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农具农机

发布日期:2019-07-15 14:4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传统农具

耕作用具锄头:又分一般锄头和开山锄头,主要用于翻土。一般锄头,锄板狭,锋口嵌钢带角;开山锄头,又称铢锄,锄板厚实狭长,锋口狭。草削:又称草刨,三角形,锋口阔,用于除草。铁耙:四齿耙肩阔齿扁,用于摊田。田箍、田耙:田箍为圆形铁箍,直径约20公分,装在长竹竿上;田耙为齿状小耙,装在长竹竿上。这两种工具都用于水田中耕除草。木犁、木耙:木犁犁身木质,犁头为生铁铸件;木耙为木身生铁齿。均为畜力农具,用于翻地、碎土。

收获用具镰刀:俗称砂镰,刀呈半月形,装木柄,锋口锯齿状,用于割稻、割麦。稻桶:为厚木板制成的正方形敞口木柜,也有圆形木桶,用于稻谷脱粒。风车:旧多为木制,现用铁制,用于扬净谷物。连枷:用长40公分、阔8公分、厚3公分的硬木头一块,以轴装在竹制柄上,用于豆类有荚作物破壳脱粒。大簟:竹篾编成,用于翻晒谷物。麦镑:竹篾编成的圆形大眼筛,用于筛麦。

排灌用具龙骨水车:分脚踏、手摇两种,已很少使用。

粮食加工用具有踏碓、水碓、水磨、捣臼、麦磨、米筛、糠筛等。踏碓:用脚踏的舂米器具。水碓:利用水力的舂米器具。水磨:用水力带动的磨面器具。捣臼:用石头凿成的舂米器具。麦磨:用两片圆石盘做成的磨面器具。米筛、糠筛:用竹篾编制的圆形网眼筛,用于清理麦、米。

农业机械

翻耕机具50年代使用过新式步犁;后引进双轮双铧犁,因畜力牵动困难,未能推广。1967年引进上海一11型(8马力)手扶拖拉机,开始机械耕作示范。此后,中、小型拖拉机发展较快。1988年底,有中型拖拉机9l台,手扶拖拉机3147台,机耕面积14.8万亩次。拖拉机除耕作外,还从事短途运输。

排灌机具 1956年在丽泽乡玉湖和苍南乡寺前建立第一批抽水机埠。以后,排灌机具逐年增加。1988年,有排灌机械动力8210千瓦,水泵1761台,喷灌机407套。

植保机具60年代推广人力喷雾器。1971年开始推广机动喷雾器。1988年,有人力背包式喷雾器38122架,平均每百亩耕地有14.9架,实现大田作物植保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脱粒机具 1958年,城关、平镇两家农具厂生产脚踏打稻机普遍推广。1970年使用机动打稻机。80年代初期,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小型脚踏打稻机发展较快。1988年,有机动打稻机2659台,计6503千瓦;人力打稻机17733台。实现稻麦脱粒机械化和半机械化。

农用运输车辆 1958年起推广胶轮手拉车。至1988年达1.27万辆。1970年后,拖拉机投入运输。1981年后,农用汽车和农用运输车逐年增加,1988年有农用汽车127辆,农用运输车23l辆。

农副产品加工机具 30年代开始用碾米机、磨粉机。建国后发展较快。1988年,有碾米机1000台,磨粉机1777台,结束了“捣米推磨”等人力操作。1971年,在茶区发展茶叶加工机具。1988年达618台,其中揉捻机达237台。

60~70年代,多次引进和试用插秧、收割、剥麻等机具。但因机械性能、农艺配合及使用技术等原因而未能推广。

若干年份主要农业机械拥有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