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政治运动纪略

发布日期:2019-02-18 10:3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曾领导开展各种政治运动。本节记述“三反”、“五反”运动、整风反右运动、“四清”运动与“文化大革命”运动,其余入有关章节。

一、“三反”、“五反”运动

1951年12月,中共台州地委召开地委会议与第九次地委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与浙江省委关于开展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斗争(简称“三反”)的指示,成立节约检查委员会,制定具体计划,召开地委、专署直属机关科、局长及各企业经理以上党员干部会议进行动员,地区机关“三反”运动开始。临海县委及临海城区区委同时开始“三反”运动。

1952年1月9—12日,地委召开第十次扩大会议,部署分批开展“三反”运动。同月,各县均召开区乡干部会议进行传达贯彻。第一批开展的有黄岩、温岭、海门3个县(区)党政机关及所属财经机关。2月上旬,地委机关进入“打虎”阶段(时人称贪污犯为“老虎”,故有“打虎”之说),其余单位进入首长负责、层层检讨阶段。地委召开专区级机关党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提出“三反”运动重点反贪污,而反贪污重点是追查大贪污犯。为加强对“三反”运动的领导,地委成立专区级机关“三反”运动总指挥部,下设财政、政法、文教、党群及临海县5个分指挥部。2月下旬,省人民法院台州分院组成人民法庭,公审8名贪污犯。5月中旬,地委召开专区级机关党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总结检查5个月以来的“三反”运动,部署第四阶段(建设阶段)的工作,主要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建立制度,改进工作。6月下旬,专区级机关“三反”结束。7月,各县(区)级机关也相继结束。

专区与县级机关参加“三反”运动共4765人,其中专区级机关1747人、县级机关3018人。未经“三反”学习的区以上机关2487人,后由地委干校分批集训。在追查贪污犯的“打虎”阶段,曾发生一些过火的偏差。“三反”后期,地委贯彻执行上级“不枉不纵”的指示予以纠正。经核实确定专区机关小贪污犯6人,其中判处机关管制4人、劳役改造2人;县级机关小贪污犯36人,其中免予处分1人、行政处分12人、刑事处分l5人、未处理8人。

在机关开展“三反”运动的同时,城镇工商界开展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偷工减料、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五反”运动。l952年2月中旬,中共台州地委按照中央指示发出《关于加强工商界中开展“五反”运动领导的指示》。3月下旬,地委召开会议传达省委“五反”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五反”运动。

1952年1月,临海县城区首先准备“五反”,地委组织l26名干部进行帮助,建立临海县城区“五反”指导委员会,4月下旬开展行动。全城区参加“五反”运动的工商户1523户,分4期完成坦白检举阶段,于6月上旬结束,宣布补税退财。定为完全违法3户、严重违法21户、半守法半违法l53户、基本守法705户、守法641户;补税退财l71户,占违法户l2%;补税退财金额l3.77万元,占资金总额90万元的l5.3%;刑事处分3户,以工厂抵缴的2户。l952年6月前后,各县“五反”运动结束。

1952年7月,地、县机关按照中共中央部署,在“三反”运动基础上进行整党。以马列主义夜校为主,结合调训与整党会议等,对党员进行共产主义与党员标准教育,在提高党员政治思想水平的基础上进行整党。至次年6月,区以上机关整党基本结束。全区整顿机关党支部l21个,参加整党党员l593名,党员受党纪处分55名,清除出党75名(其中取消候补党员资格49名)。同时,按照中央“积极慎重”的方针进行建党工作,发展新党员853名。

二、整风反右运动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以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与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台州农村基层党组织陆续开展整风与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县级机关及文教等单位相继开展整风运动。农村基层整风,全区在10个乡进行试点,一般经过大鸣大放、大辩论、着重整改、民主选举与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等阶段结束。

同年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组织力量准备反击右派分子进攻的指示》。9月,台州各县先后召开三级干部大会,围绕党的领导、农业合作化、粮食统购统销政策及工农联盟等重大问题,开展大鸣大放、大辩论。ll月,省四级干部会议与省党代表大会后,各县先后召开县委扩大会议与四级干部大会,贯彻省会议精神,以《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修正草案)》为中心内容,进行大鸣大放、大辩论。

11月中旬,地委发出《关于在中、小学教职员中开展整风和反右派斗争的通知》,部署在全区中小学教职员中开展整风反右斗争。l2月前后,各县成立文教系统整风领导小组,在举办骨干训练班后,集中教师学习,讨论整风报告,进行大鸣大放,开展反右派斗争。次年暑期继续进行。

全区参加整风与反右派斗争23382人,其中国家机关干部l4953人、工商界532人、学校教职员7897人。由于当时对阶级斗争与右派进攻的形势估计过于严重,导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至1958年,划为右派分子920人,其中国家机关干部l76人、工商界40人、学校教职员704人。l978年后,陆续改正。

三、“四清”运动

1963年3月中旬,地委召开工作会议,贯彻党中央决定,部署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各县抽调县、区、社干部进行试点。4月下旬,地委召开试点会议,交流经验,要求把社会主义教育深入下去,做好“四清”(清理帐目、清理仓库、清理财物、清理工分)准备工作。

同年5月,党中央下达《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6月初,地委按照中央指示,在三门县六敖公社训练干部进行试点,为普遍开展社教运动作准备。参加试点干部l76人。经过学习文件训练干部,建立贫下中农组织,发动群众揭阶级斗争盖子,发动干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进行“四清”,开展两条道路大辩论,坚定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制订生产规划,改善经营管理,开展总结评比,进行组织建设,于ll月底结束。11月中旬,党中央下达《关于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一些具体政策的规定(草案)》(即“后十条”)。地委组织工作队于11月下旬至临海县东塍公社进行试点。各县于12月上旬召开三级干部会议,学习中央文件,训练县、区、社干部,为全面开展宣传打基础;同时抓好一个公社作为试点,先行一步,指导面上运动。至l964年2月中旬,全区379个公社5555个生产大队宣读中央文件基本结束。

1964年2月下旬,地委组织试点工作队进驻黄岩县路东公社与路桥镇4个生产大队。同时,各县也组织工作队分别在天台县丽泽、三门县悬渚、仙居县大路、温岭县岩下、黄岩县洪家、临海县城东、玉环县清港等公社进行试点。全区8个试点工作队共组织地、县、区、社干部l023人,在158个生产大队开展“四清”运动。先后经过学习中央文件、进行“三史”(家史、村史、社史)教育、发动群众揭“四不清”盖子、教育干部自觉“洗手洗澡”与退赔整改、开展对敌斗争等步骤,于10月前后告一段落。

在农村开展以“四清”为主要内容的社教运动的同时,地、县机关与城镇开展“五反”(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1963年3月,党中央下达《关于厉行增产节约和反对贪污盗窃、反对投机倒把、反对铺张浪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官僚主义运动的指示》,地、县机关即进行传达学习。8月,地专机关与各县干部集中时间学习,开展机关“五反”;地专级机关先由地委委员、副部长以上干部进行反官僚主义检查,各县也先检查县委常委、副部长以上干部的问题,陆续进行到1964年10月,机关“五反”告一段落。城镇(工业、交通、财贸系统)的“五反”,l964年5月集中在临海县城关镇试点,后以县为单位开展。

1965年1月,党中央下达《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目前提出的一些问题》(简

称“二十三条”)。“二十三条”规定,城市与乡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此后一律称“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运动;肯定干部的多数是好的或比较好的,要尽快解脱他们。2月,各县先后召开四级干部会议学习讨论“二十三条”。同年9月中旬,地委组织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至临海县爱国公社试点;1966年6月又在临海县更楼公社与白毛公社进行社教试点。至l2月,地委与各县县委按照中央指示及省委决定,撤销在农村的社会主义教育工作团与工作队,工作队员均回原单位参加“文化大革命”。

四、“文化大革命”运动

1966年5月,《中共中央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下达后,台州各中等学校开始“文化大革命”。6月初,部分中学“停课闹革命”;6月中旬,部分中学出现大字报。 至6月下旬,全区64所中等学校学生响应“文化大革命”号召,掀起所谓声讨“三家村”与斗“黑帮”浪潮,大多以校长、教师为对象,一些学校党组织陷于被动以至瘫痪。地委与各县县委根据中央部署,派出38个工作组去中等学校加强对“文化大革命”的领导。7月上旬,地委召开地专机关干部大会,进一步发动“文化大革命”。同月,大搞所谓“红海洋”,各地用红漆在墙壁上书写毛主席语录。

8月,《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发表后,地委与各县县委按照中央决定精神,撤销派至中等学校的工作组。3563名红卫兵与中学师生分3批上北京,接受毛主席检阅。各县大批红卫兵冲向社会,掀起破“四旧”(即破除“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浪潮。临海县城关地区各中等学校红卫兵拥上大街小巷扫“四旧”,到处张贴大字报,改换他们认定的所谓带有“封、资、修”色彩的街道、商店、工厂与建筑物名称。8月24—26日,红卫兵提出临海城关须改名者74处,后实际改名29处,并改变40多家商店、旅馆、手工业社名称。 如河头直街改名大庆路,方一仁药店改名人民药店,福利旅馆改名跃进旅馆,等等(“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大多恢复原名)。在破“四旧”中,三门县龙山文峰塔被炸毁,临海县城关牌坊6处被全部摧毁,各地均有一批文物古迹与民间古籍字画等被毁。

9月15日,地委成立文化革命小组,并设立办公室。l0月,台州各地中学师生与小学教师大批外出串连;地区与各县均设立接待站,免费接待过往串连的学生食宿。社会动乱。

12月,各地大批红卫兵与机关、厂矿造反派开始“踢开党委闹革命”,冲向文化教育界、党政机关。文化教育界、党政机关许多人被当作“资产阶级代表人物”、“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等等,受到批斗与迫害。此后,红卫兵组织由于观点不同发生分化,各级党政机关与厂矿企事业单位的造反派也因对“当权派”打倒谁、结合谁观点不同,产生“保”与“革”的意见分歧和对立,从学校、机关、厂矿企事业单位直至农村社队,名目繁多的“战斗队”与“兵团”展开剧烈的派性斗争。许多地方由两派口诛笔伐揪斗“当权派”开始,发展至双方冲突,从“文斗”发展至“武斗”。1967年3月前后,各县逐渐形成互相对立的两大派造反组织,各自打出“指挥部”、“司令部”旗号。地、县各级领导干部遭到批斗、隔离与审查,党政机关瘫痪,学校停课,工厂停工,党组织停止活动,社会出现严重的无政府状态与混乱局面。

1967年,“文化大革命”进入所谓“全面夺权”阶段。4月9日台州地区革命委员会(简称“台革会”)宣布成立,临海、温岭、三门等县相继成立革命委员会。9月,由于另一派极力反对,台革会被推倒,由台州军分区派出人员为主成立地区生产办公室,负责领导全区工农业生产。1968年1月,驻军与各县人民武装部先后组成各县支左联络站,执行“三支两军”(即支左、支工、支农、军管、军训)任务。4月后,城乡广泛开展“三忠于”(即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活动。机关、学校、厂矿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天天读”与向毛主席“早请示、晚汇报”制度,立“忠”宇台,挂“忠”字牌,跳“忠”字舞成风。6月后,各地连续发生武斗。7月14日,临海县两派在武斗中发生“火烧花园”事件,花园区机关所属7个单位、72户民房被烧毁。8月,省革命委员会工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省革宣队)来台州,进驻地区机关与临海、黄岩两县,次年1月底撤离。

1969年1月,再次成立台州地区革命委员会(简称“地革会”)与临海县革命委员会。地革会成立后,开展所谓揭批“二月逆流”与清理阶级队伍运动。2月28日,成立台州地区机关斗批改干校,原地委、专署机关764名干部分成4个中队,3月5日集中在台州工农师范学校(12月迁至三门县岙口塘,改名台州地区五七干校)进行“斗、批、改”,对不同观点的群众搞所谓“揭盖子,揪黑手,挖黑后台”,批判“二月逆流”,清理阶级队伍。4月中旬,地革会在省革委会支持下,提出所谓“解放玉环,实现全区一片红”口号,调动造反派2000多人全副武装,并动用登陆艇,于11日至l4日攻打玉环县,造成死42人、伤101人的重大流血惨案。至6月1日,全区各县革委会全部建立。9月2日前,县以上跨行业群众组织全部宣布“光荣完成历史使命”;基层跨行业组织大部宣布“倒旗”。12月,台州地区革委会党的核心小组成立。

1970年,开始整党建党,重新建立基层党组织。1971年1月后,仙居、天台等县相继建立县委。2月11日至3月15日,地革会进行整风。9月,召开中共台州地区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地委领导机构。至1972年1月,台州7县均已建立县委。

1971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决定把“批陈整风”运动扩大到全国基层单位。4月2—19日,台州地区党的核心小组召开“批陈整风”学习会,各县县委常委与党的核心小组成员、军分区所属部队与县人武部团级以上干部及相当于县一级单位主要负责人ll4人参加;5月3—17日,召开“批陈整风”学习会,全区行政十八级以上党员干部519人参加,进行思想与政治路线教育,揭批反党分子陈伯达罪行,开展思想整风。

1971年9月,全国开展“批林整风”运动。10月11—15日,中共台州地委召开县级以上单位领导干部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中央[1971]57号等文件。此后逐步扩大传达范围,林彪叛党叛国事件迅速传达至基层。l972年5月开始,地委与各县分别召开各种会议,联系台州实际揭发批判。地委主要负责人代表地委常委作集体检查与总结经验教训。

1973年5月后,军队“支左”人员分期分批撤回部队。8月下旬,各县“支左联络站”相继撤销,除参加地、县党委与革委会的75名军队干部外,其余159名军代表全部撤回部队。一批党政领导干部从被审查地位解放出来充实各级领导岗位。

1974年1月,开始“批林批孔”运动,台州一些造反派提出发扬“反潮流”精神,大反所谓“复辟回潮”,兴起大规模参观学习防化连活动,开始揪所谓“复辟势力代表人物”。4月28日,地委建立批林批孔小组,不久又成立地委批林批孔办公室。各级党委相继建立批林批孔小组及其办公室,党委成员部分参加,部分靠边,造成党委内部分裂。8月后,地、县各级层层揪所谓“资产阶级复辟势力代表人物”,许多地方与单位领导班子陷于瘫痪;各地出现突击发展党员与突击提拔干部的“双突”现象,全区突击发展中共党员1171名,突击提拔干部l70余名。各县两派严重对立,黄岩、临海等县发生大规模武斗,致人员伤亡。l2月26日,龙珠山铅锌矿提前完成生产计划,矿党委书记、革委会负责人带领职工代表乘车来向地区革委会报喜,途经临海县大田镇附近遭一派武装人员伏击,5人死亡,3人受伤。

1975年2月下旬,地委召开地区机关干部大会,传达中共第十届二中全会、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与省委工作会议精神,传达中共中央[1975]4号、5号文件,贯彻执行毛主席关于安定团结的总方针,要求立即收缴武器、制止武斗,抓革命促生产,把国民经济搞上去。此后,地委按照中央提出的全面整顿方针开展工作。2月21日,地委通知撤销l974年先后批准建立的纠察指挥部、批林批孔小组及其办公室。4月,参加革委会“三支两军”人员先后回部队。8月,贯彻执行中共中央[1975]16号文件,批判资产阶级派性,纠正“双突”问题。经数月整顿,全区形势好转。

1975年末,掀起“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浪潮。1976年1月8日,国务院周恩来总理逝世。7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朱德委员长逝世。9月9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逝世。全区各地干部群众广泛开展悼念活动。l0月14日,党中央公布粉碎“四人帮”消息。同月22日,地委召开地、县、镇群众大会,庆祝粉碎江青、张春桥、王洪文、姚文元反革命集团的伟大胜利。接着全区开展揭、批、查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有牵连的人和事,清除“文化大革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