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5月,“站改台”工程立项投资。1993年4月,县政府批准同意将县人民广播站改名为县人民广播电台(下称县广播电台),1994年6月23日,经省广播电视厅批准。县广播电台设新闻部、广告部、播出部、工程技术部、办公室。7月11日,开始使用天台人民广播电台呼号。10月18日举行开播仪式。
1996年4月,县广播电台与县有线电视台合并为县有线广播电视台,播出呼号分别为天台人民广播电台和天台有线电视台。1999年10月1日,天台广播电台调频立体声频道开播,频率102.3兆赫。
1992年,县政府专项拨款60万元,用于县信号主干线更新改造。改造工程分二期实施。1993年底,一期工程县城至街头、白鹤、北山、洪畴广播信号主干线改造完毕,共架设79杆千米,全线采用7米~8米圆杆、铝包钢芯线。1994年,县城至三州、南屏的主干线改造完毕,共架设90杆千米;城郊与城关镇合并,为理顺线路、信号,城关镇投入30万元。至此,县城至各乡镇广播站的信号线全部改造完毕,各项质量指标达到省广播电视厅规定的技术标准。
1995年8月,县广电局在丽泽乡进行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广播、电视同缆传输“双入户”试点,调频广播缆入户1126只。1998年,在各乡镇安装集镇街道音箱、室外广播音箱,扩大广播覆盖面。至2000年,村通播率99%,音响率85%,广播人口覆盖率75%。
1989~1994年,自办新闻、专题、文艺、服务性等4类节目。新闻3档:《天台新闻》、《午间新闻》、《综合新闻》;专题有《信息之窗》、《农村大地》、《三代人》等6档;文艺有歌曲、戏曲、音乐、地方文艺等;服务性节目有广告、电影电视预告、气象、听众服务等。全天播音7小时20分钟。
1995年,专题节目有较大调整,除保留《农村大地》、《信息之窗》外,其他全部撤销。新开设《欢歌同乐》、《三六九四季谈人生》、《生活万象》等。1996年,增设《一周新闻回顾》、《一周报摘》、《今日专家门诊》、《今日电影》、《今日菜市》等。1998年,增办《天天服务台》、《党风廉政》等节目。
1999年10月1日,县人民广播电台调频广播开播。新闻节目每天增办一档《新闻选编》,专题节目调整为《老人天地》、《空中校园》、《体坛经纬》、《今日农村》、《法在身边》、《社会大观》、《每周话题》、《小喇叭》、《旅游班车》、《热线点歌台》、《欢乐快车》、《文艺半小时》、《今日农村》、《每周经济》、《生活万象》、《戏曲节目》等。有线广播节目同时在调频广播中传输。全天播音16小时30分钟。
1989~2000年,县广播电台录制的新闻节目,被中央台采用14条、省台采用1305条。1994年市台建立后,共采用1526条。
表13-2 单位:条
名 称 | 1989 | 1990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 | 1997 | 1998 | 1999 | 2000 |
省 台 | 8 | 18 | 27 | 135 | 180 | 219 | 208 | 81 | 67 | 57 | 181 | 124 |
市 台 | — | — | — | — | — | — | 207 | 172 | 128 | 105 | 398 | 516 |
注:被中央广播电台采用的新闻1994年1条,1995年12条,1998年1条。
技术设施
1992年,省财政拨款10万元,用于县广播站机房更新改造,机房设备达到部颁甲级标准。1994年,投资2万元,安装广播卫星接收设备,广播信号由调频接收改为卫星接收,提高了广播信号的接收质量。1999年,县政府拨款80万元,用于县广播电台调频立体声频道设备购置。
发射与传输 播出机房至赤城山发射台直线距离2.8千米,调频信号传输采用光缆传输方式,采用调频立体声调制解调器,传输频率100兆赫。
播控与录制 主播调音台为英国产SONIFEX MXI4S直播调音台,直播话筒采用美国产CT-55话筒;热线电话使用海峡4路热线电话系统,配美国产2进8出音频分配器;直播监听为奥地利产耳机;播出监听采用雅马哈监听功效、美国产监听音箱;另外还配置多套日本产MD、CD、VCD多卡座作为备份。机房有主播、备播、录音、监听、播控等室,整套系统功能完善,运行稳定可靠,有效地提高了播出质量,降低了录播人员的工作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