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库
历史上仅有山塘(指蓄水不足1万立方米),最大1座是溪口上蔡村十八浒。清同治十年《台临西岙蔡氏宗谱》记,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御史蔡民玉“相度地势”,“建砩(坝)一十八进”,当时总蓄水量接近1万立方米。解放后经1964、1978年两次重建,扩成蓄水15万立方米的水库。1954年,爱国乡山头河上彭塘建第一座水库,蓄水8万立方米,坝高13米。1985年止,全县有大型水库1座——牛头山,中型水库2座——溪口、童燎、小(一)型水库11座,小(二)型水库55座,小(三)型水库260座,共计正常库容(不含牛头山水库,下同)6781.87万立方米,灌溉农田27.43万亩。利用库内水土资源,兼办水力发电站,放养花、白鲢鱼和草鱼。1979—1985年,13座小(一)型以上水库统计,捕鲜鱼50余万斤,成了淡水养殖基地。
其他尚有小山塘3127口,蓄水量847万立方米;平田塘8152口,蓄水量1306万立方米。
牛头山大型水库(已基本建成)是我县最大的水库,坝址在大田区邵东乡坦头村,右坝头山名牛头山,左坝头山名蟹钳山。
1971年由省水电设计院开始勘测设计,1978年国家水电部【1978】141号文件批准。水库控制流域面积254平方公里,总库容3.025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1.5亿立方米。能削减逆溪洪峰,减轻大田平原的洪涝灾害,并从根本上解决大田、椒江两大平原36万亩农田灌溉,及大型台州火力发电厂的用水。国家计划投资1亿元以上。
坝型为砂砾石沥青混凝土斜墙坝,设计坝高49.3米,长435米,发电输水隧洞长286米,直径4米,发电装机2台x3200千瓦。
主体工程由浙江省水利水电工程局第二工程处施工。1980年10月23日开始大坝防渗墙造孔,孔最深达64米。为全国之最。1985年底,坝高已达35米。
下游灌区包括大田、涌泉、章安(属椒江市)、杜桥、桃渚5个区及城郊区的城东乡、城关镇的部分村。抗旱能力可达到90天。
渠道配套工程系民办公助。由本县自行设计和施工。分椒北和大田两大主渠,椒北渠全长72公里,流量18立方米/秒。其中大山长隧洞,洞长6.8公里,中间穿越500米高的大山,施工支洞百丈青、东坑,各向地下倾斜长80一150米,与主洞交接点,离地面高度为42—46米。工人在此开挖,作业艰苦非常。1978年10月开挖,8年才基本掘通。大田渠道最大配套工程是大田港闸,已设计完成,即将开工。设计闸七孔,每孔宽6米,总宽42米,过闸流量955立方米/秒。建成后将是我县第一大闸。
该库5年一遇洪水位51.5米,库区淹没农田5269亩,旱地3959亩,移民4乡26村。
整个工程于1990年完成。
溪口水库 在溪口乡溪口村,是我县最早建成的中型水库。该库坝基系软黏土,是目前浙江省软基最高大坝。坝址海拔8.5米(吴淞),处海陆相交替沉积,地质比较复杂。台州地区和省水利设计院于1958、1964年进行两次地质钻探,探明基岩在地下15.9米深处。
全工程分三期完成。第一期由温州地区水利局设计。1958—1960年完成,坝高14.5米;第二、三期工程,由台州地区水利局罗允富、钭宝良和临海县水利局魏太狲、郑顺德、马群设计和施工,1961—1962年完成,坝高18米;1970一1972年,达到最终坝高。共投放劳动力540万工、资金726万元。灌溉杜桥区、涌泉区玉岘乡和椒江市的章安、黄礁等。利用百里大河河网作灌渠。原来椒北平原易旱易咸,杨司、梓林一带又易涝,抗旱能力仅20来天,自建成溪口水库后,抗旱能力提高1倍以上,涝灾也基本消除。库区水面宜养花鲢、白鲢。
童燎水库 是中型水库。坝址在知溪乡童燎村。1959年动工,由马群、梅启明选定坝址,挖填坝基、齿槽,隧洞初成后停建。1970一1973年,由林英燕、郑顺德设计,续建完成。国家投资220.9万元(不包括灌区投资),民技工投放178万工。
库内童燎、山下、坟头洋3村移往蒲兰头、猪峙,建立两个新村。灌溉桃渚全区及杜桥区的滨海、上盘、市场3乡,坝后式电站一座,装机250千瓦。
界岭水库 在双港乡界岭村。初建于1959年,1964年完成,是本县小(一)型水库中最大的一座。坝后和清水坑渠道上,各建水电站1座,总装机300千瓦。灌溉双港全区。干支渠18条,总长45.5公里。这一带原叫黄沙洋,大多种玉米、荞麦等旱粮,建库后,大片旱地改水田,改种双季水稻。该库特点是引水面积大于本库集雨面积。黄坦引水面积21平方公里,年引入水量260万立方米,占总蓄水量的一半以上。引水渠长6.5公里盘山建筑,有黄坦渡槽,跨径36米,飞架在峡谷之间,题有“改造自然,碧水畅流”8字,颇为壮观。
洞桥水库 是本县唯一的1座混凝土重力墙混合式堆石坝型。坝高26米,建于1983年,施工5年始成,蓄水量30万立方米。
二、堰坝
旧史中的砩和堰,现统称堰。据民国《临海县志》记:清宣统三年本县有乌石潭、芝溪、涌泉、方溪、石牛等堰28条。1983年全县水利普查,共有大小堰坝809条,其中灌田100亩以上105条(包括1000亩以上的6条)。
临海县100万一1000万立方米水库
库名 | 所在乡 | 集雨面积 (平方公里)
| 库容(万方) | 坝高 (米) | 坝型 | 正常灌溉 (万亩) | 发电装机 台/千瓦 | 开工 年月 | 竣工 年月 | 宜鱼水 面(亩) | |
总 | 正常 | ||||||||||
狮子山 | 城南 | 2.7引0.4 | 130 | 114 | 24.5 | 黄土心墙坝 | 0.2 | 2/200 | 56.60 | 59.7 | 120 |
小岭 | 东塍 | 4.6 | 150.9 | 113.2 | 22.8 | 黄土心墙坝 | 0.4 | 2/250 | 59.12 | 65.4 | 140 |
梅岙 | 塘里 | 5.5 | 315 | 253.2 | 26.0 | 黄土心墙坝 | 0.6 | 2/150 | 71.11 | 77.4 | 248 |
南丰坑 | 车 口 | 3.0 | 149.7 | 106.1 | 18.0 | 黄土心墙坝 | 0.3 | 58.80 | 60.12 | 160 | |
杜字坑 | 康谷 | 2.0 | 103.3 | 83.1 | 27.5 | 黄土心墙坝 | 0.2 | 1/75 | 71.11 | 75.7 | 94 |
界岭 | 双港 | 6.5引21 | 606 | 468 | 28.15 | 黄土心墙坝 | 1.4 | 2/150 | 59.11 | 64.7 | 540 |
谷溪岙 | 张家渡 | 4.9 | 176.5 | 144.5 | 37.0 | 黄土心墙坝 | 0.18 | 2/800 | 70.12 | 75.12 | 114 |
上坪 | 更楼 | 2.3 | 132 | 101 | 24.8 | 黄土心墙坝 | 0.08 | 4/1035 | 78.11 | 83.11 | 126 |
龙 门 | 龙岭 | 19.3 | 370 | 117 | 16.5 | 黄土心墙坝 | 0.15 | 59.12 | 60.7 | 315 | |
龙角尖 | 水洋 | 3.8 | 152 | 119.5 | 31 | 黄土心墙坝 | 0.45 | 2/275 | 72.30 | 74.3 | 126 |
外王 | 水洋 | 2.4 | 128.4 | 104.2 | 19.3 | 黄土心墙坝 | 1/15 | 58.12 | 64.6 | 138 |
续表
库名 | 所在乡 | 集雨面积(平方 公里) | 库容 (万方) | 坝高 (米) | 坝型 | 正常灌溉 (万亩) | 发电装机 台/千瓦 | 开工 年月 | 竣工 年月 | 宜鱼水 面(亩) | |
总 | 正常 | ||||||||||
溪 口 | 溪 口 | 35.6引8.13 | 2840 | 2060 | 21.87 | 黄土心墙坝 | 9.68 | 58 | 72 | 2200 | |
童燎 | 知溪 | 17.5引0.3 | 1385 | 1073 | 26.90 | 黄土心墙 砂壳坝 | 5.58 | 2/250 | 70.12 | 72.6 | 901 |
店前乡环溪口堰 高1.2米,长90米,灌田1500亩。建于解放前,解放后曾加固。
店前乡门潭堰 高1.3米,长30米,灌田1200亩。建于解放前,解放后进行过加固。
尤溪乡指岩堰 高1.2米,长75米,灌田1500亩,建于解放前,1954年大修理。
小溪乡上港堰 高1.5米,长68米,灌田1000亩,建于1956年。
车口乡乌石潭堰 建于解放前。解放后进行加固,高1.2米,长50米,灌田1200亩。
张家渡乡赵老爷殿堰 高1.5米,长70米,灌田1200亩。因方溪洪水势猛,1956年后曾二次修筑被冲,1984年再建。
临海县蓄水10万一100万立方米的小(二)型水库概况表
(1983年)
库名
|
所在地
| 有效库容
(万方) |
坝高(米)
|
库名
|
所在地
| 有效库容
(万方) |
坝高(米)
|
坑尾巴 | 城关 | 12.8 | 7.4 | 下庄 | 东鲁 | 17.7 | 16.5 |
白岙 | 城关 | 15.2 | 20.5 | 里鱼头 | 东鲁 | 8.7 | 16.0 |
岙岭脚 | 蒋山 | 9.2 | 16.1 | 梅山 | 邵家渡 | 40.8 | 15.5 |
白露头上 | 蒋山 | 22.1 | 17.3 | 虎柜头 | 小芝 | 31.8 | 10.7 |
白露头下 | 蒋山 | 27.7 | 19.0 | 小芝岭脚 | 小芝 | 49.7 | 20.0 |
朝文 | 汛桥 | 74.0 | 25.4 | 十八田 | 小芝 | 26.0 | 7.4 |
双桥 | 城东 | 14.8 | 19.0 | 高塘 | 小芝 | 42.6 | 19.6 |
绿化 | 城东 | 11.9 | 17.5 | 大岩 | 小芝 | 19.4 | 18.0 |
陈家岙里 | 东塍 | 19.8 | 14.2 | 山头株 | 岭根 | 9.1 | 14.4 |
岭脚 | 两头门 | 14.4 | 15.0 | 斗水力鱼 | 岭根 | 20.9 | 21.7 |
洞坑 | 邵东 | 11.3 | 17.5 | 岩门 | 岭根 | 11.8 | 13.4 |
续表
库名 | 所在地 | 有效库容 (万方) | 坝高(米) | 库名 | 所在地 | 有效库容 (万方) | 坝高(米) |
水口山 | 下安 | 25.7 | 26.7 | 坦头 | 康谷 | 7.2 | 16.0 |
洞桥 | 下安 | 23.4 | 25.0 | 石流坑 | 广营 | 7.4 | 13.4 |
东山陈 | 东鲁 | 69.3 | 28.3 | 大罗丘 | 河溪 | 21.0 | 19.3 |
后陈桥 | 河头 | 9.2 | 11.1 | 风游 | 爱国 | 13.4 | 13.1 |
清井坑 | 河溪 | 9.5 | 12.5 | 塘岗里 | 更楼 | 78.0 | 21.0 |
后岭 | 岭景 | 67.9 | 18.0 | 岩竹峰 | 大岙 | 15.0 | 23.0 |
亚叉岩 | 沿溪 | 7.1 | 13.3 | 坑王 | 尤溪 | 47.1 | 26.1 |
十八浒 | 溪口 | 15.0 | 16.0 | 黄岩坪 | 龙岭 | 7.6 | 16.0 |
上蒋 | 桃渚 | 12.3 | 19.4 | 岭下 | 龙岭 | 8.8 | 20.6 |
马堂弄 | 双楼 | 9.2 | 9.8 | 梅岘 | 涌泉 | 85.4 | 29.6 |
磨石岩 | 双港 | 52.0 | 22.0 | 龙喷水 | 水洋 | 21.6 | 17.7 |
紫龙桥 | 双港 | 40.8 | 16.5 | 孔岙 | 水洋 | 22.6 | 17.8 |
外塘 | 双港 | 13.2 | 15.0 | 里屋 | 水洋 | 8.8 | 15.4 |
猪槽弄 | 白水洋 | 8.2 | 7.5 | 坦岙 | 水洋 | 9.4 | 99.8 |
米筛半山 | 上官 | 15.2 | 17.3 | 陈士华 | 管岙 | 16.2 | 24.8 |
罗家岙 | 爱国 | 18.3 | 12.5 | 张岙 | 管岙 | 13.9 | 17.9 |
东林 | 兰田 | 12.6 | 5.4 |
注:以上55座,有效库容1303.67万立方米。
1985年灌溉百亩以上堰坝名称表
区别合计 | 总处数 | 堰坝名称 |
合计 | 105 | |
城郊 | 1 | 丁埠头 |
大田 | 19 | 马山头、西楼、黄草沸、庵头、龙角溪、狗山、下浦洋、下非、大桥头、六 庙田头、西山跨、溪口、大路头、格溪、下安坑、庙阳、溪园、上周、上 里洋 |
桐峙 | 21 | 锅底窟、上洋、西洋、上殿、车口坝头、茶里、下里沙岗、岩头潭、青殿、 翁家门口、溪头、下营、广头、溪下、逆溪、上溪坑、田上倒磨岩、前王坝 头、过路溪、溪头、下岙山 |
大石 | 11 | 岩岙坑、黄山非、燥溪潭、下溪外、姚宅、十三罗溪、文昌阁、大坝头、白 下殿、下坝、水磨洋 |
双港 | 25 | 后溪头、坝下坝、三指钳、白水下、水堆湾、学堂坝、后六桥、石门下、倒 岩下、街岸丘、大坑、梅树下、小溪头、新塘、苏州堂、东庄、马脚达、新 桥、前塘、三洞桥、划溪、岩门潭、风水山头、桐子坦、下桐桥 |
续表
区别合计 | 总处数 | 堰坝名称 |
城西 | 8 | 水瑞坑、新坝、大岙、新桥、船浪、小竹园、大溪、赵老爷殿 |
花园 | 13 | 小考溪口、门前溪、许头、上坑、过路溪、黄芝山、西洪、指岩、回龙潭、 大左、大左岙、长头、上江 |
涌泉 | 5 | 岭下、青潭头、田壹、田山、株头、彭门 |
杜桥 | 2 | 新江塘、下坝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