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编 水利 电力

发布日期:2019-07-17 11:4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天台地处浙东丘陵南部,周围重峦叠嶂,中嵌河谷平原,河流比降大。有史以来,洪、旱灾害频繁,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阻碍农业生产发展。建国前,历代人民以挖塘、建砩、筑堤等传统方法抗旱防洪。至1949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仅1.0万亩,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5%。

建国后,县人民政府从天台易旱易洪的实际出发,以抗旱防洪为主攻方向,兴建水利设施。1953~1955年,先后加固新筑水南、玉湖、下王、张思、赛丰殿等多处防洪坝。1958年3月,第一座蓄水lO万立方米以上的海坑水库建成蓄水。此后桐柏、幸福、岩龙颌、余家岙、竹塘岙等多处小(二)型水库陆续开工。1959年10月,孟岸水库动工,丽泽、义宅两公社群众日夜奋战100天,建成顶长414米的大坝工程。新中公社群众仅用9天时间,建成土方量为2.5万立方米的上游水库大坝。60年代多种形式的蓄、引、提水工程和小水电建设全面展开,建成小(二)型以上水库30余座,小型水电站100余座。70年代,里石门水库和北干渠、桐坑溪水库、桐柏电站相继建成。30多年大办水利,使水利水电设施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80年代,以实现农业水利化、农村电气化为目标,在新建水利、水电工程的同时,加强已有工程管理和挖潜配套,使水利、水电工程日臻完善,效益逐年提高。1983年被列为全国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之一。至1988年底,已有自流灌溉面积14.26万亩,有效灌溉面积19.40万亩,旱涝保收田12.86万亩,高产稳产面积10.10万亩;建成水电站50座,装机24450千瓦,1988年发电量8730万千瓦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