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东瓯国,闽越国先后被举国迁徙后,无以知其姓氏,东晋间唯郗姓志有所载。唐末至宋元间,已知今县境港北有刘、孔、林、戴、金、鲍、卜、吴、王、朱、郑、周、干、郭、赵、应、樊、陈、邵、张、韩、薛、黄、冯、徐、耿;港南有陈、林、李等姓氏。其中林、戴、干、邵、陈,系于唐末五代间为避乱自闽浮海而来;黄、陈、郭等先世亦居闽,五代时避乱或做官迁平阳、黄岩、大同等地,后于宋代转迁来今县境;赵、应、韩、张、冯、李、耿等则于宋元间从温州、台州各县及金华、长兴等各处迁来,有避难者,有觅土创业者,亦有乐志山林海箍者。港南自明洪武二十年(1385)被迁徙后,原有姓氏不复再传。清顺治十八年(1661),港北亦被迁徙,仅八、九年便得准回归,至今得见旧姓苗裔者,已知有戴、林、冯、孔、赵、郭、应、邵、黄、陈、张、耿、李、韩等。
清雍正五年(1727)展复玉环山,招徕太平、乐清、平阳、永嘉、瑞安5县民众,姓氏大增,其中最多为太平和平阳人。平阳人中有不少闽人。六年至乾隆间,仍有不少移民陆续迁来。据现有资料,已知港南有华、陈、姚、殷、郭、林、张、高、蒋、徐、杨、吴、李、董、刘、金、沈、卓、吕、黄、陶、盛、郑、许、平等姓氏。港北除原有诸旧姓外,亦有新迁入者,除其中部分为港南诸姓中之分迁或转迁而去者外,还有胡、王、倪、赵、叶、朱、周、孙等。
此后因经商、婚娶等,仍常有外籍人口陆续迁来,姓氏随增。1949年后,有南下军队转业干部来县定居,姓氏遂又增加。
1982年人口普查,共有姓氏244个,其中复姓2个。人数较多者依次为:陈、林、张、王、李、黄、郑、吴、叶、潘等,合计人数16.9万余,占总人口50.6%。其余分别为:杨、金、赵、蔡、苏、徐、胡、董、周、刘、曾、颜、朱、沈、梁、江、许、孙、高、郭、蒋、罗、应、孔、庄、章、谢、余、方、卓、洪、姚、阮、施、吕、丁、冯、邵、骆、占、翁、戴、倪、毛、卢、何、游、萧、钟、柯、汪、连、盛、杜、薛、韩、曹、邱、马、季、池、莫、袁、龚、程、耿、陆、鲍、仇、干、彭、尤、柳、钱、陶、任、郏、瞿、华、傅、刑、侯、管、项、唐、南、葛、娄、石、缪、宋、姜、狄、屠、魏、舒、万、汤、史、褚、赖、包、伍、熊、符、於、范、易、梅、牟、温、车、支、童、尚、戚、庞、夏、贾、鲁、邬、来、俞、虞、薄、祁、甘、卒、殷、段、佘、欧、阙、冀、廖、厉、巫、屈、顾、郦、五、于、欧阳、付、茜、崔、武、历、谭、贺、裘、奚、木、邹、平、谷、贝、谬、尹、滕、祝、戈、商、邓、密、尼、单、亍、诸、阿、芮、房、雷、黎、白、全、宗、楼、燕、浦、丛、韦、宣、岑、诸葛、冬、兰、常、宁、安、宫、竺、官、凌、会、水、解、穆、练、纪、关、田、凡、聂、查、藏、梨、玉、彦、闻、迟、向、英、桃、储、左、释、增、绪、爽、银、莘、桂、第、喜、旺、姬、井、阀、察、卜、文、樊、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