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 制 镇

发布日期:2019-07-03 15:5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白鹤镇

位于县城西北部三茅溪上游,东界天宫乡,南濒义宅乡,西连鹤楼、左溪两乡,北邻松关乡,总面积32.5平方公里。辖30个村民委员会(65个自然村),165个村民小组。共529l户,16718人,均汉族。白鹤区公所和镇人民政府同驻白鹤殿,距县城13.5公里。

白鹤镇为南北古通道,以白鹤殿得名。明、清时代分属永保乡第十三、十四、十五、十六4都,俗称小西乡。镇内明代已形成集市,名飞泉市。清康熙时废止,后复设,俗称白鹤殿市。民国24年(1935),建立白鹤乡。1950年分为白鹤乡和厚泽乡。1956年,两乡合并为白鹤乡。1985年批准为建制镇。

辖区为丘陵地带,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是县内主要的产粮区,三茅溪的支流左溪、秀溪、乌漏溪均流经境内。桐坑溪水库于1972年建成,集雨面积1l平方公里,库容300万立方米,电站总装机3500千瓦,灌溉、发电兼利。104国道线穿境而过,设有汽车站。

全镇耕地8673亩,其中水田7513亩,种植水稻为主。还有桑园500亩,茶园650亩,柑桔200亩。家庭副业以饲养生猪、猪仔和长毛兔为主。

工业方面:有县属二轻集体企业轻工机械厂1家,镇办企业胶丸厂、模具厂等11家,村办企业8家。镇内商店毗连,农历每月一、六日为集市。邻县新昌等地农民,亦来此赶集。

现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l所,小学16所,还有医院1所,文化站、广播站各1个,电影院1座。

历史文物:辖区上郊村出土过新石器时期的石矛、石斧等。

平镇

位于县城西部平原,又名平头潭,东与前山乡相连,南与东林乡隔溪相望,西邻宁协乡,北靠屯桥乡,面积11.25平方公里,辖18个村民委员会(24个自然村),138个村民小组,4139户,14907人,均汉族。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17公里。

明、清时代属祥鸾乡二十六都,其中西南下园殿一带分属永保乡二十九都。民国24年始称平镇(自然镇)。1949年秋,建立平镇人民政府。1950年为平镇乡,1985年批准为建制镇。农历每月三、八日为集市。

境内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始丰溪沿南部边缘经过,岩头背翻水站、王里溪水库与里石门水库北干渠相互沟通,灌溉便利,自然条件较好,是天台农副产品主要集散地,也是重点产粮区之一,耕地6129亩,其中水田5371亩,种植水稻为主,兼种麦类、玉米、番薯、油菜籽、柑橘、黄花菜等。

镇内分工业区、商业区、仓库区、居民住宅区、文化娱乐区。屯平溪上建有长24米、宽9.5米的钢筋混凝土大桥,浇铺了水泥路面。主要街道:南北向的有振兴路、思泉路、丰足路;东西向的有友谊路、朝阳路、始丰路。新建大楼40幢,建筑面积61470平方米,共投资1560万元。1987年建设自来水厂、邮电大楼等。62省道大科线穿境而过。

筛网生产,闻名全国。全镇有筛网生产厂100多家,筛网推销专业人员2000多人,筛网的品种有:不锈钢网、钢丝网、黑铁丝网、黄铜丝网、锦纶丝网、尼龙蚕丝筛网、帆布塑料合金、丝绢筛网、滤布网、混纺筛网等。销往常州、呼和浩特、合肥、太原、北京、天津、上海等地。

畜牧市场:1985年、1986年相继被评为浙江五好畜牧市场之一。苗猪运往省内20多个县市和福建、上海、江苏、广东等省。

镇内有林木交易市场、农贸市场、小商品市场、蔬菜市场等各种商业企业326家,商贩摊位1300多个。

平镇又是浙江省著名的棕线之乡。早在明清时期,居民就制棕线、蓑衣、棕棚床等。1988年统计:在全国各地开设棕棚店、加工棕棚床的达900多人;全镇从事棕线加工的有2000多户,6000多人,各种企业244家。

镇内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1所,小学9所。1987年评为县基础教育先进镇。还有镇卫生院、区中心卫生院各1所,区、镇文化站各1个,镇广播站1个,电影院l座。交通方便,每日有班车直达上海、南京、杭州、宁波、金华、温州等城市。

文物古迹:镇内有现代著名散文家、革命烈士陆蠡故居。

街头镇

东靠新中乡,南依祥明乡,西连雷溪乡,北接西坑乡,总面积400平方公里,辖39个村民委员会(69个自然村),160个村民小组。5635户,19692人,均汉族。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28公里。

街头镇古称湖窦。元代设湖窦寨,置巡检司防守。明代属积石乡三十二都,其中东北部、西南部分属三十二、三十四都。清承明制,康熙十三年(1674)始设集市,称湖窦镇,以始丰溪贯湖得名。民国24年置街头镇。民国32年秋,浙东行署驻此,改名嘉图镇。民国35年复名街头镇。1985年批准为建制镇。

镇区属丘陵地带,有大旗山、姚干山、浙山、朱家岙山、焦山、兴家山等,最高的回龙山,海拔895米。镇南为始丰溪。雷马溪、里石门水库北干渠贯穿境内,百分之八十的耕地赖以灌溉。62省道大科线穿境而过。镇内有汽车站,交通方便。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自然条件较优越,是县产粮区之一。耕地9040亩,其中水田7845亩。作物有水稻、小麦、番薯、玉米等。土特产有茶叶、乌桕、蜂蜜、黄花菜等。工业有水泵、塑料、橡胶等10余个厂家。农历每月二、七日为集市。

现有完全中学1所,初级中学l所,小学18所,医院l所,文化站、广播站各1个,电影院l座。

历史文物:镇内有清乾隆时著名书法家梅人鉴题的“古湖窦镇”扁额,为艺术珍品。大旗山麓有清乾隆时史地学家齐召南墓。

坦头镇

位于县城东部,以村头的盐行坦和后门坦得名。东接苍宝乡,南邻苍南乡,西靠螺溪乡,北界欢岙乡。总面积40.5平方公里。辖35个村民委员会(74个自然村)、214个村民小绀。6859户|,24056人,均汉族。苍山区公所和镇人民政府驻地距县城12公里。

明、清时分属太平乡第三、五、六、十都,俗称东乡。清初形成集市,设坦头市,农历每月二、七日为集市。三门、宁海、临海等县来此赶集者甚众。民国24年,建立坦头镇,下辖坦头、曷前、欢口3乡。1985年批准为建制镇。

辖区三面环山,中为丘陵平原,苍山倒溪与欢溪汇合于市山,东入始丰溪。其中西方洋和倒臼洋是县平原产粮区。主要山有道士尖、狮山、狮子岩、高雨山、山头坪,最高的蜂桶岩,海拔500米。1979年兴建了库容283万立方米的利民水库,里石门水库北干渠亦贯穿境内。60省道天高线横穿辖区,城关镇至欢岙、岭里、金岭的公路在境内分岔。设有汽车站,交通便利。气候温和湿润,土地平坦,无霜期长,自然条件好。

镇区耕地13492亩,其中水田10889亩,种植水稻、麦类为主,番薯、玉米、黄豆次之。山林3万亩,其中杉木基地300亩,桕籽基地500亩,桑园300亩,柑桔700亩。家庭副业以饲养生猪、长毛兔为主。

工业方面:有工艺美术厂、茶厂、橡胶厂、农机厂、拖拉机站等镇办企业10多家,村办企业12家。1988年以来,不少居民从事木珠生产,产品远销加拿大、美、德、意、法等国。现有完全中学l所,初级中学2所,医院、文化站、广播站各1个,电影院l座。

古遗址:辖区瓶窑村有北宋古窑址,出土壶、罐、坛等宋代器皿。

三合镇

位于县东南部,镇人民政府驻地黄务村,距县城18公里。东、南与洪求镇相连,西与坦头镇、苍南乡毗邻,北与苍宝乡相接。辖29个村民委员会(42个自然村),439l户,18213人,均汉族。

明永乐年问起,分属太平乡第二、三、四、六都,清未称三合乡。1958年,称三合人民公社。1983年4月,称三合乡。1988年11月批准为建制镇。农历每逢一、六日为市集。

辖区总面积29.6平方公里,两面环山,中为丘陵地带。主要山有:球岩山、苗山、竹雾山、龟岩山。东与洪求镇交界的有上彭山、船山,南与苍南乡交界的有马头山。北与紫岩乡交界的有宝华山。彭家溪、明岙溪与宝华坑汇合,注入始丰溪支流苍山倒溪。60省道天高线穿境而过,设有车站。城关至苍南、明岙公路在此分岔,交通便利。光照充足,气候温湿,无霜期长达220天,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建国后,先后兴建水库3座,其中龙珠潭水库库容161立方米。建有水电站1座,装机200千瓦。耕地11620亩,其中水田10224亩。1964年起,变缺粮为县重点产粮区。主要种植水稻、麦类、豆类、玉米、番薯。特产有柑橘、茶叶。工业方面,有橡胶厂、农机厂、渔网厂、建筑材料厂、酒厂等。

1988年,有中学2所,学生662人。小学19所,学生2369人。

洪求镇

地处天台、二门、临海3县交界的要冲。东与三门县毗邻,南与临海县相接,西界三合镇,北连明岙乡。镇人民政府驻地大村,别名横头戴。距县城东25公里。辖20个村民委员会(38个自然村),2653户,11622人,除侗族1人外,皆为汉族。

明永乐十年(1412)起,属太平乡一都,其中项家、湖塘等西南一带属二都,称东乡。1950年称洪畴乡。1958称洪畴人民公社。1970年改名洪求人民公社。1984年称洪求乡。1988年11月批准为建制镇。农历每月五、十日为市集。

全镇总面积23.12平方公里,60省道天高线穿境而过,设有车站,交通方便。主要的山:南有高椅山,与三门、临海两县交界。东有四岩山,与三门县交界。源出临海县龙鸣山的界溪(下木溪),流经辖区西南,折向东部流向三门县。源于甲午的后溪,由北向东经村,与下木溪汇合。下木溪上游建有库容40万立方米的岩板寺水库。建有水电站l座,装机230千瓦。里石门水库北干渠贯穿东北部。气候温和湿润,光照充足。耕地6126亩,其中水日|5528亩,种植水稻、小麦、番薯,兼种茶叶、油茶、红花等。1988年生猪饲养量5512只,长毛兔1000只,牛303头。

工业方面:镇办企业有天台胶带厂等,产值232.32万元。村办企业有市集橡胶厂、四联花机五金厂等,产值332.29万元。个体联办厂有60家,产值149.96万元。

1988年,有初中2所,学生471人。小学15所,学生1619人。

古建筑有:建于清代的李家祠堂,正间前廊雕有倒挂狮子,戏台鸡笼结顶。项家村的项家祠堂,为抬梁式结构,戏台跳角,雕刻精细。建于明末的岩板桥,造型古朴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