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其他宗派

发布日期:2019-08-01 10:05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禅宗 继天台宗弘扬之后,唐代即有禅师来天台传法。遗则受牛头山(在今南京)慧忠法,至天台佛窟岩盖薜荔、荐落叶以居,传牛头禅40余年,人称“佛窟学”。普岸得百丈山怀海传。大和七年(833)来天台平田营构丈室,八年,成平田院,开成(836~840)中已是大道场(即万年寺)。唐时出入天台的禅僧,为数不少。一行(683~727,先习禅,后学密法)因编《大衍历》来国清寺访求师资;日僧最澄来天台向道邃、行满学习天台教义,并从禅林寺修然受牛头禅法;沩山灵佑游方至国清寺受戒,曾与寒山、拾得相遇。居本境的著名禅僧有紫凝山无相院慧恭、华顶山景欣等。

五代时,全宰于径山受禅法,入天台山■岩(即明岩),后周显德三年(956)创明岩寺。德韶(891~972)系法眼宗创始人文益弟子,吴越王钱俶曾申弟子礼,尊为国师,后唐清泰二年(935)入天台山,卓庵通玄峰,有偈示众云:“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景德传灯录》卷25)劝人自悟。居37年,建道场13所(通圆寺、慈云寺、秀岩寺、西定慧院、宝国华严院、普门寺、弥陀塔院、景福院、护国寺、证教寺、天宫寺、华顶圆觉道场、普慈院)。又致力向高丽、日本搜罗天台教典,功德非浅。弟子延寿(904~975),宋开宝七年(974)入天台山,居天柱峰下,度戒得人无数。他深究《楞伽经》“佛语心为宗”之说,“举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著《宗镜录》100卷。全书立论重在顿悟、圆修。吴越末,高丽王遗使赠金线袈裟、紫水晶数珠、金藻罐等宝物,派36名僧人随延寿学法,此宗于是传入朝鲜。此外,著名禅僧尚有国清寺师静、本先,护国寺通慧,平田精舍从礼,福田院幼璋等。

宋有禅僧真歇清了,得法于长芦祖照,曾居天封寺。后住持国清寺,是禅宗对天台宗祖庭的最初渗透。建炎四年(1130),高宗下诏“易教为禅”,国清寺成为禅宗“五山十刹”之一。僧明庵荣西于乾道四年(1168)、淳熙十四年(1187)两度来天台山,曾于万年寺遇虚庵怀敞,得传临济宗黄龙派禅法。东渡以后,成为日本临济宗创始人。日僧彻通义介于开庆元年(1259)入宋求法,绘下《五山十刹》图,其中《天台山万年寺伽蓝配置图》,对该寺整体布局、殿宇规制所指甚详,成为研究万年寺的宝贵资料。宋时居天台著名禅僧尚有护国寺明照,万年寺法一、昙贲,华顶山遇安、法具,国清寺行机、蕴常、志南等。

元时,禅宗与天台宗发生“教禅之争”,一说智■为开教(天台宗)之祖,一说智■为禅宗。双方攻击,直至诉讼,官厅棘手。后由浙僧观无我调处,仍为禅宗。杭州演福寺天台宗高僧湛堂性澄于至治元年(1321)应召入京,校正大藏。他不忍天台祖庭没入别宗,上书讼冤。元世祖下诏“赐玺书复之”,仍还为教。元时著名禅僧有华顶山先睹、光菩萨等。

明洪武二年(1369),昙噩以禅宗高僧召至说法,不久受诏住持国清寺,又易教为禅。昙噩年高学懿,日本国王倾慕其道法,屡次发疏迎请,然始终不赴。国王曾与左右谋划,准备劫持而去,但未遂愿。明时著名禅僧尚有国清寺心泰、如通,万年寺马公,石桥庵圆珂等。

清代著名禅僧有超恒,居华顶天柱峰延寿遗址,传临济正宗,曾剌舌血写《华严经》一部。国清寺达珍(宝琳)及其弟子耀冶、再传弟子通朗、通静,均擅文才,符有《语录》行世。此外.还有华顶山超潜(梅谷)、荻洲,万年寺化霖等,亦负盛名。

自昙噩住持国清,临济宗势力又有发展。天台宗仅以真觉寺、高明寺一线相沿,不绝如缕,其他寺院均为禅宗所有。如此相延,达五百多年之久。

净土宗 宋以后,天台宗、禅宗无不兼习净土。

天台宗有“教宗天台,行归净土”之说。早在智■,在所著《十疑论》中即引用净土《往生论注》。灌顶临终,忽起合掌称阿弥陀佛,盍然而逝。宋初,四明知礼成立念佛戒会,修习净土。其弟子神照本如慕庐山之风,亦结白莲社。其后,天台宗学者神照本如弟子处谦、处咸、有严,处谦弟子净梵、择瑛、思照、宗利,处咸弟子元慧,元慧弟子了然,均习净土。元明之际,绝宗善继、瞽庵显示、无碍普智亦修净土。天启间,传灯效慧远匡山莲社,率众禅诵六时。其徒藕益智旭著《弥陀要解》,提持净土,尤为显著。

禅宗各派,兼习净土者亦多。五代末,法眼宗永明延寿(904~975),尝居天台华顶,提倡禅净合行说,撰有《万善同归集》3卷、《神栖安养赋》1篇。被列为“净土七祖”之 。

历代高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