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38年(1949)1月6日,中共括苍中心县委于永嘉县岭头村举行第三次扩大会议,决定主动出击,将瓯江以北括苍地区连成一片,建立人民民主政权。解放玉环为上半年主要作战目标。4月3日,括苍支队于乐清白溪环山村集训,并按实战要求作渡海演习。6日,支队长周丕振、政治处主任郑梅欣于环山村召开战前军事会议,玉环区委书记丁世祥出席。会议确定“击其首脑,乱其部署,活捉毛止熙,解放玉环全境”的行动方针。玉环党组织提供情报:县城守军有县自卫第二中队、保警队一部及县长毛止熙警卫队,共200余人。布防情况:部分兵力驻防县府大门,警卫队守卫毛止熙居屋,县府西侧城隍庙驻一个分队,雷公庙、教场岭头、东门及西青岭各驻有小股部队。馒头山、北门山及东门各有碉堡1座,其中北门山碉堡配重机枪1挺,居高临下,控制全城。县城两翼坎门和楚门分别驻有县自卫第三中队、第一中队及盐警大队两个中队。全县总计守军500余人。此外,还获知省保安司令部颁布“口令”和陆海军旗语、联络图等,及巡逻哨之经过路线和时间。分析军事态势后,决定分派两小分队监视坎门、楚门两翼之敌,余集中兵力攻打县城。下午4时,括苍支队300余人,分乘31艘木帆船,自白溪宅前埠、石件头和陡门头3处扬帆出征。白溪民兵300余人随军支前。夜10时,船队抵青南乡西滩,值落潮,战士涉海涂而登,稍休整即按部署分中、西、东3路疾驰县城环山镇。中路切断通向楚门电话线,并分兵包围北门山碉堡。先遣队歼灭守军岗哨,主力直抵县政府。7日凌晨2时,战斗打响,战士们突击县府西后门,扛来大石杵破门而入,先以手榴弹轰击,继用机枪猛烈扫射,歼警卫队,冲进毛止熙卧室。正面攻击之突击队战士用手榴弹开路,继以机枪猛烈扫射东厢守军,几分钟即占领县府大院。两支突击队会合后,遍搜不见毛止熙,后于东厢房俘虏群中识获化装为士兵的毛止熙。之后,县府内部队增援攻打县府附近城隍庙守敌,城隍庙守敌投降。西路,登西青岭后兵分两支,一支直抵雷公庙,守军正酣睡,全部被俘。随后,分兵一部,直插天后宫,冲击警察局,连摔出数颗手榴弹,军警不敌,被迫投降。另一支,绕道抵教场岭,迫馒头山碉堡内守军缴械。东路,抵东门城下,先隐蔽于附近草籽田。战斗打响后,兵分两部,一部克东城楼岗亭,后占领火神庙和自卫第二中队队部。另一部包围东门碉堡,堡内守军见大势已去,抛枪投降。拂晓,北门山碉堡守军仍顽抗。毛止熙下手令劝降,亦被重机枪拦阻。老班长胡传令举枪打哑重机枪,战士们乘势冲击,守军被迫出降。7日7时,县城结斗结束。中午,坎门守军县自卫第三中队中队长张永榜,接受毛止熙劝降令,率全队官兵倒背枪支进城投诚。晚,楚门守军县自卫第一中队队长王小歪(又名莲森),得知县城已失,率队遁逃温岭。次日晨,楚门盐警队官兵自动缴械。至此,战斗结束,括苍支队全胜,计歼守军官兵4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8挺、汤姆式冲锋枪1支、长短枪310余支、手榴弹230多枚、子弹1.2万余发、电台3部及大量军用物资。
1950年3月1日(农历正月十三日)夜9时左右,“江浙人民反共突击军”吕渭祥部500余人,偷渡至花岩浦登陆,11时占据、丫髻山(大山头)尖。时楚门有县大队二中队驻军70余人,分驻东门和南门;盐警战士及民兵各20人,分驻西门和北门。又当夜适有温州警备旅战士30余人来外塘护运食盐,留驻楚门附近。2日凌晨3时许,敌军占领小筠岗山头对面山顶。拂晓,敌军袭击东门,守军不明敌情,乃向清港、泗头方向撤退。随后,北门民兵与敌军接火,因人少弹尽,向西门外转移,当场阵亡民兵1人,群众死3人,被俘民兵4人,村干部2人,北监场军事代表1人,贸易处1人,国税局1人,地方税楚门稽征组1人,盐警14人。县大队、公安局奉命配合驰援楚门,抵漩门抢渡,遭截击,县大队伤3人,被俘2人,公安局伤1人,被俘2人,无法渡港。2日晨3时许,敌军占领楚门,劫旧人民币58000万元,银元510枚及贸易处棉布、煤油等物资。楚门、筠岚、三角眼、山外张粮仓散失贮谷180万余斤。战斗中,县大队二中队士兵逃亡三分之一,盐警一个班携械投降,税警2人叛变。下午3时许,温岭县大队部分战士来援,4时,敌军仓皇撤逃。
同年11月19日夜,“江浙人民反共突击军”吕渭祥部3个支队、1个机炮大队、1个中队,约700余人,分3路分别在分水山、鲜叠、青塘登陆。分水山路80余人,占据谢家高山,封锁深浦渡,堵楚门援兵;鲜叠路300余人攻坎门,青塘路攻县城。当时,县城兵力甚少,仅有县大队2个班20人和公安队30余人。20日晨敌攻县城,守军退据府后山碉堡。8时,敌军入城,并冲击府后山碉堡。相持至11时,守军再退至峦岩山头固守。16时,驻楚门21军某部渡海赶至,始组织反攻。17时,夺回县城。敌败退老城头。攻坎门一路敌军,于骆家山遇驻军和民兵抵抗,激战至下午4时,亦败退老城头。21军某部组织追击。当日下午4时战斗结束。是役共歼敌150余人,缴轻重武器170余件、子弹1万余发。21军、县大队和公安队伤亡2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