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初,全县共有大小股匪20余支,主要为“临海县民众自卫总队”,下辖4个支队,每支队为4个大队;“台州人民反共救国军临海县支队”,下辖2个总队,4个大队,活动在双港、大石、东塍、大田、筱溪、桐峙等山区。海上主要有“反共救国军海上第一、二纵队”,国民党残部“东海”、“长江”部队分布在头门、田岙、雀儿岙等岛屿和椒江口一带。这些残匪围攻区、乡政府,杀害干部,抢劫财产,焚烧民房。自1949年6月至1950年9月,全县被土匪杀害的区、乡、村干部和民兵达150余人,被烧毁民房300余间。1949年7月布置剿匪任务,参加剿匪的主力部队有二十一军炮兵团、工兵营、警备第六团三营,六十二师警卫营、一八四团、一八六团,县大队、区中队共约22个连的兵力,同时有数千民兵投入剿匪斗争。至1951年底,土匪基本肃清,共毙、俘、降3553人,其中支队长32人,大队长97人,中队长118人。缴获小炮3门,各种枪支2208支,子弹1.7万余发。1950年6月22日,涌泉区委副书记陈士华、区长陈庆坤带通讯员王奎芝,坐小船从钓鱼亭去海门找驻军商洽剿匪,行至马头山脚,突遭土匪截击,区长和通讯员牺牲。陈士华被俘后,土匪以酷刑逼降,陈宁死不屈,被折磨致死。事后,县委追认陈为中共模范党员。
附:日军暴行
抗战期间,日军先后两次侵占临海。第一次1941年4月19日至24日,第二次1945年6月23日至7月4日。据不完全统计,1938年至1945年日寇空袭临海县65次,出动飞机252架次,投弹1288枚,炸死182人、伤203人,毁建筑物1761座,炸沉民船5艘;并屠杀临海县人民165人,伤196人。
一、狂轰滥炸
1938年9月24日6时20分,日机5架首次轰炸临海城区,共投弹18枚,炸死平民73人,伤近50人,毁房屋12幢。
1939年,日机轰炸临海,炸死21人、伤26人,毁房屋250间,造成财物损失达9.5万元。
二、“四·一九”海门、临海沦陷
1941年4月19日,日军陷海门(5月3日撤出,占领14天)。20日,继陷临海(25日撤出,占领5天)。占领期间,到处烧杀抢掠。海门被烧毁房屋1000余间;临海城区被毁房屋548间,枪杀5人,焚死1人,财物损失价值587万元。
三、“六·二三”日军再陷临海
1945年6月23日,日军从黄岩入县境,25日自城东直扑临海城,上午11时,县城再次失陷。另一路日军千余人经邵家渡向开石、大田、洋渡、东塍方向进扰。窜犯临海12天,占领县城5天,暴行所及达30个乡、镇,蹂躏村庄100余,受害2万余户,以东塍区最重。
四、桐峙烧杀
1945年6月底,日寇窜扰桐峙。溪路乡岙里村38户被烧房屋142间。车口乡农民叶老罗被日寇脱光衣服,绑在柱子上,用刺刀剖死。小芝乡包夏早,被日军当作活靶,连中三弹,身上留下七个弹孔。有的妇女被奸污后即遭刺刀戳死,在桐峙6天奸淫妇女数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