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编 水 利

发布日期:2019-04-28 10:3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境依山濒海,开发肇基于水利。境内现存最早水利史迹东官河,开凿于公元10世纪五代时期。宋淳熙十一年(1184)始建水闸,前此,皆筑埭以蓄水。元代(1279~1368)循宋旧规,以浚河和涵闸建设为主。明代尤重围垦工程,弘治间(1488~1505)筑丁进塘,为境内有记载的最早海塘。尔后数十年间又相继筑成海塘两条,围垦总面积近10万亩。清代在涵闸、塘工、河道整治方面均有较大成就,康熙十六年(1677)至光绪二十一年(1895)间,在椒南平原共筑海塘6条,并先后完成主要涵闸工程,配合河道疏浚,使农田排灌条件得到初步改善。民国初期,迭遭洪潮大灾,沿海堤塘损毁大半,嗣于民国14年(1925)兴筑“五塘”。至建国前,皆因战乱和财力拙支,建设维艰,仅能兴办一些急需的小型水利工程。

建国后,政府视“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自50年代起,进入大规模水利建设时期。1958年分担温黄平原最大水利工程——长潭水库建设,60年代初完成境内灌区配套工程,大面积农田用水得以根本改善。至建市前,境内共筑海塘3条,建小型水库7座,普及机电灌溉,农业生产基本解除旱涝之苦。

建市以来,农业水利投资在1981~1992年达12564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51万元、劳动力折价8573万元),累计投工1017万工,兴办大小工程6990处(次),完成土石838.6万立方米。主要业绩有:筑山东十塘3.2公里,修复1989年水毁堤塘29.9公里,建成标准堤塘19.8公里;疏拓河道719.9公里,建成椒北干渠;新建水库1座,整修3座;围垦涂地2284亩;基本完成1.02万亩低产田改造,治理易洪涝农田1.3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12万亩;实施建国后第一次城市防洪工程,基本解决市区洪涝之患;发展电力排灌,旱涝保收面积占水田总面积一半以上;建立水政监察制度,使水利工程保护从此纳入法制规道。

历年水利投资统计

单位:万元

年度

工程投资项目

资金来源

群众自筹

合计

防汛防旱

工程岁修

农田水利

农村开荒

围垦

其他

合计

省拨工程款

省拨围垦款

市拨工程款

市农业发展基金

消费投入工程

集资

劳动积累工折价

1981

19

5

5

8

1

16

12

4

3

1982

20

2

13

3

2

18

12

6

8

1983

14

2

7

2

3

15

9

6

18

1984

30

4

9

14

3

48

5

20

3

20

24

19

1985

75

7

7

4

54

3

101

11

56

25

9

1986

58

2

23

4

23

6

74

11

23

20

20

1

1987

111

14

20

68

3

6

169

44

35

70

20

248

153

1988

163

16

88

37

15

7

173

20

106

10

37

589

504

1989

226

55

8

130

10

11

12

283

118

54

91

20

1235

888

1990

382

141

119

44

57

21

357

89

40

97

111

20

2463

2174

1991

280

39

132

76

13

20

229

29

161

19

20

299

2589

1992

107

20

10

19

36

22

113

18

36

39

20

335

2245

合计

1485

307

441

409

98

124

106

1596

378

175

556

350

137

5222

8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