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遮山景区,距县城西37千米。面积9.9平方千米。西北毗邻寒岩、明岩和寒山湖景区;东南同紫凝、开岩景区接壤。
遮山,俗名茶山,峰高谷深,源远流环,从茶山口至明堂村,群峰围成狭长的山谷,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处4千米,狭处仅十数米,循路渐进,有山屏挡住视线,峰回路转,共有九处遮挡,故名九遮山。山谷犹如蟠龙,盘曲九折,风光奇丽,称九遮秀谷。
九遮山谷内有一溪、一庙、五个自然村。溪名遮山溪,源于大雷山。自山口第一遮“龙吐舌”,依次“鲤化龙”、“狮挂壁”、“月初升”、“鹰舞翼”、“龙嬉滩”、“下山虎”、“龟蛇玩”和“龙背印”。古时称九龙叠嶂。
九遮山景区入口,东为狮岩,壁镌“九遮秀谷”四个大字;西象岩,上建消俗亭。亭与天峰山间建有通天桥。站在桥上仰望天峰山,奇岩瑰丽;俯瞰谷底各有一岩梁伸入水中,似龙口吐出的舌头,这就是第一遮龙吐舌。
天峰山在道蓬岩村西500米处,绕山而上,步移景换,秀美如画。萦回三里,迎面孤峰矗立,高逾百米,直插云端。四面凌空,峭壁如削,状若琼台。峰顶万岩耸峙,天萝岩与九叠岩最为奇特。天萝岩高数丈,如巨形丝瓜挺然直立,九叠岩恰似九块方形巨岩层叠。一阵云雾飘来,峰顶诸岩若隐若现,变幻无穷,仿佛众仙聚会。峰壁多岩隙,灌木丛生,仿佛摆设盆景,韵味无穷。虬松从高80米的崖壁探身而出,蟠曲而上,伸入云海。东壁两崖有左右两奇洞:左洞圆拱幽深;右洞狭长形,稍浅。西壁倚一白马石,高丈余,其色如雪。峰北左面林丛掩映,有一口两间房屋大的碧潭,洁白的山泉像一条银龙从林丛激越冲逐而出,一头倒插在深潭中,这就是龙潭和龙瀑。从西北绕过“众仙聚会”,蓦见“神龟礼佛”绝妙岩景。天然石佛,高十数丈,慈祥端庄,硕大石龟匍匐其下,驻足翘首,形神俱似。登上峰巅,九遮秀谷和寒石山旖旎风光尽收眼底。
位于第六遮“龙嬉滩”旁,为纪念楚相范增而建,俗称仙皇殿,山民朝拜,络绎不绝。现存的亚父庙,为后周显德四年(957)始建,称亚父宫,后经多次修建,大殿是清乾隆四十年(1775)重修。前有亚父桥,二孔石拱,长22米,高25米,宽1米,一头上翘。旁二块扁圆的石铜锣。岩壁上镌刻着“亚父石船”四字。山民每年二月十四范增诞辰日举行仙皇佛会。以三盘铳为先导,抬着亚父神像游行,已是千年习俗。
亚父庙前有亚父亭、独鲤峰、归楚洞、升仙岭。由升仙岭登阶千级,到“归楚洞”,一块桥状岩石把洞口隔成上下两层。1999年开发时,发现洞中隆起1.5米厚尘土,挖开原来是一具坐姿骸骨,旁有一些粗朴的日用陶器。据考证有两千多年历史。民间传说范增的身份被人披露,即到此绝壁幽洞终隐羽化,故有归楚洞之称。
庙后300米有望楚洞,沿600多阶拾级而上,洞洞相叠,一层比一层高,大的深、宽各10余米,高3米;小的深、宽2、3米,洞与洞之间均有石阶通连。
牮桥(见第三十编《杂记·桥》)。
晋榧(见第八编《林业·古树名木》)。
由第九遮过东江村南侧有一棵晋榧树。经专家鉴定确认,其树龄有1600余年,属国内稀有古树,晋榧高27米,胸围518厘米,枝叶茂盛,每年结果。晋榧东南面山上有猛虎岩,形态酷真,栩栩如生,仿若在看守这棵珍贵异常的古树。
明堂村周边主要景点有孕竹梨、藤缠松等奇树和仰天金印、笏板岩、凤凰孵蛋等奇石,还有鸡笼石、狮鼻洞等奇洞。鸡笼石形似鸡笼,石内有三个大洞,每洞可容纳数十人。狮鼻洞位于明堂村东的狮子岩中,岩似雄狮,狮鼻洞恰似雄狮的两鼻孔。
明堂村南300米,过桥不远处的蝴蝶泉,夏秋之交,成千上万只彩蝶蜂拥而至,翩翩起舞,蔚为奇观。
明堂村东南500米处,可望见双石门和七仙姑石等胜迹。双石门又称女娲石门,其两扇石门高低、大小完全相等,门边线条笔直。七仙姑石由七块岩笋组成。相传七仙姑曾协助女娲炼石补天,补天后不愿回天宫而留守双石门。
李家岙口,大片杉木林间,绿草如茵,数峰屹立如屏。鸡冠峰四面峭壁如削,褐色冠状岩石浮托在翠岗之上,有块岩东看似达摩打坐,西看若麒麟送子;远观又如落水虾。岩顶和峭壁绿荫蒙络,相映成趣。西南天柱岩,高十余丈,形如宝塔。还有平滑方整的铁镫石,鹤立迎宾的企鹅石,参禅打坐的大佛岩……。沿坑岙西行500米,北面是幽清的山谷。密林深处石笋群,高五六米到几十米。
气势最雄伟的,要数坑口东侧“岩门关山”。两座数十丈高的巨石对峙如门,关锁住满谷青黛。遥望三座峭峰耸立,一条如银线的水流下垂,在黑褐色的岩壁中显得分外清晰。最高峰海拔575米,有石级沿涧流攀岩而上,旁有天然观景台一处,群峰翠岗尽卧足下。将至龙潭,泉挂丛莽,壁陡岩险。一瀑布从七八十米高的崖坳上泻下,势如白龙腾跃,直窜潭中,散为漫天水雾,故有三峭雾瀑之称。潭大亩许,其水清澈可鉴,游鱼往来翕忽,故名仙女浴池。
由三坑口南沿涧右山腰上行千米,一处花木扶疏的洼地,其东南崖上,瀑布分三折奔泻而下,碧潭里白波涌浪,回音山响。左前方耸立着一堵岩峰,瑰岩磊磊。
瀑布上架着一座古老的石拱桥。再上山500米,溪边巨石如卧虎睡狮,草木蓊郁。从半床大的横洞往下爬,转过丈余幽暗的仄径,就进入被称作“五环洞”的主洞。洞由四块类似太湖石的巨岩和一块黑色页岩组成,呈长方形,约三间平屋那么高大。洞内侧流淌着一条潺潺作响的山涧,然后从敞开的北端洞口流出。洞顶数处间隙射进几缕阳光,把流水照成斑驳的颜色。盛夏时节,水风习习,小憩片刻,暑气顿消。洞上有洞,洞泉披覆,坠落为瀑,数寸清浅,足供嬉戏。如此洞中有洞、有天、有溪、有瀑的景致实为罕见。
五环洞往南是“一人当关,万夫莫开”的隘口。前几百米,就是坐西朝东的雪上村。村前耸立着浓荫蔽日的千年榧树,还有四块被称作龟、鼠、蛙、虎的大石岩,构成作为村落标志的“风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