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保险
1951年,部分国营、公私合营、合作私营企业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l959—1975年,县以上新建厂矿实行《浙江省关于县以上新建厂矿企业劳保福利待遇的试行办法》。1977年,全区全民所有制企业及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均实行《劳动保险条例》。1983年后,合同制工人逐渐享受固定工人同等水平的某些劳动保险待遇。l985年,温岭县试点后,逐步推行退休、离休费社会统筹制度。l986年,劳动合同制工人实行社会养老保险制度。l990年,有2.52万名合同制工人参加养老保险;1732家企业实行退休、离休费社会统筹(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l019家),参加职工l4.26万人(其中退休、离休人员2.67万人)。
二、福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普遍享有公费医疗、伤残死亡抚恤等待遇和病假、生育、婚丧、探亲等各种假期。
干部福利经费50年代初,各县(区)先后成立干部福利委员会,管理使用干部福利费。1956年,机关工作人员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5%提取。此后,几度变更标准,按工资总额的l—2.8%提取,主要用于干部家属困难补助,少量用于集体福利事业。1980年,机关干部改为按每人每月1.5元提取,事业单位仍按工资总额的2.5%提取。1984年,机关工作人员按每人每月1.6元提取,l987年改为按2.5元提取。
企业职工福利经费 由企业工会组织统一筹集,用于建设集体福利设施、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救济与抚恤、子女统筹医疗以及集体福利等事业。l953年开始,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2。5%提取建立职工福利基金。l969年开始将奖励基金、福利基金、卫生补助费合在一起,按工资总额11%提取。l978年后,实行利润留成企业的福利费从利润中提取,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部分企业仍按职工工资总额提取。
若干年份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劳保福利费用情况
单位:万元
年份 | 劳保 福利 总额 | 离休退 休退职 费 | 死亡丧 葬抚恤 费 | 医疗 卫生费 | 困难 补助 费 | 农副业 生产补 贴费 | 文体 宣传 费 | 集体 福利 设施费 | 集体 福利 补贴 | 洗理 卫生 费 | 其他 |
1962 | 226.3 | ||||||||||
1978 | 818.5 | ||||||||||
1980 | 1509.7 | 480.2 | 43.3 | 661.4 | 61.8 | 13.3 | 27.9 | 49.3 | 88.5 | 84 | |
1985 | 4455.0 | 1874.0 | 88.0 | 1163.O | 63.O | 4.O | 54.0 | 86.O | 93.O | 732 | 298 |
1988 | 8843.0 | 2030.0 | 143.0 | 2640.0 | 508.0 | 63.O | 221.0 | 287.0 | 1323 | 1628 | |
1989 | 10813.0 | 2487.0 | 168.0 | 3147.0 | 1098.0 | 80.0 | 274.0 | 459.0 | 1491 | 1609 | |
1990 | 130410 | 3250.0 | 198.O | 3685.0 | 502.0 | 125.O | 367.0 | 494.0 | 1583 | 2837 |
三、离休退休退职
离休l980年开始实行干部离职休养制度。l982年后,享受离休待遇的入伍年限为l949年10月1日以前,符合离休条件者增多。其政治待遇不变,生活待遇略优。1985年全区全民所有制单位干部离休513人。l986年,全区全民所有制单位离休干部2197人,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245人。l990年,全民所有制单位离休干部2714人,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666人。地县市陆续建立老干部局管理离休干部工作,并建立老干部活动中心等设施,组织各种疗养、学习、文体等活动,丰富老干部晚年活动。成立地、县(市)关心下一代协会,组织老干部参加革命传统宣传教育,帮教失足与后进青少年,为青少年与儿童办实事,老少同乐等活动。
退休50年代初期,退休人员极少。企业职工退休执行《劳动保险条例》,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执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l958年后,机关与企业、事业单位统一执行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暂行规定》。此后,退休人员增加。l978年后,职工退休执行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与《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职工退休成为正常性工作。1990年末,全民所有制单位退休职工21997人,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退休职工19668人。l985—1990年,干部退休5026人。
退职始于50年代。1953年,干部退职6人。l957年,干部退职69人。l962—1963年,退职人员2190人,其中干部退职634人。l990年,全民所有制单位退职职工1600多人,城镇集体所有制单位退职职工680多人。1985—1990年,干部退职5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