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道观

发布日期:2019-07-08 11:1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三国吴赤乌元年(238),高道葛玄始来桐柏山卓庵传道,建降真台.翌年,又建福圣观、妙乐院等。六朝至唐,有不少高道来山修炼,建造道观。至北宋淳熙年间,张伯端创道教南宗,道徒云集,宫观道院大盛,明清以后,渐趋衰落。天台山历代共有道观25所,其中最著名的有2所。

桐柏宫

在县城西北12.5公里的栖霞乡桐柏山。为道教南宗祖庭。吴赤乌二年(239),葛玄于此炼丹。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敕为司马承祯置观,号桐柏观。朝廷禁封内40里不得樵采,5里不许迁葬。建有黄云堂、元晨坛、炼形室、凤轸台、朝真坛、龙章阁、众妙台。唐大和(827~835)、咸通(860~873)间,道士徐灵府、叶藏质曾重新殿宇,元稹、刘处静为记。五代后梁开平(907~910)中,改桐柏观为恫柏宫。后周广顺二年(952),道士朱霄外建藏殿。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桐柏宫为桐柏崇道观。政和六年(1116),于后山建元命殿,瓦用青色琉璃,一如宫制。内有方丈、斋堂、云堂、土地堂、三清殿,又有上清阁、御书阁,内藏三朝宸翰及高宗所临晋唐帖。观前女梭溪,上建2桥,构会仙亭。直南岭表,建洞门一座。绍兴二十二年(1152),杨和、王存中重建三清殿,曹勋建三门。观中有经藏、三元、延宾、清虚、白云、浴院等6院。明洪武(1368~1398)中,道士金静观、提点吴惟敬相继营建。永乐十年(1412),鲍了静重新。而间架规模、崇饰艳丽,已非往昔。明末,道众贫匮,殿宇日趋颓坏。清雍正十二年(1734),诏复崇道观,命粮道朱伦瀚督造,落成赐额“万法圆通”,竖御笔《敕建崇道观碑》。民国时宫殿久圮,仅存紫阳楼、清风祠等数殿。时于观之东北角新建客堂一座。

桐柏宫历代御赐翰墨、器物甚多。明初遭火,化为灰烬,惟存檀香像一龛。碑刻有陈仆射徐陵《天台徐则法师碑》、唐元稹《修桐柏宫碑》、明张廷臣《移祀夷齐像记》、清雍正御笔《敕建崇道观碑》,还有《桐柏观尚书省帖碑》、《白云昌寿观敕牒碑》。《桐柏观碑》最引人注目,系唐崔尚撰文,韩择木书写,唐玄宗题额。此碑于万历年间扑为三截,民国时尚留残片,今全失。

1973年,桐柏水库建成蓄水,宫址沉于水底,部分建筑移往玉泉峰的鸣鹤观(原妙乐院旧址),将鸣鹤观改名为桐柏宫。现有殿房3间,后厢3间,系光绪九年(1883)重建。尚留宋乾道四年(1168)碑刻l块,明清碑刻数块。

1984年以来,陆续维修宫殿、宿舍、庭院,并建筑道路和放生池。今作为道教活动场所,对外开放。

玉京观

在栖霞乡赤城山玉京洞之右。道书称“天下第六洞天,上清玉平之天”。传晋任城魏夫人炼丹于此。宋政和八年(1118)赐额建观,后废。嘉熙元年(1237),朝廷遣使投龙简,冲静大师高惟几兴建观宇。御赐沉香、斗真、钟磬及御书观额。现存建筑,已非当年遗物。附近有金钱池,相传晋僧昙兰憩此诵经,有神献金钱,昙兰弃于池中而得名。

天台道观简况

道观

位 置

简 况

佑圣观

养素道院

迎真宫

赤城全真道院

松隐道院

法轮院

福圣观

妙乐院

鸣鹤观

桐柏宫

元明宫

昭庆院

白云昌寿观

法莲院

洞天宫

圣寿院

熙宁道院

延真庵

卧云庵

仁靖、纯

素二宫

玉京观

鹤峰全真道院

净元观

桃源道院

紫霄道院

城关

城关

城关

城关

城关

栖霞乡

栖霞乡

栖霞乡

栖霞乡

栖霞乡

栖霞乡

栖霞乡

栖霞乡

天宫乡琼台西

栖霞乡

栖霞乡

栖霞乡

栖霞乡

栖霞乡

栖霞乡

栖霞乡

在县东十五里

在县东三十里

在县西南三十五里

在县西南紫凝山

即玄帝庙,系旧城隍庙基。宋南渡后,曹勋建。废。

元至元间道士王中立建。后废。

明代并为布政分司。废。

废。

曹勋就其松隐园建。废。

吴赤乌元年(238).葛玄卓庵于此(有台名降真)。后汉乾祐(948~

950)中新之。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法轮院。元至顺问(1330~

1332)重修。废。

赤乌二年(239)葛玄建,初号天台观。宋元嘉二年(425)僧法顺建瀑

布寺。宋大中祥符四年(1011)改福圣观。明初并人桐柏。

即王乔仙坛,吴赤乌二年(239)建。附近有醴泉、上真亭、八角井、太

子庵、朝斗坛、吹箫台、瀛峰室。光绪(1875~1908)问重建。今为鸣

鹤观。

(见本章)

(见本章)

唐长庆元年(821)徐灵府定室于此。宝历元年(825)赐号方瀛。宋大

中祥符元年(1008)改元明宫。废。

旧名佛窟,唐大中六年(852)建,为遗则卓庵之地。唐会昌(84l~

846)废。后道士刘处静创建圣祖殿,奏闻,赐号道元。废。

唐大中六年(852)建,旧名白云庵。宋乾道四年(1168),内侍邝守宁

弃官人道,改庵为观,赐号白云昌寿观。废。

唐咸通六年(865)道士叶藏质建。以层峦叠出,状如莲花,号莲峰道

院。宋治平三年(1066)改法莲院。废。

唐咸通(860~873)间,叶藏质创道斋,号石门山居。咸通十三年

(872)奏为玉霄宫。后周广顺元年(951)朱霄外建三清殿。陈寡言尝

隐此,号华琳。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改洞天宫。废。

旧名延寿,后周广顺元年(951)朱霄外建。宋治平三年(1066)改圣寿

院。废。

宋成淳七年(1271),道士徐自明建。废。

废。

元至元间,道士周正中建。废。

元至正(134l~1368)间,桐柏道士王中立遇世祖,被授为仁靖纯索真

人,遂于桐柏观右白云观基建纯素宫,其左建仁靖宫。废。

(见本章)

元大德九年(1305)道士徐光孚建。废。

废。

元至元间,道士陈贯道建。废。

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