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淡水养殖

发布日期:2019-03-15 11:2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历史上少数农民曾捞取天然鲻鲈鱼苗零星放养民国32年(1943)放养80 1953年16.6亩1958年因政府提倡支持淡水养殖当年放养700亩均为本地天然鱼苗。1959年采用人工繁育苗种放养。1960年推行“三级办场”,建养殖场22个放养面积增至1500亩1962年试养鲢鳙鱼成功获得推广1966年养殖单位扩至95个面积1.24万亩产量48吨后因经营效益灾害等原因时起时落1969年引入褶纹冠蚌人工培育珍珠1971年吊养蚌种4万只80年代调整农村经营体制落实养殖责任制开展技术服务不仅外荡池塘山塘水库全面放养而且还推广了网箱套养,稻田兼养等方法,发展迅速,每年均在万亩以上。1988年全县实养面积1.18万亩占宜养水面78.06%年产各种淡水鱼285吨鳙十占其九余为草鱼鳊鱼、鲤鱼、鲫鱼、尼罗罗非鱼及珍珠、黄鳝、河蟹、泥鳅、鳖(甲鱼)等。

外荡养鱼 沿海一带河荡向有纳苗育肥习惯,1953年面积16.6亩。后一度无养殖1958年恢复1961年面积670亩以养鲻鲤鱼为主1962年6月沙鳝公社鳝鱼头大队首次引入温州鲢鱼苗15000尾,在河道筑建竹箔拦养,次年捕成鱼1吨。自此荡水面始从菱湖余杭等地引苗大面积养殖鲢草等家鱼1965年放养面积2311亩,1967年扩至11200亩。因管理不善及灾害影响,1976年降至9020亩,产鱼135吨。80年代,落实责任制,增加投资,产量有所提高。1988年放养1.09万亩,产鱼251吨,亩产23公斤。

内塘养鱼 1963年春,楚门镇良种大队(今城郊村)在元和塘8亩水面养殖鲢鱼,次年回捕成鱼850公斤。1965年全面推广,次年面积扩至303亩。70年代前期,养殖减少,1979年回升,1981年养殖面积300亩,1985年850亩,产量46吨。

水库养鱼 1961年春双庙营岙等水库首次放养鲤鱼种1963年试养鲢鳙鱼1965年养殖676亩,1973年扩至大小水库30座,面积1250亩,产鱼10吨。因捕捞方法落后,多年只养难捕,养殖减少。1988年放养540亩,占可养水面41.67%。

网箱养鱼 1981年楚门区水产养殖场引用网箱2口,试养草鱼获得成功。1984 年扩大至楚门凡塘清港芳社沙鳝龙岩等8个乡镇网箱46口收成鱼18.4吨口网箱面积60平方米置于外塘水体之中以养草鱼为主兼有鲢鱼鳙鱼1985 年始以网箱培育鲢、鳙鱼等大规格鱼种。1988年全县成鱼网箱35口。

稻田养鱼 1983年青马乡少数农民于农田挖沟养鱼获得收益,1985年扩大至沙鳝等面积116亩以培育大规格鱼种为主兼有少量成鱼养殖每于早稻栽秧后放养鲤鲢鱼等夏花苗早稻收割前回捕实行鱼稻兼作因效果不显1986后很少有人在稻田养鱼。

珍珠养殖 1969年沙鳝公社大塘养鱼场引进蚌种人工培育珍珠2年获益1971年吊养珠蚌3万只。1973年解放塘农场插种试养,1976年收珠11.5公斤。后因销路技术低品质差时育时歇1980年开始大规模人工育珠1982年有沙鳝青马解放塘农场等9个育珠场,吊养珠蚌6.87万只。每年4至5月插种,2年成珠,以冠蚌育珠为主。1984年产珠87.5公斤,1986年185公斤,1988年1000公斤。遍及沙楚门凡塘等11个乡镇和解放塘农场珍珠可作首饰药用化妆品外贸出口本地所产多系4级或5级品。

几个年份淡水养殖面积,产量

单位:亩,吨

年 份

鱼 类

珍珠产量

(公斤)

面 积

产 量

其中:网箱养鱼

面 积

产 量

1959

1250

4

1963

947

14

1965

3655

30

1970

8000

100

1975

13528

73

3.5

1978

12412

75

6.6

1979

13857

191

10.0

1980

13846

80

14.0

1981

14115

248

9.6

1982

13720

345

0.07

0.3

29.9

1983

10301

247

0.8

1.65

85.0

1984

13336

335

4.6

18.4

87.5

1985

12800

318

8.9

22.5

117.5

1986

12870

190

5.0

5.0

185.0

1989

13400

187

1.5

1.0

1450.0

1988

11750

285

3.5

2.0

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