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编 方 言

发布日期:2019-05-10 16:20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椒江方言属吴语台州片,约形成于秦汉间。椒江由于僻处海隅,故较多地保留了古越(吴)语音。今方言中尚存轻重唇不分现象,如“微”母字在白读中大多读为“明”母,没母、“明”母;“泥”母与“娘”母、“日”母不分,“娘”、“日”均归“泥”,如“日”母的“刃”方言读为A,“娘”母的“浓”读为A。三国以降,由于中原居民的迁入,中原语言部分地与方言融合,如东晋南迁,中原文人移居台郡;高宗南渡,驻跸章安,追随他的官僚有的迁居椒江两岸,均对椒江方言声韵的变化有较明显的影响。今椒江方言仍较多地保留了中古方言的声韵,如有中古的全套浊音声母,完整地保留了古入声韵;章安话中还保留了中古舌面中音A等;有相当一部分中古词语还在方言中使用着,如“胐”广韵“苦骨切”,今方言称臀部为“胐臀”,“A”《广韵》“普伯切音拍,破物也”,今亦言把物分为两半为“A”,“躄”《广韵》“必益切,音僻、跛躄”,今称跛足为“躄脚”,A《广韵》“乌没切,没韵,内头水中”,今方言称:“潜水”为“A泅”,“A”《广韵》“鲁刀切,豪韵,A嘈声也”,今方言称话多为“A嘈”,“涾”《广韵》“徒合切,沸溢”,今方言称水沸为“滚涾涾”,“A”《广韵》“都合切、音荅、面AA貌”,今方言形容阔或扁为“阔AA”或“扁AA”。

清中叶以后,海门港渐趋繁荣,交通发达,南北商贾云集,各地的方音词汇或多或少影响和丰富了椒江方言的语音和词汇。

中华民国时兴办学校,推行汉语拉丁化。新中国建立后,推广普通话,方言又渐渐趋向普通话。语音方面如原先带有介音i的字大部分介音i消失,“双”A读为A,粥A读为A,安、暗ie读为A;又如O韵字与唇音p、p′、b拼合时,大都转为A韵或iA韵,怕p′o读为p′A,纱so读为sA,牙A读为A,家ko读为A,下o读为A,谢zo读为A;y韵字部分读为A韵,喂y读为A,晖xy读为A,伪A读为A

大批北方移民的迁入,也使方言内部产生分化。据方志及家谱记载,南岸居民大多为唐宋时北方移民,其语言习俗与汉晋时便已兴盛的章安,有着比较明显的区别。迄于今,椒方言尚以江为界,分为南北两片。北片以章安话为代表,与临海方言接近;南片以海门话为代表,与黄岩方言基本相同。各片内部又有着极细微的差异。

本编记述以海门话为主,兼及南北两片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