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盐 场

发布日期:2019-01-17 16:48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一、发展

宋嘉定《赤城志》载,唐乾元元年(758),临海县设新亭盐监,址在县东南60里,今临海市玉岘乡新亭头一带。代宗时(763-779),成为江南十大盐监之一。约德宗建中年间(780-783),诗人顾况来新亭监任职,画家王默副之。

宋代有监有场,场归监管辖。太平兴国三年(978),玉环岛置密鹦盐场,属温州天富北监。咸平三年(1000),置黄岩监,监公署设迂浦(今温岭县高桥乡),故又称迁浦监,为两浙五监之一,管理台州盐政。其下有黄岩、杜渎、长亭等盐场。黄岩场东起黄岩、太平两县大海界,西至太平、乐清毗界之湖雾,南至松门卫太平县界,北至海门卫临海县界,“延袤一百四十里”。熙宁五年(1072),在临海县置杜渎场,址在东洋监罗(今桃渚北涧)。此场东临大海,西至分水岭界,南至海门卫界,北至黄泥山界,“延袤八十五里”。大观三年(1109),宁海县长亭盐场由港头迁长亭。此场东起夹洋塘(今宁海县岳井乡),南至尖坑塘(今三门县六敖乡),西至南庄(今宁海县七市乡),北连大成塘(今宁海县长街镇),东西长90里,中间隔海。海东谓东乡,今属宁海县,称内场;海南谓南乡,今属三门县,称外场。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黄岩监为黄岩场监,隶两浙盐运使。大德三年(1299),改称黄岩场盐司,下设赤山、沙北、鲍浦等9仓、13团、51灶。

明洪武元年(1368),设温台分司,辖黄岩、杜渎、_长亭、天富北监等8盐场。嘉靖元年(1522),黄岩场有灶丁1797人,长亭场有灶丁2474人。天启年间(1621-1627),长亭场有灶丁2691人,灶田(盐田)2.51万亩。

清顺治十八年(1661),清廷下令沿海居民内迁,各盐场废弃。康熙二十二年(1683)展复后,不少滩涂淤涨,盐田缩减。黄岩场自雍正四年(1726)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1.50万余亩盐田转为荡地。嘉庆元年(1796)七月,洪潮为患,生产一度废弛。灾后恢复,有晒坦66格、煎灶14座。长亭场自乾隆十四年至五十九年(1749-1794)间,11818亩盐田转为农田,存晒坦48格、煎灶25座。杜渎场存晒坦430格、煎灶16座。乾隆二十九年(1764),北监场在塘洋、后土交、盐盘3地建煎灶36座、煎锅144口,时称“三煎廒”;在坎门、三盘、鸡山3处“发配渔盐”,称为“三卖廒”。宣统三年(1911),设台州府盐局,辖黄岩、长亭、杜渎3场,北监场隶温州。时杜渎场有煎灶121座、锅盘121副。

民国初年设台州榷运局,9年改称台州盐务管理局,管理台州盐政。24年,黄岩场坨基扩至13处,先以一至十三坨命名,后改称一至十三场务所。33年,台州有煎灶291座,坦格3.61万格,制盐工人8827人。28年,长亭场生产面积增至2547亩,灰坦1014支,煎灶125座,煎锅484口,晒坦1014格,盐民1038户、1043人。297月,宁海、三门分县,长亭场盐产区大部属三门县。304月,日军侵占石浦,玉泉场秤放局迁三门县海游,收购流散盐产。31年,各盐场管理机构改称盐场公署。杜渎场当时有生产面积3万余亩,煎灶53座,煎锅212口,漏碗6134只,晒坦4345格;盐民晒盐1316户,煎盐620户,共2300余人。3312月,温台两盐务机构合并,称温台盐务分局。349月,长亭盐场分署合并于玉泉盐场公署,下辖7个场务所;杜渎场公署划归黄岩场公署,黄岩场下辖13个场务所,原杜渎场公署改为分署,下辖4个场务所;北监场公署下属4个场务所。

19496月,黄岩场员工、武装盐警600余人起义。10月,改称省盐务管理局黄岩分局。1950年,全区有盐田2.52万亩,灰坦1807支,晒坦2.46万格,晒板449块,煎灶86座,漏碗3.04万只,盐民6539户、3.78万人。时属温州的玉环北监场有盐田4981亩,晒坦1.85万格,盐民2290人。1951-1952年,将条件差、产量低的盐田转为农田。三门县全部盐区,临海县垅头与西山头盐区,温岭县岙环盐区,黄岩县山海(今椒江市三甲)、竿篷、金清部分盐区,共约4000亩盐田,废盐转农,1622户、7438名盐民转为农民。

19577月,专署设立渔盐局,管辖温岭、黄岩、临海3县盐政。1958年,在三门县沿赤、玉环县垟坑、温岭县松门、临海县上盘兴建4个国营盐场。玉环县桐丽,温岭县松门、上箬塘,临海县白沙、洞港、蒲兰头,黄岩县下陈、分水等集体所有制盐场,先后分别围塘新建滩晒盐田共1.10万亩。1961年,临海盐场撤销,转为当地生产队集体经营,1984年废盐转农。1985年,临海蒲兰头盐场因外塘围堤,纳潮受阻,废盐转农。1990年,全区有大小盐场74个,职工6295人。滩晒盐田4.64万亩。其中国营盐场1.68万亩,占36.25%;集体盐场1.63万亩,占35.05%;盐农兼业盐场1.33万亩,占28.70%。

三门盐场 位于三门县沿赤乡三角塘。东临牛头门,南依浦坝港,西靠海山,北至三角塘诸村。东西长5公里,南北长4公里,面积1.21万亩。19585月,来自全区各县4000多名民工投入围塘,至10月筑成牛头门至三角塘塘坝,1444亩滩晒盐田当年投产。此后陆续围塘扩建,至1988年末,累计围成塘坝6.5公里,坝顶黄海标高6.04米。同时建闸门811孔。滩晒盐田扩大至9269亩。盐场规模居全省之首。1960年建立盐化工厂1座。

温岭盐场 位于温岭县松门镇神址塘。东临大交陈,南接人民塘,西至松门镇,北连东海。195810月动工围塘,19611月竣工。塘坝长1.25公里,坝顶吴淞标高7.5米。建排水闸13孔,并建有排水、灌溉干渠、机埠等配套工程。围成海涂7910亩。1990年末,有滩晒盐田3180亩。1961年,建立盐化工厂1座。

玉环盐场 位于玉环县干江乡垟坑与鲍家村之间。东临披山洋,西与桔场相连。19585月开始围塘,至10月筑成南起小岙嘴、北至棺材岩的堤坝,长3070米,围涂3200亩,称垟坑塘(后改名一塘)。1959年建成试验滩投产。19713月,继续围筑二塘,南起大岙,北至老官,次年12月筑成。堤坝长1442米,围涂2614亩。坝顶黄海标高6.37米。建有25孔排水闸与灌溉干渠、机埠等配套工程。197311月建滩晒盐田。至1990年末,全场盐业生产面积4382亩。1970年,建盐化工厂1座。

1990年盐场情况

项 目

合计

玉环

温岭

黄岩

三门

椒江

临海

盐场数

3

1

1

1

职工人数

1422

288

328

806

生产面积(亩)

16831

4382

3180

9269

乡办及乡村联办盐场

乡办盐场数

24

2

2

3

17

乡村联办盐场数

4

1

3

劳动力人数

1605

262

516

233

144

450

生产面积(亩)

16277

1977

4245

2338

1547

6170

村办盐场数

2

2

劳动力人数

112

112

生产面积(亩)

977

977

续表

项 目

合计

玉环

温岭

黄岩

三门

椒江

临海

盐场数

41

28

7

2

3

1

农盐兼业劳动力人数

3156

2311

508

19

298

20

生产面积(亩)

12351

5100

4607

173

2232

239

二、设施

历代官府对盐业侧重征榷课税,盐场生产设施简陋。据清《两浙盐法志》载,“自唐乾元中(758-760),始立亭户,严煎者之法,而灶乃尽隶管。”当时以煎灶为盐业生产主要设施。宋代行结甲之法,定3-10灶为一甲,设甲头为监督,设施依旧。明时聚散灶于一团之内,盖灶舍,四周围以土墙或木栅,以防私漏。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坦晒法、灰晒法面世,筑塘坝御潮,建陡门纳潮、排淡,置漏碗与卤池以制卤储卤。民国时期,平整场区道路,疏浚河道,建立坨基,架设电话,生产设施有所发展。35年(1946),黄岩场建立气象测候所。生产工具除刮刀、煎锅等为铁制外,其余仍为竹木工具。

50年代起,各盐场新建一系列生产设施。

能源设施 用电力代替人力操作。1958年,三门盐场等3个国营盐场建立发电厂,始用电力操作。后与大电网接通,并购置发电机组备用。1990年,全区有发电机组22台、3001千瓦,变压器75台、2984千伏安,高压线路72.04公里,低压线路168.32公里。

生产工具设施 60年代始用抽水泵、提卤泵代替人工扬水、提卤。70年代起用压滩机压滩。1990年全区有配套抽水泵124台、1282千瓦,配套电动提卤泵1926台、2814千瓦,配套柴油机提卤泵126台、284千瓦,压滩机128台、910千瓦。收盐、集坨、铲滩等工序仍用手工,其余均为机械操作,机械化程度达80%。

储运设施 建盐场时即开始在滩地建设盐坨、道路。1990年,全区有坨基面积168亩;场区拖拉机路54条、63公里;盐业专用码头9座,泊位为50-500吨级。

制卤保卤设施 1990年,全区有平滩801副,面积3.42万亩;调节池面积1878亩;咸水库面积682亩,容量34万立方米;结晶池9332个,面积4792亩;保卤池1.04万个,面积1090亩,容量53.68万立方米。

气象设施 19584月,玉环县外塘盐区首先建立气象站(1980年撤)。70年代,三门、松门、玉环3盐场建立气象站。1987年,三门盐场配置雷达预报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