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低山丘陵

发布日期:2019-04-19 09:32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为邻邑山系伸延之余脉,多分布在境北隅和西南隅,集中于梓林、黄礁、杨司、前所、西山、兆桥等乡镇。山地面积3709平方公里,海拔5250低丘占889%、250500高丘占110%。最高点海拔535,位梓林乡范岙山,系临海市九支山分脉。高度200以上有太平山、落龙山、鸡蒲岩、道士岩、新岭头、梨头尖、大岳山等;150200有枫山、白云山、大山头、墩头山、五指山、黄牛坪、君田山、炮台山等。山丘呈蚀余地貌,包括平原上错落间布的残丘陆屿,大都为鞍形或圆丘状,山顶有小片夷平面。自然生态环境较好,坡地为林木灌丛所覆盖,山麓缓坡带多垦辟成旱地、果园,种植多种经济作物。

枫山 位市区,又名白枫山。山势突兀,海拔162,于市区诸山中最高。山体东与太和山、腾云山岗阜相连,直抵岩头海岸;支脉北出东山,至牛头颈入江;又南与白云山相峙,形成环拱之势。旧传山上白枫树最大,中有孔,其水可疗疯疾。今竹木森然,以北侧缓坡及山麓带的阔叶次生林尤为茂盛。古刹清修寺坐落在山巅,寺南最高处建电视发射塔。寺内井泉素有盛名,系基岩裂隙水。据雍正《浙江通志》载:“枫山泉,在海门白枫山顶,广盈四丈,深丈有咫,寒冽甘洁,湛碧浮蓝,在山巅而不涸,近海畔而不咸。”北坡山腰建简易钟楼,悬宋代大铜钟一口。抬级而下即为著名的“解放一江山岛纪念塔”,旁有烈士陵园及陈列馆等,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地貌分类面积和比例

低山丘陵

平原

滩涂

椒江水域

5250

250500

>500

陆域

滩地

面积(平方公里)

3297

407

005

22640

5114

1497

209

1689

34858

例(%)

946

117

00l

6495

1467

429

060

485

10000

数据来源:低山丘陵据1983年农业区划调查,海岛据1990年海岛资源调查,余据1993年土地详查资料。

太和山 一名翠环山,又称太湖山,位市区南门外。海拔1456,顶部见明显夷平面,风化层较厚。山水北汇为南门河,北侧和西北侧近山麓处建明驹里、水仓里水库。山间有一自然村落,名太和山村,今村民大部移居山下。山体多垦辟为梯地,有成片茶园,杂植旱粮果蔬,所产番薯以甜、脆出名。森林植被稀疏。山顶旧有双塔,相传为明初刘基点造,道光二十三年(1843)粮厅刘汝达重建;一塔被渔民以不利沪艚捕鱼所毁,今残存一塔,系同治六年(1867)刘捐钱重建。近移置南门殿于塔西侧。50年代在太和山东麓观音洞等处出土新石器,1989年在北麓马脚蹄岙出土东汉窑址。

凤凰山 位市区,海拔87。山脊和缓起伏,故称凤凰。一名松竹山.以山石有松竹纹而名。旧誉该山形势“地理断栅浦,山头对金鳌”,明尚书何宽曾居此。昔有开阳观,同治九年郡守刘以观宇荒凉,鬻于王姓,改称畅叙堂,盛植杨梅。东麓有西晋墓群。今山巅建微波通讯塔,西南麓有凤凰山庄宾馆,新开凤凰河绕西侧而过。植被茂盛,为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

白云山 位市区南侧,海拔156。山体北陡南缓,竹木葱郁,多禅院道观。山分大、小白云,“景星堂”所处号大白云;从大白云曲折西北行约三百石级,为小白云,俗称“半山茅窝”,建有玉清宫。丘顶夷平面为该山明显特征,可分两阶台地。台地上辟有梨园,向以果品优良称著乡里。支脉西延为葭山,南为赤山。

赤山 又名赤龙山,位界牌乡,海拔58。为条状丘岗,似长龙踞伏,土色黄而微赭,岗脊多大石,间有嶙峋如卧狮者。宋代王象之《舆地纪胜》称:赤山顶有古塔,塔下有石函,盛小铜塔,内有银壶,盛佛舍利,为梁王萧察所施。一说铜塔系钱氏于公元955年所造,高六寸,重三十五两,内铭“吴越国王钱做造八万四千宝塔,乙卯岁记”等17字。塔久圮,今塔址遗迹犹存。昔有胡姓士人筑庐读书,雍正《浙江通志》载其古迹为“赤山隐居”。南麓有惠安寺,俗称赤山寺,旧名普安寺。唐咸通(860874)间始建,屡湮屡兴,清代于道光五年(1825)重修,为滨海唯一大刹。今毁圮已十余年,近由居民捐资筹建。赤山毗连古沙堤,境内早期海塘多自此开筑。

三山 位栅浦乡三山村,临椒江。为一组残丘低岗,最高处海拔1064,风化层12。林木植被以马尾松、毛竹为主。临江处石壁天生—洞,称孝娥洞,今围入庙内。该山势控三江,水面开阔而江流湍急,故谚有“三支桅落大陈,驶到三山岩头没性命”。1980年在三山村出土战国青铜兵器一枚。1982年后,居民在临江山麓杂建庙宇,号“小普陀”。今沿江开辟采石场,山体多被采剥。

牛头颈山 小园山 老鼠山 牛头颈山位市区江滨东路临江侧,海拔283。为东山北脉的延突部分,因状如伏牛探头入江,故名。今颈部已填劈为公路。山体由坚硬火山凝灰岩构成,林木荫翳,以次生阔叶林为主。小园山位前所镇,海拔55,与牛头颈山相距913,系椒江河口段最窄处。两山隔江对峙,如天然海关,向为江防要塞,山上旧有炮台,各建一塔。老鼠山,又名老鼠屿,位前所镇,西距小园山24公里,海拔36。原在海中,现涨入海岸。清光绪九年(1883),台府官员以老鼠守关不祥,改名麒麟山,建一塔于其上。十五年复更名腐齿山。1937年塔为雷击毁。

金鳖山 位章安镇,海拔56。宋时处江岸线上,潮水直拍山麓,今涨入陆上约600。植被茂盛,以松、柏等人工林为主。《明一统志》称:金鳌山在(临海)县东南百里章安镇,东有小洞,相传昔人舣舟,夜见一物起波间,光彩注射,迫视,乃一巨鳌,金色,故以为名。洞为海蚀形成,位东麓公路侧,因岩体滑落,今大部填塞。宋时,山上即有寺,称祥符塔院,后改善济院。建炎四年(1130),宋高宗赵构避难至此,旧寺有御座遗存。“文化大革命”间寺毁,今由居民集资重建康王庙、东岳殿、观音阁等,属椒江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