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况
宋、元、明、清时期,小学教育主要形式是书院、私塾、义塾。宋景定三年(1262),在东湖建有官设的上蔡书院。元代,县城东北百里处有私设的鉴溪书院。明代,新增敷教、龙映、龙顾等官设书院,白云、丹崖等私设书院,县城东西各设社学一所。清代,新设近圣、宾贤、金鳌等一批书院。同治年间,刘璈在郡城设有东城、南城、中城、西城、北城、中津等义塾6所。此时全县各地乡村私塾、义塾计32所。光绪二十八年(1902),清廷颁布《钦定学堂章程》,翌年,金鳌书院首先改为金鳌初等小学堂。接着,其他小学堂也纷纷改办、兴办起来。据民国《临海县志稿》统计,光绪二十九年至宣统三年(1903—1911),有北山、金鳌、二徐、临海女子等高、初等小学堂55所,其中宣统年间办了19所。
民国元年(1912),学堂改称学校,全县有51所小学校,学生2509人。2年,创办了哲商小学校等。年底,小学校增至125所(包括毓文等女校及圣公会、恩德等教会学校),学生计6540人。17年,小学校改称小学。开始添设中心小学,推广乡村小学。是年,新增乡村初级小学13所,尚义、毓文合并为县立尚文小学,为本县最完善之小学。19年,小学181所,有名者有县立敬一、尚文、私立回浦、慈幼院等。小学发展虽快,但各地私塾仍有160多处。是年,入学儿童为957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8%。
29年,县政府规定全县81个乡、镇各设一所中心小学;全县808保,每三保设一国民学校。32年,有乡、镇中心小学82所、保国民学校271所、普通小学35所。33年,本县实施国民学校法,乡、镇中心小学一律改称乡、镇中心国民学校。37年,有县立尚文小学、县立临师附小2所,乡、镇中心国民学校78所,保国民学校223所,其他私立小学21所。
1949年9月前后,人民政府首先接办了临师附小、尚文、赤城、湖滨、大田、东塍、上沙、下沙、庄头、岑岩、杜桥、前山、祥里、章安、道感堂、康谷、张家渡等17所县立小学。是年,有小学382所(其中县立19所),在校学生15078人。1952年底,公立小学增为662所。1953年后稳步发展。1957年,小学为581所,在校学生5013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54%。
1958年3月,不顾师资、校舍条件的不足,不到半个月,就办起民办小学190所。到10月,小学达1071所,在校学生9万多人。1959年,调整为679所。1962年,有200所小学下放给生产大队民办。1963年,小学又增到700多所,学龄儿童入学率仍在55.7%。1964年,开办耕读小学1199班,入学人数42232人。1965年,全县全日制小学及各种形式的耕读小学共有2250所(处),在校学生11414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提高到83.1%,小学毕业生升学率达70%以上。“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耕读小学停办。
1976年,小学1580所,在校学生15772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6.2%。1979 年,调整为1166所。1980年,确定城关中心小学、人民小学(哲商小学)等8 所为县重点小学。1985年,有小学903所,在校学生103261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7.2%。在校生巩固率99.8%,毕业率97.3%。60个乡(镇)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37年来,共培养出小学毕业生452970人。
临海县小学普及教育情况表
(1957—1985年)
年份 | 入学率 | 毕业率 | 年巩固 率(%) | ||||
7一未满14周岁 学龄儿童数 | 已入学人数(包括 小学毕业) | % | 上学年五 年级学生 | 本学年小 学毕业生 | %
| ||
1957 | 97697 | 52756 | 54.0 | 82.9 | |||
1962 | 76230 | 42231 | 55.4 | 59.8 | |||
1965 | 76245 | 63360 | 83.1 | ||||
1976 | 143242 | 137772 | 96.2 | 18220 | 92.4 | ||
1977 | 143129 | 140242 | 98.0 | 26754 | 25773 | 96.3 | 89.2 |
1978 | 144226 | 139938 | 97.0 | 26632 | 22628 | 85.0 | 92.0 |
续表
年份 | 入学率 | 毕业率 | 年巩固 率(%) | ||||
7一未满14周岁 学龄儿童数 | 已入学人数(包括 小学毕业) | % | 上学年五 年级学生 | 本学年小 学毕业生 | % | ||
1979 | 143708 | 137747 | 95.9 | 20359 | 18514 | 90.9 | 97.2 |
1980 | 141976 | 137058 | 96.5 | 21367 | 20021 | 93.7 | 95.9 |
1981 | 131684 | 127379 | 96.7 | 24993 | 23488 | 94.0 | 95.2 |
1982 | 123428 | 119379 | 96.7 | 27319 | 25109 | 91.9 | 97.6 |
1983 | 114850 | 112037 | 97.6 | 27494 | 26296 | 95.6 | 98.8 |
1984 | 103587 | 100893 | 97.4 | 23659 | 22690 | 95.9 | 98.8 |
1985 | 96867 | 94163 | 97.2 | 23020 | 22390 | 97.3 | 99.8 |
临海县小学教育概况统计表
(1949—1985年)
单位:所、班、人
年份 | 校数 | 班级数 | 招生数 | 毕业生数 | 在校学生数 | 教职员工数 | |
合计 |
其中专任 | ||||||
1949 | 382 | 10258 | 1290 | 15078 | 996 | 860 | |
1950 | 388 | 12456 | 2109 | 29090 | 1100 | 950 | |
1951 | 438 | 12400 | 2281 | 34090 | 1528 | 1477 | |
1952 | 668 | 11121 | 2603 | 42918 | 1628 | 1567 | |
1953 | 582 | 13050 | 3796 | 35927 | 1463 | 1424 | |
1954 | 572 | 1108 | 12634 | 6544 | 35425 | 1401 | 1056 |
1955 | 597 | 1040 | 16441 | 7554 | 40259 | 1415 | 1074 |
1956 | 592 | 1181 | 22449 | 8494 | 52403 | 1343 | 907 |
1957 | 581 | 1196 | 14814 | 8123 | 50136 | 1519 | 1096 |
1958 | 819 | 1452 | 29592 | 8675 | 68741 | 1460 | 1190 |
1959 | 679 | 1333 | 16268 | 9446 | 68351 | 1509 | 1210 |
1960 | 655 | 1262 | 19342 | 11865 | 68507 | 1592 | 1313 |
1961 | 650 | 1374 | 16069 | 5082 | 76017 | 1863 | 1541 |
1962 | 641 | 1402 | 17816 | 10708 | 52595 | 1830 | 1548 |
1963 | 719 | 1539 | 20636 | 9193 | 56530 | 1971 | 1665 |
1964 | 1482 | 1749 | 36959 | 10699 | 85855 | 3042 | 2747 |
1965 | 2250 | 3559 | 40691 | 12563 | 114146 | 3788 | 3742 |
1966 | 916 | 1974 | 15000 | 6168 | 105030 | 3788 | 3382 |
续表
年份 | 校数 | 班级数 | 招生数 | 毕业生数 | 在校学生数 | 教职员工数 | ||
合计 | 其中专任 | 其中民办 | ||||||
1967 | 916 | 2048 | 13000 | 7316 | 91531 | 3788 | 3382 | 2319 |
1968 | 916 | 2059 | 16000 | 9292 | 92880 | 3626 | 3220 | 2157 |
1969 | 1032 | 2016 | 32426 | 12972 | 94638 | 3037 | 2631 | 1568 |
1970 | 1091 | 2481 | 20333 | 8541 | 87796 | 3018 | 2977 | 1400 |
1971 | 1418 | 2786 | 23654 | 9438 | 114174 | 3352 | 2950 | 1825 |
1972 | 1108 | 2971 | 37217 | 7961 | 117285 | 3573 | 3511 | 2105 |
1973 | 1635 | 3077 | 40535 | 12049 | 141651 | 3919 | 3825 | 2449 |
1974 | 1700 | 4141 | 35171 | 17030 | 147578 | 4258 | 4168 | 2834 |
1975 | 1719 | 4404 | 36494 | 16049 | 154230 | 4536 | 4427 | 3169 |
1976 | 1580 | 4367 | 36446 | 18220 | 157720 | 4763 | 4674 | 3437 |
1977 | 1319 | 4226 | 36361 | 25773 | 156264 | 4832 | 4746 | 3540 |
1978 | 1234 | 4148 | 37224 | 22628 | 153928 | 5069 | 4981 | 3858 |
1979 | 1166 | 3926 | 28414 | 18514 | 151519 | 5143 | 5071 | 3770 |
1980 | 1130 | 3973 | 28141 | 20021 | 154725 | 5215 | 4967 | 3649 |
1981 | 1105 | 3883 | 23020 | 23488 | 145046 | 5057 | 4768 | 3219 |
1982 | 1063 | 3660 | 21597 | 25109 | 134591 | 5219 | 4955 | 3215 |
1983 | 1022 | 3552 | 19763 | 26296 | 124848 | 5181 | 4928 | 3095 |
1984 | 958 | 3282 | 17633 | 22690 | 110026 | 4843 | 4568 | 2797 |
1985 | 903 | 3157 | 15900 | 22390 | 103261 | 4791 | 4486 | 2586 |
说明:普及教育、小学概况二表统计数字,1980年已剔除前所公社,1981年已剔除沿海公社,1982—1985年均按当时行政区划。
二、学制与课程
民国元年,小学分初等、高等两级,修业年限为初等小学4年,高等小学3 年,小学教育共7学年。废除读经科。12年,实施新学制,定为6年,称“四·二”制,前4年为初小,后2年为高小。18年,教育部颁布《小学课程暂行标准》,课程为国语、算术、党义、自然、园艺、工作、美术、社会(史地、卫生)、体育、音乐等。此间,还有私塾160余所,课程不一。19年,取缔四书、五经的课程,规定私塾课程最少须有党义、国语、算术、常识4科。
解放初期,小学学制沿袭“四·二”旧制。1952年秋季开始实行五年一贯制,招新生76班。1953年,学制仍沿用“四·二”制,分初、高2级,并终止春季招生。设语文、算术(包括珠算)、自然、历史、地理、体育、图画、音乐等课程。1952年,增设周会课。1955年9月,增设手工劳动课。1958年,小学大多改为6年制,同时把生产劳动作为正式课程。1959年,教育整顿,全县除大田洋渡小学施行5年制外,其他一律6年。1963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草案)》,课程设置为周会、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生产常识、体育、音乐、图画、手工、劳动等。“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小学学制、课程设置一度混乱。自1971年前后起,始为5年一贯制,课程开设毛主席语录课、语文、数学、活动等。
1978年,小学课程为政治、语文、数学、外语、自然、常识、体育、音乐、美术。城关小学从三年级起设英语课(1981年停止)。1982年秋季在城关部分小学试行6年制。后在农村区、镇小学试行。到1985年,农村乡中心小学及其所辖学区小学已实行6年制,其他小学仍为5年制。课程设置为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地理、历史、体育、音乐、美术、劳动等。
三、教学与改革
民国18年,各地小学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试验,各区、乡有小学教育研究会。19年,《临海教育》第一期《小学教育丛谈》一文中提出:“先生讲、学生听;先生做、学生看;先生写示、学生抄写……这种灌输注入、传授的教法,决不能使学生兴奋,非改革不可!”20年以后,各小学开始一些教研活动,交流教学经验。如台中附小、敬一小学、哲商小学等多次举行教学演示(即观摩教学)。
24年,成立小学学生学业成绩抽考委员会,教育局长任委员长。36年举行的全县小学毕业会考,规模空前,有71所小学、834名毕业生参加,成绩合格准予毕业人数为734名。
解放后,教学方法开始废除注入式,提倡启发式,在各科教学中要求突出政治思想教育。1953年,学习苏联教学经验,小学推行5级分制,推广北京的“红领巾”教法教语文。1956年下半年,成立县教研组,对小学教学工作进行研究与指导。1958年,出现教学“大跃进”,小学教学内容较大增加,补充阅读教材、乡土教材,高年级增设俄语课,一些小学在教学中开展分数竞赛,提出考试过“95分”关,还搞了1月课1—2节完成,违反教学规律。同时,出现过多的劳动教育。1960年5月,小学开展教改试点工作,全县有64所小学、212个班级、1万多名学生参加。直到1963年《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草案)》贯彻后,小学才实行以教学为主的原则,致力于落实“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高质量,渐入正轨。“文化大革命”期间,小学基本教材都得不到保证,教育局教研室于1972年编写了两轮1—10册小学数学试用课本。这套教材以口算为基础,以笔算为重点,以珠算为竖式计算的辅助工具,突出“三算”结合。1973年,全县有74个教学班,进行“三算”教学试验工作。1974年,增到1000多个教学班。1973—1978年,这套课本共发行70余万册,其中3万余册发行省内外。
1978年以后,小学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1980年,教育局教研室组织人员,调查了全县各区、社的60所小学计182班的教学情况,提出克服忽视数学概念等教学现象。与此同时,全县各小学普遍加强了政治思想教育,认真贯彻《小学生守则》,少先队活动日趋正常。在开展“小红花”、“学雷锋、争三好”活动中,教师寓政治思想教育于教学之中。1981年,城关人民小学(哲商小学)被团中央命名为“红花集体”。近几年来,随着体育活动的开展,学生身体素质不断提高。1983年,全省学校“达标”通讯比赛,城关赤城小学获全能奖,另有5所小学被评为省先进单位。1985年,提出小学教研重点:改革第一课堂,提高课堂效率,积极开辟第二课堂。县教育局与台州地区教委联合在哲商小学进行“减轻负担,发展智能”和以“学前班语言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衔接”为课题的教改实验,此两项教改实验列入省项目。
四、小学选介
城关镇中心小学 位于城内巾山路西端。前身为民国12年(1923)基督教会创办的敬爱小学。15年,与恩德女校合并,仍称敬爱小学。1951年,人民政府接办该校,并将其与尚文、南城两小学合并,改名城西小学。翌年,定为城关区中心国民小学。1956年称城关镇中心小学。1967年,改称东风小学。1978年恢复城关镇中心小学。1963年,被定为省重点小学之一。1980年,又定为县重点小学。规模不断扩大。1985年,学校占地12.4亩,校舍面积4794平方米,运动场2800平方米。有教职工59人,小学20班,学前班4班,共有学生1294人。设有图书室、阅览室、电化教室等,拥有图书2万册,各种教学设备价值1.5万元。1984年被评为省“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先进单位。同年,一学生《热闹的集市》国画,在南斯拉夫国际少年画展中得奖。另一学生获省少年书法比赛一等奖。1985年,四(4)班被评为省“少先队活动先进集体”。有2位老师获得省级荣誉。
晓村小学 位于桃渚东洋镇北路。民国18年(1929),由林迪生、陈鹤亭等发起筹建,义务兴学。33年,改名沿海乡中心国民小学,35年又易名东洋乡第一中心小学,1951年改名桃渚区中心小学,1980年恢复原校名。晓村小学以南京晓庄师范为楷模。民国20年(1931)起,中共地下党员陈叔亮、徐明清等相继来校执教,进行革命活动。28年初,建立中共晓村小学支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学生戈阳、金良标等7人先后光荣献身。1951年定为区重点小学。1983 年,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会长陈叔亮、中央农业部政教司司长徐明清等曾专程来校访问。陈叔亮为校题额和题词“把晓村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1985年,学校占地10亩,有教职工36人,学生715人,又新建一座教学大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