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理寺 位于楚门筠岗,建于宋祥符元年(1088)。原名“济嫠寺”。寺前山巅有石艇岩,似远处飞来停泊。寺旁有溪,常年不涸,时兴云雾,称“吐雾潭”。寺附近还有老僧岩、蟠云壁、仙人迹、留云洞、万松径、马鬣冈、独叶包桃等胜景。1958年建筑水库,济理寺拆。1984年2月,将牛角坑永福堂改名“济理寺”。
峦岩山 位于沙鳝乡,又名“棋盘山”。《重修浙江通志稿》和《玉环厅志》记载,胜迹有了望台、龟岩、片舟石、仰天龙、鹿角峰、双峰台、二仙岩、马鞍石、灵岩石、仙人洞、木鱼岩、五支路、虎穴、伏地虎、棋盘石、待目轩、清心泉、太监帽、游仙迹等19处。山上知空寺建于明代。原建筑古朴,飞檐翘角,悬崖结屋。“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迁毁,现重建。
中山林 位于城关西门外西青山麓,古称“仙人洞”。山上有少霞洞,相传仙人张少霞居此炼丹,故名。据《玉环厅志》载:西青岭半岭有花粉宫,林泉幽胜,夏日清凉。旁有四到亭,最西千仞冈、双凤溪、万年藤、玉蟾池、白龙湫、芝药圃、蒲团峡、捣药臼、长哨台……。至晚清,诸胜湮没,仅遗仙人洞古迹,其貌亦多改观。民国期间曾拨款植树栽花,筑亭修路,并设中山林管理处。解放后,石匠在此开山采石,昔日风景全圮。
大鹿岛 位于城东18公里海中,由大、小鹿岛组成,互以浅滩相连,面积为1.64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45公里,主峰海拔229.2米。据《玉环厅志》载:大鹿山“危峰嵃峻,盘蹬岖嵌,共三十六湾。顶有龙潭……东有虎头山,岩石直矗如虎牙。南有狮子岩,作回首观潮状;又南有罗汉岩。折而西有将军洞、龙游洞。稍北有蟹山、鲤鱼山。又西北有井,咸淡不时。”大鹿岛古为荒岛,山无蹊径,船无锚泊之地。1963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苗圃(后改林场),先后引种木麻黄、红杉、柳杉、鹅掌楸等150多个树种。1985年初,大鹿山林场与县海洋渔业开发公司联合创建大鹿岛旅游经济开发公司,双方共投资7万余元,修筑码头,购置游艇,建造小宾馆。又在小鹿与大鹿之间架设一座长70余米、宽1.6米的铁索桥,定名“观旭桥”。雕刻在石壁上的“大鹿岛”3个大字,系刘海粟所题;凿刻在风景点上的“观日”、“听涛”、“风雨难至”等字,出于钱君匋之手。20多件形象逼真、具有原始野趣艺术效果的鱼、蟹、龟、蚌等海生动物岩雕,是浙江美术学院教授洪世清利用岛上千姿百态怪石就势凿出的作品。今岛上绿树成荫,景点遍布,有“东海碧玉”之称。
龙潭坑 位于城关镇西南方向约1公里处,又称“龙潭溪”,水流发源于田螺山麓,山上林木葱茏,秀色宜人。坑内泉水长流,大旱不涸。建有小水库1座,常年蓄水。水库旁,建有龙潭寺。寺始建于明末清初,初名“集贤庐”。宣统三年(1911)改建为观音堂,1984年重建后始用今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