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水路交通

发布日期:2019-01-18 10:16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一、海上航线

三国吴黄龙二年(230)正月,孙权遣将士万余人自章安出海远征台湾。东晋义熙六年(410)孙季高率军3000人由海道南下广州路经临海郡太守臧熹给资发遣唐代,与日本、高丽等国时有海船往返。宋代,海上交通更加发达。黄岩县大米海运闽广,带回福建“南货”。南宋末有商船运生姜至苏北销售。嘉定年间(1208—1224)“阇婆国(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番船入寇失巡司印记”,说明南方海上已通南洋群岛。元代,台州与日本、高丽等国海上交通及沿海航运多有记载。明清两代沿海战争频繁海运时断时续清康熙年间(1662--1722)朝廷特准东北大运入海门转销台州处州及新昌嵊县等地台州茶叶自清代起运往苏州营日,转销内地与俄国。海门至台湾时有贩运蔗糖等的商船来往。

近代沿海航线始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开通的台甬线,由宁波外海商船公开辟有海门轮定期运载客货往返于海门与宁波间。因“雇用洋人动遭苛待行人蹙额”。二十四年八月黄岩县路桥镇杨晨创办越东公司置永宁轮由国人操作,航行台甬线。三十年,日商置载阳丸轮,开辟台申线,航行海门和上海间。杨展即于次年置永江轮经营台申线客货运输,以争国权。三十四年永宁轮兼行台温(州)线。50年代,航线依旧。60年代后,增开北方航线。1965年4月,原浙海302轮自椒江首航天津。1974年4月,玉机3号轮自坎门首航营口。80年代,增辟南方航线。1983年4月,浙海307轮自椒江经上海,首航广东蛇口,5月首航上海-广州,6月首航上海一赤湾(海南)1990年台州至国内各港口航线南通广州深圳达天津、大连,西至武汉、黄石等长江中下游各港口。其中,椒申线为跨省固定客运航线。1990年,有3艘外轮抵达椒江,国际航线开通。

二、内河航道

永安溪 流经仙居县至临海市三江村,湫山以下为干流,深0.30一0.40米,航槽宽约3-8米。明末清初,5吨木船可上溯离仙居县城关50余公里的曹店。清末民初,只抵溪口湖,下退10余公里。民国后期,大水时可通横溪,平时只至皤滩,下退15余公里。50年代,曾疏通整治河道,船只尚可自仙居县城下达临海县城。后流量减少,泥沙淤积,河床增高,60年代末,船只仅能自仙居县黄梁陈渡启航至临海县城。

始丰溪 民国时期,天台县城关上溯街头镇28公里可通1吨竹筏,下达临海县城关可通3.50吨木船。50年代后,沿溪建水电站多处,流量减少。1966年天台县城关以下木船停航。1969年建造里石门水库,至街头镇竹筏停航。现仅临海县白毛至三江村7公里尚可通5吨木船。

灵江 临海市三江村至黄岩市三江口为干线航道,长44公里,水深1.20—3.50米,宽300一800米,属感潮江段,船只候潮航行。三江村至许市2.60公里江段可通10吨以下货轮,许市至临海城关6.30公里江段,可通50吨以下货轮,城关至涌泉镇25.6公里江段,可通200-500吨客货轮,涌泉镇以下江段可通500—1000吨客货轮。其支流大田港航道长18.3公里,可通40吨以下货船。另一支流义城港,原可通10吨以下货轮,1975年建红旗闸后断航。

永宁江 又名澄江。民国时期,上游自宁溪镇至潮济乡可通竹筏;潮济以下至黄岩县城关35.4公里江段,水深4—6米,可候潮航行30吨以下客货轮;县城至海门镇江段,候潮可通300吨级外海货轮。1964年建造长潭水库后,江道淤积。至1983年,河床增高至3.76米,潮济至山头舟21.5公里江段断航。山头舟至城关13.9公里江段候潮可通20吨货轮。城关至三江口江段可通200吨外海货轮。

椒江 自三江口经檄江市入台州湾,长约12公里,宽约1—2公里,候潮可通3000吨以上、吃水4.33米的轮船。

温岭内河 以金清港为干河贯通温岭全县。上游有月河、西月河,北有通黄岩市的南官河、三才泾等,南有运粮河、木城河等。可通航河道总长403公里。主要干线航道温岭县城关至椒江市黄岩市分别长45.3公里45公里(温岭县境内19.5公里),水深1—1.5米,河床宽2—5米,可通15吨机动船;温岭县城关至松门镇,长41.5公里,水深1一2米,河床宽2—8米,可通20吨左右客货轮;温岭县城关至大溪镇,长20.5公里,水深2米,阔20米,可通20一30吨客贷船。

黄岩内河 主要河道有西江、南官河、东官河及界温、黄两县市的金清港。可通航河道120条,总长568.35公里;可通20一40吨级船舶的航道长282公里。其中主要干线航道12条总长145.1公里较大者有路桥至椒江航线黄岩至椒江航线路桥至金清航线、路桥至江口航线、黄岩至路桥航线,长各20公里上下,水深3—4米,可通30一40吨客货船。

椒北内河 主要干流有两支:洞港闸至涧陡门段,长9公里,河宽30一50米,原为感潮河段,建洞港闸后成内河;桃渚港至红脚岩闸段,长10公里,河宽20一30米。可通航河道14条,总长130.2公里。其中道感堂(属椒江市)至桃渚的四岔为主航道,长29.40公里,水深0.80一1米,可通15吨机动船。船只自椒江进内河达四岔,需经椒北、拖牛坝两处升船机过闸。1989年牛头山水库建成后,开通椒北渠道与原航道结合,水深增加,主航道可通40吨机动船。

三、港埠设施

港口,主要有椒江市海门港,临海市红光港,黄岩市黄岩港、江口港,温岭县松门港、永安港、沙山港,三门县健跳港、蒲西港、方山港,玉环县大麦屿港、楚门港、漩门港、坎门港。1990年货物吞吐量524万吨,其中海门港360万吨。码头,分交通部门专用、企业单位专用与民间使用的码头。1990年,交通部门专用的大小码头37座,靠埠241座。

海门港 位于椒江市区,北距舟山港115海里、宁波港142海里、上海港243海里,南距温州港97海里、福州港264海里、广州港669海里、香港723海里。由海门、前所、栅浦等港区组成。客货运输以海门港区为主。前所港区接卸台州电厂用煤,并连接椒北地区客货运输。栅浦港区系与黄海公路、温黄内河相连接的货运集散区。台州湾1号灯浮至老鼠山进出口主航道长10海里,宽500米。内港老鼠山至客运码头航道长4.10公里,可候潮通航3000--5000吨级船舶与浅吃水万吨轮。航道设航标14处。椒江口内有大、中、小型机动船锚地,大型机动船锚地可供2艘3000吨级以上船只锚泊避风在头门山与上下大陈岛间海面有两处引航检疫锚地可供四五艘3000吨级以上船舶与一二艘万吨轮锚泊。此港索为台州主要港口,有六邑咽喉之称,为全省沿海四大港口之一。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轮埠。二十八年建安川码头。民国3年(1914)绅商黄崇威、杨晨等建木质码头3座。1950年8月,设省航务局海门管理所(1971年称海门港务管理局)着手改建新建一批码头其中最大者为1982年扩建的3号码头,能同时停泊3000吨与1000吨级船只各1艘。1983年11月,国务院批准海门港为办理国轮外贸运输港口。1990年10月开始向外轮开放。是年有各类码头40座,泊位46个,靠泊总长2477米,其中万吨级泊位1个。有可容千位旅客的候船大厅1座,各类仓库140座,7.46万平方米;堆场82处,29.49万平方米各类装卸机械103台(辆)各类港口作业船舶14艘通讯供电供水和港机修造等设施基本满足作业需要。1990年进出港客货轮6673艘次,装卸每千吨货物平均0.72天,沿海货轮平均每艘次停港2.68天,旅客吞吐量28.97万人次,比1957年17.80万人次增长162.7%。货物吞吐量359.71万吨,比1957年43.25万吨增长831.7%。为改善港况,自1969年起,海门港平均每年投资23.13万元,挖泥15.02万立方米,疏浚码头前沿淤积。1987年起投资384万元,修筑长顺坝心滩,整治航道。至1990年10月,筑成长3000米,顶高2.50米的长顺坝。椒江河段冲深航道0.55一0.70米。5000及1000吨级牛头颈外贸码头正在建设中。

健跳港 位于三门县健跳镇,北距宁波港115海里、石浦港30海里、上海港216海里,南距海门港46海里、温州港154海里。主航道长4.50海里,5000吨级船舶可候潮进出。唐贞观三年(629)已有航船埠。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为军渔两用港口。1958、1970年分别建成300吨级趸船码头各1座。1985年4月,建千吨级码头1座,平台长63米、宽12米,栈桥长100米、宽7.50米,石堤长5.27米。前沿最低水深5米,泊位1个,大潮时可泊3000吨级沿海货轮。健跳镇前与黄门峡、凤凰山间海面,有1000-2000吨级船舶锚地,可避来自各个方向10一12级大风与台风。港区有专用公路2条;车渡、人渡码头各1座,车渡渡轮2艘;备有8吨、5吨、3 吨轮胎吊机各1台;堆场1.60万平方米。货物吞吐量,1986年为3.50万吨,1988 年4.60万吨,1990年6.21万吨。有至铁场、胡陈港、石浦港等地的客货航线,有至上海、温州、椒江、宁波诸港的货轮往来。

大麦屿港 位于玉环县西部、乐清湾东南,北距宁波港192海里、上海港293 海里,南距温州港33海里、福州港218海里、基隆港180海里。有进出港航道2条,水深10一15米。港区北至东、东南三面多高山,南与西南面有洞头及大、小门诸岛屿为避风良港不建防浪堤亦可靠泊万吨级轮船清道光年间(1821--1850)地人在大麦屿白墩头建埠头。民国期间乐清至坎门船舶常在此停靠。1960年12月建第1座客货码头。1977年国家交通部、省交通厅普查全国海岸港址时,认为自乌黾头起至大麦屿、小麦屿、白墩礁山5.50公里长岸线,水深9米以上,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984年11月,温州地区港选址可行陛报告会上,再次认为此港宜建水运中转港,辟北煤南运捷径。1985年10月25日建成千吨级浮式码头及引桥。码头由2艘各长40米、宽9米趸船连结4米宽钢固桥组成。有码头泊位1个,长84米,前沿最浅处水深7米。引桥钢质,长25米,宽4米。栈桥长120米,宽8米。码头有6.50 吨吊机3台,1吨卷扬机1台,20吨地衡1台,仓库453平方米,堆场1万平方米,拖轮1艘。1986年2月在距码头1公里的深海处,安装钢质甲级系船浮筒3只,可双点系涫2.50万吨级货轮2艘,充作水上仓库。当年吞吐煤炭等货物5.37万吨,1988年为10.32万吨,1990年为3.09万吨。

红光港 位于临海市红光镇。清代为过江渡口。1970年9月建l00吨级简易码头1座。1976年由航管部门接管,1977年建港。1978年8月,建500吨级钢筋混凝土码头1座。1988年7月,再建500吨级码头1座,码头平台长44米、宽11米,前沿水深4米,可停靠500吨级以下海轮。港区有堆场1.20万平方米,仓库300平方米。1990年货物吞吐量23.30万吨。

松门港 又称礁山港,位于温岭县松门镇东北2.50公里处。入口处宽1500米、水深3米。港内窄处宽200米,低潮水位深2-3米。宋代已有南来北往船只在此抛锚停泊。1958年10月建木码头1座,1970年5月改建为钢筋混凝土浮式码头。1990 年10月再建500吨级钢筋混凝土固定码头1座,泊位1个。候潮可停靠500吨级船舶。港区有堆场6000平方米。1990年货物吞吐量9.69万吨。港口与内河相通,同公路衔接,交通方便。东有直大山为屏,北有大娄、龙山两岛围护,南侧有约6.80 方公里的滩涂为渔船避风良港每逢台风季节常有成批台湾渔船来此避风1987 年,温岭县人民政府定为对台贸易区。

坎门港 位于玉环县坎门镇南面民国3年(1914)有往来南北航线客货轮停靠由舢舨过驳客货19631970年航管部门与坎门搬运站在外口路仔脚各建码头1座(1979年坎门湾围坝码头报废)1972年建1号客货码头为石砌与混凝土混合结构前沿水深最低3.50米可泊500吨级以下货轮因夏秋间风浪太大度停用。1980年1月重新启用。1981年在1号码头内侧建2号码头,石砌平台长27米、宽19.60米、高8.10米,泊位1个,中潮可靠500吨级以下货轮。港区有5吨吊机2台,堆场1500平方米,通简易公路。1990年,货物吞吐量9.31万吨。

涌泉码头 位于临海市红光港对面,与红光港隔灵江。1985年建成300吨级钢筋混凝土浮式码头,前沿水深5米,泊位1个。有堆场6500平方米,仓库288平方米,3吨、1吨吊机各1台,皮带输送机6台。1990年货物吞吐量列入红光港。

金清码头 位于黄岩市金清镇。1985年建成50吨级码头1座,泊位15米,堆场1000平方米,仓库210平方米,2吨吊机1台。1990年下半年,个体户联建简易码头1座购置101座客轮1艘隔天往返椒江市大陈镇货运经五丰闸与温岭黄岩、椒江等县市内河相通,与椒江水系相连。1990年,货物吞吐量4.30万吨。

寺前桥码头 位于温岭县新河镇,通温黄内河,为温岭县客货集散要地。1954年建成木结构码头1座1963年扩建1974年建成棚式候船室面积87.28平方米1983年扩建泊位5个,前沿水深2.2米。为客货兼用码头,客运高峰时日发客船29班次。

大陈岛码头 位于椒江市下大陈岛,为300吨级客货轮钢筋混凝土码头。1986年3月动工兴建,1990年7月竣工。国家投资531.70万元。建有客运大楼1座,面积884平方米,可容500位旅客候船。

四、渡口

按作用分交通渡与农用渡两种。1990年,全区有交通渡9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有2处。

健跳汽车渡 位于三门县健跳镇南健跳港。港宽600多米。岭口至三角塘公路汽车由此过渡1959年10月汽车渡建成由小拖轮拖木质趸船60年代改为拖钢质趸船。日均渡运量为350车次。1988年4月另建人渡,实行人车分渡。

椒江汽车渡 位于椒江市海门港连接海门前所为公路大田路桥线渡口宽2400米。1989年10月建成,由单栈道、3艘趸船组成。每渡可载汽车6辆,日均渡运量约200辆次另有民间人渡年代久远约于民国33年(1944)间始有木质机动渡轮称椒江义轮渡1956年公私合营称黄岩县海门轮船公司19671990年两次建7号码头购置钢质渡轮3艘有客位3600个运距1800米日渡运量1.1万人次。

农用渡口 1990年,全区有农用渡口139处,渡船208艘,渡工300多人,民间自营。其中运距在1000米以上者,临海市7处,黄岩市10处,温岭县5处,玉环县9处,三门县6处,天台县2处。

五、航标

天然航标 以突出水面一定高度的山石为标志沿海均有《赤城志黄岩县东二百四十里有东镇山“山上望海中突出一石舟之往高丽(朝鲜)者必视以为准焉。”三门县点灯岛海拔23.20米由大小岩石构成为船舶出入健跳港的天然标志。

人工航标 清同治五年(1866),台州知府刘墩在海门牛头颈山建七级砖石塔,塔旁装置夜航标灯日见塔夜见灯以为导航标志民国19年(1923)14年玉环县史可顺支勋人分别在应东沙山顶与东山头点灯助航50年代开始建正规航标多数为钢架或钢管灯桩

60年代大多建钢筋混凝土或砖石结构灯桩。

1990全区有各种类型永久性航标42座其中内江18座在灵江15座;沿海22座在玉环县沿海11座内港2座,均在三门航标光源初为煤油后为干电池近年向太阳能发展以三门湾的2处灯光射程最远,达7海里。

六、升船机

拖牛坝升船机位于椒北主航道上盘镇境内1971年10月建成能升7吨载重船只1984年10月改建为15吨椒北升船机位于椒江市前所与章安间的东路村1975年3月建成能升15吨载重船只以上两处采用电动电子数控自动过坝设备天德闸升船机位于临海市桃渚洞港入口处1978年8月建成能升15吨载重船只柴油机牵引大田港升船机位于临海市大田港入灵江出口处1989年兴建电动牵引,能升40吨载重船只,将于1991年2月投入使用。

七、水运工具

旧时水运工具,溪流大多使用竹筏,江河大多使用桨橹木船与帆船,海上使用大型帆船。近现代沿海木帆船,一支桅者有卷底、乌浪等船,载重10吨左右,航行乐清湾台州湾一带二支桅者有包坤乌茄等船载重50吨左右适航于温沿海三支桅者有开角大排绿眉毛等船船形大吃风大航速快稳定性好载重100吨左右,航行沪、浙、闽间。1952年,全区有木帆船1581艘、7368吨位。1956年1696艘、1.03万吨位。后渐为机动船取代。

台州最早的机动船是购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的永宁轮。民国19年(1930温岭县陈其风建造钢质货轮泰顺号载重200吨221千瓦航行广州大连等23年温岭县郭定江建造木质小火轮载重30一40吨航行浙等港口50一60年代改造沿海木帆船为木质机动船内河木船则由机动船拖带60一70年代,木质船实现机动化,并向钢质、大型方向发展。1978年,全区交通部门有机动船980艘,9154客位,2.58万吨位。同时还发展过水泥船。1985年,全区交通部门有机动船466艘,6620客位,6.14万载重吨。1990年全区有船舶5460艘,1.99万客位,16.88万载重吨,11万千瓦,机动化100%,钢质化90%以上。其中交通部门船舶280艘,1.45万客位,7.76万载重吨,3.86万千瓦;非交通部门集体179艘1783客位1.21万载重吨0.92万千瓦个体(联户)5001艘3586客位7.90万载重吨,6.22万千瓦。

八、水路客运

民间非机动船客运,由来已久。机动船客运,始于光绪年间(1875~1908),越东公司永宁、永江两轮(以客运为主)航行台申、台甬、台温线。宣统元年(1909黄岩县江茂才置永裕轮经营内河黄椒线客运后江与柯友三合办黄海公增永升轮经营内河黄临(海)线客运民国3年(1914)起有沪温甬温航线客轮多艘在玉环县坎门镇停靠。

20-30年代,沿海与内河客运有较大发展。民国18年(1929)6月,上海资本家许廷佐在三门湾巡检司建益利码头,购置益利轮航行三门湾至上海问;10月,航线延伸至温州。玉环县航商陈楚材、韩约渔等先后购置瑞平轮、新瑞平轮,航行沪温线,往返时在楚门镇停靠。19年3月,黄岩县黄百诚创办黄椒汽船局,建造汽船往返于路桥镇至温岭县城间同年8月置太平汽船往返大溪路桥洪家间温岭县赵连城组建怡兴汽船公司购置云龙号汽船往返松门镇至路桥镇间20 年8月门镇有平安舟山信记新宁海永宁永安永记达兴运大穿山9家轮船公司船只11艘航行椒申椒甬等5条航线21年椒甬线客运量15.06 万人次,椒申线22.34万人次。

抗日战争爆发国轮绝大多数停航34年(1945)抗战胜利航运复苏江苏茂利、新台州、祥太等10来艘大小客货轮航行沿海航线。1949年,温黄内河航线有6家船务行,7艘汽船、9艘客轮共375个客位,经营客运业务。

解放初期,海上交通部分受阻而内河交通兴旺。1950年,自温州航行台州,在温岭县江厦经转的小轮有10余艘;航行温黄临及椒江客货轮15艘;临海县城关运输行10家。1954年,专署航管所将临黄椒3线航运企业联合组成台州内河临黄椒合营船务行,统一经营临黄椒3线客运业务,有船只7艘,客位676个,载货量约114吨。1956年,全区内河客运量54万人次,周转量1237万人公里。1965年,全区客运量120万人次,周转量2092万人公里。1975年7月,海门航运公司置浙江403、404两艘钢质客轮,904个客位,在海门至上海间隔日对班航行。是年,全区客运量447万人次,周转量5175万人公里。80年代后,乡镇集体与个体航运事业发展较快,客船从无到有,1990年已有51艘、客位3586个,占全区航运客位总数的18%。同年11月,海门航运公司置406号客轮,728个客位,航行椒申线,海门上海间每天有一班客轮。是年,全区客运量280万人次,周转量11516万人公里。客运业务以1982年最高,客运量达578万人次,周转量16394万人公里。1983年后,水路客运量下降。海门海运公司客运量,1985年32.77万人次,周转量8688.51万人公里,1990年降至25.71万人次,周转量6881.20万人公里,分别下降21.5%与20%。

若干年份水路客运情况

单位:运最,万人次;周转量,万人公里

运 量

周转量

其中交通部门

合计

内河

沿海

合计

内河

沿海

运量

周转量

1952

44

44.00


1025

1025


11.2

206.3

1962

185

176.00

9.00

43.85

3614

771

139.2

2103.1

1965

120

114.00

6.00

2092

1837

255

97.7

1227.1

1970

192

182.00

10.00

3066

2556

510

172.3

2154.7

1975

447

426.00

21.00

5175

4517

658

398.6

2875.5

1978

418

386.00

32.00

11809

5235

6574

381.6

4975.8

1979

481

438.00

43.00

13827

5567

8260

440.5

5487.3

1980

527

480.00

47.00

16132

6131

10001

483.2

6205.9

1981

549

497.00

52.00

15857

6086

9771

508.3

6261.9

1982

578

522.00

56.00

16394

6368

10026



1983

564

499.00

65.00

16752

5991

10761



1984

486

417.00

69.00

15568

4865

10703



1985

408

345.00

68.00

13275

3907

9368

330.3

4089.0

续表

运 量

周转量

其中交通部门

合计

内河

沿海

合计

内河

沿海

运量

周转量

1986

300

300.00


15437

3000

12437

217.7

2839.4

1987

326

240.00

86.00

12114

2720

9394



1988

294

197.00

97.00

13674

2538

11136

158.1

2707.8

1989

276

185.00

91.00

11804

2263

9541

151.7

2664.9

1990

280

188.00

92.00

11516

2299

9217

150.2

2552.1

九、水路货运

沿海货运 民国11年(1922),黄岩、温岭两县商人在金清设立金清商轮公司,经营金清至宁波航线15年1月宁波鸿兴轮开辟宁波至黄岩县三江口航线嗣后甬籍航商将航线延伸至黄岩县城关北门港,有湖广、南海、宁台、黄岩等轮船投入营运20年前后甬籍航商徐忠信经营达兴轮开辟上海至黄岩县城关北门港航线甬、黄申客货班轮通航。玉环县渔货,北运宁波、上海,南运福建、台湾。抗日战争开始,国轮先后停航,唯达兴商船公司达兴轮改名山泰轮,挂葡萄牙国旗,继续航行黄申线,28年被日军劫走。抗日战争胜利后,海运复苏。江苏、茂利等10来艘小型客货轮经营申椒航线35年出运柑桔44.60万箱36年60多万箱解放初期海运受阻。1950年10月至1955年8月,组织武装护航,运出粮食、柑桔等物资,运进化肥、矿物油、日用品等,年货运量约20万吨。1958年6月,专署航管所接受上海海运局南洋航线6艘小型货轮投入运输,当年获利6.79万元,1960年增至98.87 万元。1965年,沿海货运量46万吨,周转量14370万吨公里。70年代,货运业务有所发展。1978年,货运量103万吨,周转量44972万吨公里。运出以黄沙、石料、食盐为主,运进以煤炭、水泥、化肥为主。80年代,货运大为发展,仅台州发电厂发电用煤年运量即达250万吨左右。同时海运航线延伸,1988年,进出长江口货运量就达20.90万吨。1990年,全区沿海货运362万吨,周转量197083万吨公里。

内河货运 1956年,货运量57.99万吨,周转量1771.30万吨公里。1962年,货运量上升为65万吨,周转量1783万吨公里。1970年升至108万吨,周转量3461 万吨公里。80年代后期发展较快,1986年货运量500万吨,周转量7800万吨公里。1990年稍降,年货运量470万吨,周转量12003万吨公里。

水路联运 清光绪年间(1875--1908)天台县姜宝山过塘行(转运行)在天台与临海县城间的始丰溪航线上代客商转运物资民国时期又增6家临海县有新泰雷阜成、王永兴等7家过塘行。1951年11月,国营华东联运公司浙江省公司临海办事处成立,临海县联运业务由办事处兼营。1952年增设海门、黄岩、三门3个联运站与仙居天台2个联运组温岭县江厦联运业务由温州设点经营温岭县城关与泽国联运业务由海门联运站负责联运公司办理水陆联运为货主选择经济运输路线代办银行押汇货物提送仓储保管报关纳税代收货款等服务项目1952年6月后,机构迭经撤并调整。1985年4月地区交通局在临海、椒江、黄岩、温岭4县市复建联运营业所,经营联运业务。

若干年份水路货运情况

全 行 业

其中交通部门

货运量(万吨)

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

货运量

(万吨)

货物周转量

(万吨公里)

内河

沿海

内河

沿海

1949

1952

1962

1965

1970

1975

1978

1979

1980

1981

1985

1986

1988

1989

1990

27

65

77

108

127

143

161

207

184

158

500

773

558

470

12

38

46

51

57

103

116

112

265

254

424

396

410

362

965

1783

2155

3461

2554

4257

3123

5861

5557

5255

7800

18623

15233

12003

1846

9807

14370

18780

20996

44972

50445

48994

52868

140684

155583

20.7103

230136

197083

26.2

17.3

91.5

104.1

141.0

152.0

163.9

182.4

173.9

158.2

190.3

200.1

233.9

180.2

294.2

414.9

593.4

5431.7

10598.9

13311.0

16491.8

27537.7

30325.4

30385.4

31495.1

56876.8

63331.1

94991.0

90208.4

161171.7

十、管理

船舶和船员管理 从1953年6月起,台州航管处所属站组对进出港埠船舶实行检查丈量登记签证统一调配1954年始实行货源调度运价统一管理1978年1月1日起开展农村运输船舶登记丈量签证工作至1984年3月止全区办理发证农副船只3297艘4.25万载重吨2.09万千瓦1987年5月彻实施关于开业停业增减运力客货营运航运机构设置行政管理职责及检罚款等条例法规颁发运输及运输服务许可证船舶营业运输证11月整顿乡镇船舶至1990年末全区登记发证乡镇船舶5776艘9.26万载重吨6.74万千瓦同年国家将统配煤炭粮食化肥食盐等重点物资列为指令性运输计划要求航运企业确保完成;钢铁、水泥及黄沙、石料等大宗物资列为指导性计划,由各航运企业自行受理承运;其他物资由市场调节。船员管理,1953年9月开始进行考核1966年起实行培训考试发证制度1987年后根据动力大小吨位轻重由地县两级航管部门分别考核。1953—1990年,地、县市两级航管部门举办海员培训班183期,进长江培训班4期,共培训海员1.83万人次,其中考试及格发证1.54 万人次。全区持证驾机船员1.23万人,内驾机员9454人、轮机员2893人。

运价 沿海货运价,1954年,规定装载基数为每吨1.80元,航行基数每吨公里0.075元。1956年,将运价分25种货种等级计价。1965年后调整,运价稍有提高。1967年简化为8级计价,运价略降。1981年起,沿海500吨以下小轮运价上浮10一30%。1990年4月5日,调整运价,比1980年提高50%左右。沿海客运价,三门县在1954年前按每人每海里0.015元计价。玉环县在1955年前由客轮自行定价,1957 年每人每海里0.042元计价。1984年7月1日起,地区交通局规定运距在20海里以内者,每人每海里基价0.075元;运距延伸,运价递减;铺位以普通硬座为100%,从5等起逐级递增20%,三等加价30%,一、二等递增系数加大。1985、1988年两次调整运价,运距在20海里以内者,每人每海里基价分别为0.08、0.12元,铺位3 等以下等级差基数略有下降。内河货运价,解放初,不分品种,按每吨公里0.75公斤大米计价。1953年,规定临椒线、临黄线运价为零担60公里每吨6.40元,整批每吨5元,军用物资每吨4元,黄椒线减半。1955年1月,调整运价,每吨公里航行基数0.0202元,货物装卸基数0.60元。货分三等,一等、三等运价比二等加减10%1986年12月调整运价货运装载基数每吨1.20元航行基数每吨公里0.055除煤炭粮食食盐化肥农药等计划物资外其余货运价可上下浮动30%1989年,货运装载基数每吨提至1.60元,航行基数每吨公里提至0.072元。内河客运价,解放初期每人公里0.02元,1956年0.0176元,1984年0.02元。

规费征收 1952年民船联合运输社成立向船舶收取营业额3%的航管费向货主收取货运费1%的调配费后各县航管机构向内河(江)外海船舶收取营业额3%的管理费向货主收取货运费4%的调配费1965年改管理费为内河航道养护,费率为4%,1972年增至6%;外海改为航政费,费率为4%。从1980年1月1日起进出港口开征货物港务费一次1983年10月开始实行定额计征货船每月吨位征收航养费1元、港务费2元;客船按座位收航养费0.60元。1987年7月1对航行沿海的个体集体及县市属企业船舶按跨省航线省内沿海与台州海域,每月每吨位分别征收航政费2元、1.50元、1元。1988年10月1日起,开征船舶港务费。

安全管理 民国时期,安全管理松弛,多次发生重大海损事故。12年(1923)3月1日航行于金清至宁波的甬清轮超载在椒江口沉没获救50人死亡692人22年春甬籍宁台轮超载在镇海县三山口翻沉死亡500多人50年代初开展全生产运动“预防为主安全第一方针1957年全区发生海损事故77件沉船10艘死亡船员9人损失5万元60年代开始开展每年4次的安全大检查力求减少事故1964年4月5日黄岩县长潭水库翻船死亡116人国家交通安、农垦、水电4部通报全国。1979年12月23日,浙临机65号及浙临副机93号在舟山菜花山洋面遇大风翻沉,死34人,损失48万元。1979年,台州航管处颁发小型船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船员岗位责任书1980年制定海船船员配备定额等条并建立渡口办公室加强安全督促检查1990年全区安全宣传检查1.42万人次查船舶8.28万艘次其中处理违章船舶3413艘次补征各种规费25.90万元罚款23.30万元。

航道养护 民国时期航道养护无专管机构1951年仙居县成立专业航养队在永安溪疏浚清障。50一60年代,先后整治永安溪8条支流,全长150公里,炸掉岩石4.20万立方米耗资8.2万元1954—1985年温岭县清除河道土石方5650立方米渔帘135处1959年天台县成立航养队为始丰溪主航道险段炸礁除岩断航该队撤销1963年台州航管处建航道养护工程队各县陆续配置航养专职人员。至1990年,全区航道清障13处,维护航标39处、码头13座、危航桥梁2 规模较大的航道疏浚与水利部门共同进行1972—1985年疏浚椒“百里大河”,共疏浚通航65公里农业排灌与航运畅通效益明显1973年黄岩市取直永江航道5个汇头航养经费全省统收统支由于经费短缺黄岩温岭椒北3 条内河均尚未达到国家航道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