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劳动安全监察
50年代,安全生产与劳动保护工作主要由民政部门劳动科兼管。先后贯彻政务院《工厂安全卫生规程》、《建筑安装工程安全技术规程》、《工人职员伤亡事故报告规程》三大规程。推行《女工保护条例》,对女工实行经期、孕期、产期、哺乳期保护。l958年开始,从事有毒有害作业工人享受保健食品制度,并逐步从技术上采取措施,改善劳动条件。l963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文化大革命”期间,劳动保护工作一度松弛。l978年后,各部门与企业单位逐渐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更新各种安全防护措施。1983年,加强劳动保护工作,增加劳动安全监察人员专项编制21名,配备劳动保护干部30多人。1980一1985年,先后开展5次“安全月”活动,并重视劳动安全教育培训。l986年后,劳动保护工作延伸至乡镇企业。1987年,地区建立劳动安全卫生检测站。1987年后,劳动安全列入企业上等级考核指标。1989年,贯彻落实《浙江省劳动保护条例》,印发各种宣传资料2.7万多份。l978年后,除1987年伤亡事故上升外,全民所有制企业与县以上集体所有制企业伤亡事故呈下降趋势。l980—1990年,工矿企业死Il6人,重伤324人。
二、矿山安全监察
1982年,贯彻国务院《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逐步加强矿山安全监察。l983年,对全区11个矿山与矿业公司组织两次安全检查。1988年,开展反“三违”(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并开始对乡镇矿长资格进行审查,行署颁发《乡村采石场管理暂行规定》。l990年,对国营矿山开展卫生调查,建立安全卫生档案,查明接尘人数517人,一期矽肺病人50人,二期矽肺病人9人。
三、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
50年代初,全区锅炉数量很少,锅炉安全问题作为工厂安全的一部分来管理。1958年后,搞“全民办电”、“蒸气化”,许多食堂搞“土锅炉”,锅炉安全监察工作受冲击。随着工业发展,锅炉数量逐步增加,l973年167台,l978年201台。l978年后,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有所加强。l982年,全区500台锅炉开始全面建档登记。当年,地区成立锅炉压力容器焊工考试委员会。1983年有l81台锅炉领取使用登记证,占应登记发证数的45.5%。1985年,地区建立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开始对锅炉每年一次定期检验。l986年,温岭县昱升生物化工厂水解锅爆炸,死6人。1989年,地区建立液化石油气钢瓶检验站,并开始对锅炉房进行综合治理,对压力容器进行整顿治理。1990年,全区l013座锅炉房,开展治理740座,合格490座,治理合格率48.3%;检验在用压力容器3903台,发证3159台,监督使用l399台,报废l56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