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林副产品

发布日期:2019-08-14 09:3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蚕桑

1970年桑园面积14.7平方千米,此后逐渐下降。1978~1991年稳定在4平方千米左右,1992~1995年在4.5平方千米~6平方千米之间。1996年开始,受茧价的影响,桑园面积下降,至2000年仅存2.5平方千米。产区集中在街头、平桥、白鹤、南屏、坦头、三合,雷峰少量。桑树品种以荷叶白、团头荷叶白为主。

1993年,饲养蚕种19586张,此后逐年下降。1995年后改一年饲养5期(春、夏、早秋、中秋、晚秋)为一年饲养4期(春、夏、中秋、晚秋),蚕种由县特产技术推广站统一催青供种,品种以青松皓月为主。饲养簇具由蜈蚣簇为主改为纸板方格簇为主。蚕茧由供销社茧站收购,也有一部分直接进入市场。至2000年饲养蚕种4219张。

桑园、蚕茧、蚕种情况

表8-3

年份

桑园

(平方千米)

蚕茧

(吨)

蚕种

(张)

年份

桑园

(平方千米)

蚕茧

(吨)

蚕种

(张)

年份

桑园

(平方千米)

蚕茧

(吨)

蚕种

(张)

1989

4.3

331

10913

1993

5.3

623

19586

1997

3.3

300

6310

1990

4.0

385

12854

1994

5.4

633

18363

1998

3.2

303

7177

1991

4.0

495

16190

1995

6.0

450

15349

1999

2.8

215

5664

1992

4.5

719

19261

1996

3.9

232

7190

2000

2.5

166

4219


中药材

品种459种,分111科。其中裸子植物8种,被子420种,蕨类23种,菌类8种。乌药、石斛、白术、何首乌最负盛名。天台乌药有“长生不老药”之誉。1995年5吨出口新加坡。乌药、何首乌主产于华顶山、大雷山、桐柏山、宝华山和三州等地,但尚未形成产业。白术、石斛,主产于石梁、白鹤、街头、平桥和城关等地,常年产量3500吨左右。1990年起,杜仲、厚朴、天麻、竹荪等在南屏、西坑、华顶林场、大同等地有零星栽培。2000年,天皇药业有限公司在城关、坦头等地人工栽培石斛0.5平方千米,天台山养生研究所在三州人工栽培乌药5万平方米。

森林蔬菜

90年代起,一些野生蔬菜因有营养、安全和一定的食疗作用而深受人们喜爱,成为饭店、宾馆、家庭餐桌上的山珍佳肴。主要品种有:竹笋、蕨菜(俗称狼萁脑)、苦菜(俗称荬菜)、马兰头、荠菜、败酱、紫苏、木楤、马齿苋、刺苋、香椿、紫藤花、水芹菜、山马兰、土人参等。

笋茄是天台竹笋制品。原为手工制作,将春笋腌制后,作为常年蔬菜。1997年,华顶笋竹加工厂、华峰笋茄厂开始工厂化生产,经包装后,成为馈赠亲友土特产品。年加工20吨左右。此外,新世纪罐头饮料厂年加工出口水煮笋2000吨。

华顶山珍软包装食品厂年加工珍笋、败酱、蕨菜、木楤、马兰头、香椿等保鲜型、脱水型森林蔬菜产量80多吨,败酱、山马兰、蕨菜等休闲型产品25吨。

花卉盆景

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花园式城市、村庄、社区、单位比比皆是,花卉盆景进入寻常百姓家,走亲访友送束鲜花已成时尚。90年代,花卉盆景产业随之兴起。至2000年,全县取得花卉苗木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有19家,种植面积1.2平方千米,年产绿化苗木399.5万株、室内盆花1.3万盆、花坛花7.1万盆、鲜切花7.8万支、盆景0.3万盆、药用花(石斛)180吨。主要集中在城关、平桥两地。花卉品种有含笑、木莲、无患子、金合欢、瓜叶菊、菊花、兰花、月季、茶花、桂花、海桐、女贞、杜鹃、蟹爪兰、珠兰、五针松、雪松、广玉兰等,盆景品种有雀梅、榆树、檵木、梅桩、赤楠、六月雪、榕树等。

其他

生漆,天台的“本堂漆”,光泽明亮经久,素负盛名。随着工业漆的普及,“本堂漆”产量减少,1989~2000年,年产仅1吨左右,产区为街头后求、雷溪等地;油茶、油桐,山区曾普遍种植,1980年起面积逐渐减少;乌桕,原为传统产品,平原、山区普遍种植,70年代前年产乌桕籽1000吨~1300吨左右,此后随着产业调整逐年减少,至2000年,年产3吨;棕片,加工棕线、制作棕绷原材料,自席梦思替代棕绷后,棕片需求量大量减少,至1997年,年产3吨;竹梢、杂竹,为制扫把原料,年产量150吨~350吨之间,主要销往北方省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