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玉环岛上就有盐场设置。千余年来,几经变迁,产区自南向北扩展,逐渐形成楚门半岛海岸连片产盐基地,世代盐民“直将煮海作耕田”,成为一大恒业。
盐业关系国计民生,盐税征榷向来是国库岁入的大宗,历代稽征极严,名目繁多,并制立各种盐法,刑罚峻酷。加之封建制度束缚,盐民度日维艰,致使盐业生产发展缓慢。
建国后,盐业生产有较大发展。1956年起,经改造老场,建设新场,盐田面积比1950年增加1.4倍。尽管80年代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乡镇工业的崛起,工商税利全面增长,盐税在税源结构中的比重急剧下降,但因管理体制变革,购销运储打破传统模式,盐副产品综合利用,而且通过技术革新,改进工艺,全面使用机电操作,实行科学制盐,原盐产量仍持续上升。解放后40年平均年产为民国期间平均年产的3.14倍,是全省重点产盐县之一。盐质也明显提高,色白、粒细、氯化钠含量高,“玉燕牌”特制细盐还进入国际市场,“泥、黑、卤”劣质盐日趋绝迹。盐民生活日益改善,出现不少靠晒盐致富户,盐区面貌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