),下辖大公、栖霞、螺溪、丽泽、山河、滩岭、石溪等7所中学。小学26所、271个班,学生10352人,教师562人。幼儿园64所,教师170人。3周岁~5周岁幼儿5065人,加上外来乡镇和外来县、市的幼儿,入园幼儿4909人,入园率83.5%。
全镇中心医院1所、乡村卫生院16所、社区医疗服务点9个。城关医院是一家有50年历史、以小儿科为特色的综合医院。2000年秋,拆建一部分旧房,投资300多万元,建成高7层、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的新大楼,加上原有建筑面积,计38402平方米。集门诊、住院为一体。添置先进医疗仪器,增设医疗服务项目,分设东、南、西、北、赤城、上清溪等社区医疗服务站,方便群众就医。1992年,创办全国首家村医院——妙山医院。2000年与上海第四医院协作联合办院。
镇境内,古迹、人文景观较多: 孔庙大成殿(宋)、工部侍郎张文郁故居“度予亭”(明)、济公佛院、三井殿(五代)、义井(五代)、临川桥(宋)等;国清景区、赤城景区、百丈—琼台景区、清溪落雁景区和中国佛教天台宗祖庭国清寺、中国道教南宗创建地桐柏山、佛道双修圣地赤城山、丹丘胜地东横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