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建国后行政区划

发布日期:2019-04-18 10:3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废除保甲制,建立乡(镇)、村人民政权。1949年建立台州专署直属海门区,下辖海门、葭、三山、山东、涌泉、玉岘、章安、前岸8个乡镇。19503月,椒江北岸的涌泉、玉岘、章安、前岸4个乡划归临海县管辖。6月,撤销海门镇,增设葭南乡,并将葭南、山东、三山3个乡划归黄岩县管辖。195211月,临海县水岙乡的老鼠屿划归海门,翌年6月在该屿建立椒江乡。19533月建立义士(岩屿)乡。19554月大陈岛划归海门,建立办事处。至此,直属海门区辖3个乡镇,1个办事处。

19563月,直属海门区撤销,划为黄岩县辖区。是年5月,老鼠屿划回临海,同时划入临海县头门乡,19579月划回临海县,同时撤销义士乡,辖地分别划归葭、海门两镇。195610月,大陈办事处改建大陈镇。是时,辖海门、葭、大陈3镇。

1958101,海门、洪家两区合并建立海门人民公社。下辖海门、葭、大陈、洪家、东山、西山、界牌等7个大队(管理区)和1个渔业专业大队。19598月,海门人民公社改建为黄岩县人民委员会海门办事处。下辖海门、葭、大陈3个镇和海门渔业大队。1960年初人民公社分小,原洪家区划出,海门仍为黄岩县人民委员会海门办事处,下辖海门镇、葭镇、大陈镇、栅浦、椒渔等人民公社。19605月,大陈镇从海门划出,归黄岩直管。海门镇人民公社下设东升、人民、江城、劳动、衙前5个分社。6月,海门办事处又改海门人民公社,其所属镇、大队改为分社。19616月,撤销海门人民公社,恢复海门区公所,下辖栅浦、葭、海门、椒渔4个人民公社。196110月撤销海门、葭人民公社,恢复镇建制。

19691月至19705月,区、镇、公社相继建立革命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

19795月,撤销区革命委员会(革命领导小组),恢复区公所。19807月,建立海门特区,同时划入黄岩县大陈镇、山东公社及临海县前所公社。19811月,撤销各公社(镇)革命委员会,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镇人民政府。

19817月改设椒江市。

19821月,再划入黄岩县界牌公社和临海县沿海公社。

19839月开始,公社管理委员会改为乡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

198412月,再划入黄岩县三甲区及所属三甲镇、下陈镇、甲北乡、水陡乡、石柱乡、沙北乡、椒江农场和洪家区及所属洪家镇、灵济乡、兆桥乡、东山乡、西山乡;临海县的章安区及所属章安镇、梓林乡、杨司乡,杜桥大汾乡的五四、七年、横蒋、横西4个村和涌泉区所属的黄礁乡。

19857月,增设前岸乡。

1990年有1个办事处、4个区、2个直属镇、5个区属镇、16个乡政府、4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