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经济作物

发布日期:2019-01-16 15:0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一、棉花

元代,元世祖曾下令在浙东等地设木棉提举司,推广种植。明嘉靖《太平县志》、万历《黄岩县志》均有植棉记载。清光绪《黄岩县志》载:“木棉花,以春二三月下种,至秋生黄花,结实时皮四裂,其中淀(绽)出如绵。”民国24年(1935),临海、黄岩、温岭、玉环4县共植棉3.14万亩,产皮棉250.4吨。2854日省政府颁布《防止棉花资敌办法》,限制黄岩、临海、温岭等17个县植棉,种植面积下降。30年,临海、黄岩、温岭、玉环4县植棉7851亩,产皮棉28.2吨。32年,省农业改进所派员协同台州各县推广、改进植棉技术。35年,临海、三门、黄岩、温岭4县棉花种植面积上升到5.65万亩,产皮棉达701.2吨。1949年,全区植棉6.07万亩,产皮棉516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政府制定棉粮比价,采取奖售与发放预购定金及化肥等优惠政策,改善棉花生产条件,推广先进栽培技术。1959年全区棉田增至13.13万亩,产皮棉3390吨,平均亩产自9公斤提高至26公斤。此后棉田都稳定在8-11万亩左右,总产、单产不断增长。1965年植棉11.22万亩,亩产皮棉43公斤,总产4858吨。1979年植棉8.47万亩,亩产皮棉50公斤,达到《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规定指标。1984年植棉10.33万亩,亩产皮棉76公斤,总产7862.1吨,创历史最高纪录,进入全省高产棉区行列。产地集中在三门、临海、椒江、黄岩等县市沿海涂地。1985年后,经过调整,种植面积保持在8万亩左右,年均产棉4067吨。1990年连续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棉田多次被淹,总产降至2108吨。

棉花品种,民国时期以本地中棉为主,纤维粗短。民国20年(1931)后,临海、黄岩、仙居等县少量推广引进的德字棉,至50年代初期尚有种植,群众称为“老洋棉”或“红毛棉”。后因年久种性退化,渐被淘汰。1955年自慈溪县引入岱字15号进行试种,次年大面积推广,1957年普及。1964年,三甲农场(今椒江农场)被列为棉花良种繁育场,生产岱字15号棉原种。70年代初引进41064,宁青6号、协作2号等棉种。1977年确定协作2号为全区棉花当家品种,黄岩金清农场改为协作2号原种提纯复壮场地。1985年,协作2号种植面积占全区棉花种植面积的80%以上。后因患棉花枯(黄)萎病,种植渐减。1988年引入中棉12号,经试验示范,1990年大面积推广。

栽培技术改进较多。50年代中期改点播为条播,增加皮棉产量。60年代初改直播为营养钵育苗移栽以提早季节。1984年制订棉花育苗移栽“双百”(亩、斤)皮棉栽培模式,在黄岩、椒江、临海、温岭等县市推广1.8万多亩,平均亩产皮棉107公斤,比其他棉田增产44%。并改棉、粮(肥)单一套种为棉、粮、经多种作物间套种,以提高经济效益。1984年黄岩县卷桥乡707亩棉花间套种蔬菜,其收入比棉粮单一套种高出1倍多。1985年总结群众经验制订出棉田套种菜类亩产双百(市)斤棉千元钱栽培模式,1985-1986年在5个产棉县市约3万亩面积示范,19869120亩皮棉亩产100.29公斤,亩产值1006元,两年共增值1082万元。三门县沿赤乡跃进村于1984年推广棉花地膜覆盖250亩,平均亩产皮棉90公斤,较不覆盖地膜的增产1-2倍;其中30亩原是不长草涂地,平均亩产皮棉75公斤。1985年,全区推广地膜覆盖4000多亩。

常见病有炭疽病、立枯病、红腐病等,经选种与药物防治,一般危害不重。70年代初,自外地调运棉籽时带入棉花枯萎病,扩大蔓延。棉虫主要有地老虎、棉蚜、棉叶蝉、棉蓟马、棉铃虫、红铃虫、红蜘蛛、造桥虫、野蛞蝓、斜纹夜蛾、金刚钻等。其中斜纹夜蛾为突发性虫害,临海县19641972年二次大暴发,三门县1973年秋大暴发,虫量多,为害广,政府发动群众突击围歼,得以控制。1960年,临海县自湖北引入金小蜂,繁殖至200多万只,放入9500多间棉仓中防治红铃虫,效果良好,比同期红铃虫为害率减轻50%60年代中期,黄岩县首先在葭沚(现属椒江市)设棉花病虫测报站,掌握病虫发生情况,及时指导防病治虫用药。棉区认真执行以防为主,农业防治与化学农药防治相结合,以多种农药配用、兼用与交替用药相结合,做好保苗、保蕾、保铃各环节,棉花病虫为害率显著降低。

二、麻

主要有苎麻、黄麻(俗称络麻)。70年代中后期社员自留地曾种植少量大麻。

苎麻 系农家传统织麻布、结鱼网原料。天台、临海、三门3县为浙江省苎麻重点产区,尤以天台南山苎麻称著。1949年,全区种植9200亩,亩产46公斤,总产量421吨。1957年种植面积增至1.13万亩,总产590吨。1959-1962年,粮食困难,改麻种粮,种植面积、产量下降。1963-1970年,苎麻生产回升,种植面积在1万亩左右,常年产量400-500吨。1971-1984年,苎麻生产不断下降,1984年种植3500亩,总产69吨。 1985年开始,国际市场苎麻纤维需求量增多,价格猛涨,苎麻生产迅速回升。仙居、天台等县自湖南省引进苎麻种子进行繁殖。1986年苎麻种植面积超过2万亩,1987年达3.4万亩,总产2232吨,为历史最高年份。后因苎麻滞销跌价,生产下降。1990年仅种植4500亩,总产192吨。苎麻品种有铁麻、黄麻、白麻、青麻等,铁麻栽培较广,产量较高,白麻品质较好。80年代中期,引入湘苎1号、芦竹青、黑皮蔸等,麻皮纤维厚而柔软,产量比本地品种高。

黄麻 俗称络麻,原为纺麻绳、编麻袋传统原料。1949年种植1.56万亩,产量2006吨。1952年,种植面积增至1.87万亩,并提倡匀株密植,提高产量与品质,总产2882吨。1954-1960年,种植面积维持在0.8-1万亩间,年产约1000-1500吨。随着塑料化工的发展,原以黄麻为原料的产品逐步以尼龙、塑料丝取代,黄麻需要量减少,种植面积下降。1990年,仅种植600亩,总产118吨。黄麻品种,原为圆果种黄麻。50年代初曾引入长果种黄麻及洋麻(属锦葵科)试种,产量均高于圆果种,后因发生炭疽病而停止种植。

三、油料

食用油料主要有油菜籽、花生、芝麻等。民国21(1932),台州以花生种植面积为最大,其次为油菜籽、芝麻。花生一般亩产在30公斤左右,高者达90公斤。油菜籽亩产10-15公斤。芝麻亩产20-30公斤。

油菜籽 明、清时已作为供点灯和食用油料栽培01949年种植4.55万亩,亩产23公斤,总产1042吨。1959年增至18.19万亩,亩产41.5公斤,总产7544吨。后因产量低,栽培面积下降。“文化大革命”期间,面积降至1万亩左右,产量在400-600吨上下。1978年回升至8.56万亩,总产4141吨。1980年种植9.86万亩,总产6556吨。80年代引进推广九二油菜13系等高产良种,实行壮苗移栽与科学施肥等综合配套技术措施,产量显著提高。1981年种植11.68万亩,总产8250吨,创历史最高纪录。1985年亩产102公斤,比50年代初增长3倍多。1986年后,种植面积减至3万亩左右。1990年种植3.14万亩,总产3003吨。

花生 1949年种植1.09万亩,总产946吨。1957年增至1.52万亩,总产1202吨。1960年开始下降。60-80年代种植面积一般在5000-7000亩之间,产量在400-700吨左右。1990年播种面积6000亩,总产532吨。天台、仙居、临海3县市种植面积占全区90%以上。

芝麻 1949年种植2300亩,总产72吨。1957年增至3800亩,总产79吨。1960年以后面积降至千亩以下。1980年开始回升,1981年增至5700亩,总产119吨,为最多年份。1990年,种植1000亩,产量50吨。

四、茶叶

始植于汉,闻名于唐宋。天台华顶山云雾茶、万年山紧手茶屡载史册。据《天台山全志》等记载,东汉末至三国吴赤乌年间,道教丹鼎派二祖葛玄曾在天台华顶山植茶。后人传归云洞旁为当年“葛仙茶圃”所在。《临海县志》亦载“汉时,葛玄植茗于盖竹山(今属临海市汛桥镇)”。南朝陈时,智凯在天台山创佛教天台宗,提倡饮茶养生,茶叶生产渐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804),日本最澄禅师来天台山取经,次年带去茶籽在日本播种,成为日本种茶先导。此后,日本高僧圆珍(814-891)在《行历抄》中称“天台山云雾茶园遍山皆有”。南宋时,日本荣西禅师两次至天台山参学法华教义,并考察种茶、采制方法,调查民间饮茶习俗,回国时携去大量茶籽,分种在近江(今滋贺县)、肥前(今佐贺县)等地,并著《吃茶养生记》,被尊为日本茶祖。宋桑庄《茹芝续谱》称:“天台山茶有三品,紫凝为上,魏岭次之,小溪又次之。”明清时期,茶叶生产已遍及台州各地。明王士性《入天台山志》载有“桃花坞俪仙屋头种桃干树、茶十畦”。僧传灯《天台山方外志》载:“石桥诸山近亦种茶。”民国21年(1932),天台、仙居、临海、黄岩、温岭5县共有茶园3.5万亩,产茶1.1万担。28年,省农业研究所在天台县分设特约示范茶园,实施合理经营,供茶农观摩。当时宁、绍、台各县茶叶以绍兴平水镇为集散地,统称平水茶,年产约20万担,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一半多,其中以天台县为最多。后因战乱,生产下降。1949年,全区茶园面积仅1.45万亩,产茶249吨。

50年代,茶园经垦复、改造与发展,产量不断提高。1959年回升至2.61万亩,产茶918吨。此后因粮食紧张,毁茶种粮,茶园面积减少,1962年尚存1.93万亩,产茶314吨。1963年开始,国家收购毛茶时给予化肥、粮食奖售,扶持茶叶生产。1970年茶园增至12.02万亩,产茶819吨。70年代建立茶叶生产基地,改进栽培技术,重视采养结合,推行茶园密植与种绿肥培养地力等措施,生产发展较快,茶园面积达15万亩以上。1980年达15.26万亩,产茶3607吨,1982年产量增至5152吨。1984年改茶叶为三类商品,停止收购补贴,茶叶生产有所下降。临海县率先建立云峰茶叶公司,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其他县市相继效法。1988年茶叶产量增至5338吨,为历史最高年份。后因市场疲软,效益下降,1990年有茶园面积11.76万亩,产茶4209吨。临海、仙居、天台、三门、黄岩等县市为主要产茶区,温岭县次之。

茶种,临海县茶农过去用压条、扦插方法选育出藤茶、水古茶等地方品种。l958年开始,临海、天台、仙居等县陆续引入福鼎白毫、鸠坑、迎霜等30多个品种。1979年,临海县被列为省茶叶良种繁育基地县,至l990年,累计短穗扦插面积542亩,共繁育良种茶苗4049.3万株。

茶种引种情况

品种名称

引进年份

引进地区(单位)

栽种地点

福鼎白毫

1958

福建

临海、仙居、天台、黄岩、三门、温岭等县市

政和大白茶

1958

福建

临海市特产场

黄梭

1958

福建

临海市特产场

毛蟹

1958

福建

临海、黄岩、温岭等县市

梅占

1958

福建

临海市特产场

大红袍

1958

福建

临海、天台两县市

格早

1958

中国茶科所

临海市特产场

竹枝春

1975

中国茶科所

临海市国庆、东塍、涌泉等地

福云6号

1979

福建

临海、温岭两县市

福云7号

1979

福建

临海市国庆村

槠叶齐

1979

湖南

临海市国庆、特产场、涌泉等地

湘波绿

1979

湖南

临海市国庆、特产场、涌泉等地

龙井43

1975—1980

中国茶科所

临海、仙居、黄岩、天台等县市

菊花春

1975—1980

中国茶科所

临海、仙居两县市

祁门槠叶种

1979

中国茶科所

临海、仙居、天台3县市

龙井长叶

1980

中国茶科所

临海、仙居两县市

碧云

1980

中国茶科所

临海、黄岩两市

紫笋

1980

中国茶科所

临海市南屏山、黄金岙、黄家山、后山等地

鸠坑群体种

1958

杭州茶叶试验场

台州各县市

铁观音

1963

福建崇安

天台县

乌牛早

1963

永嘉

天台县

翠峰

1968

杭州茶叶试验场

临海市特产场、南屏山

浙农ll3

1979

浙江农业大学

临海市黄家山、涌泉、小芝等地

续表

品种名称

引进年份

引进地区(单位)

栽种地点

浙农l2

1979

浙江农业大学

临海市黄家山、涌泉、小芝等地

浙农l38

1979

浙江农业大学

临海市黄家山、涌泉、小芝等地

迎霜

1979—1980

杭州茶叶试验场

临海、仙居、黄岩、天台等县市

劲峰

1979—1980

杭州茶叶试验场

临海市

福云922

1979一l980

杭州茶叶试验场

临海市

青峰

1980

杭州茶叶试验场

临海市涌泉、国庆等地

碧云

1980

杭州茶叶试验场

临海市涌泉、国庆等地

福云ll—35

1980

杭州茶叶试验场

临海市涌泉、国庆等地

福云8—16

1980

杭州茶叶试验场

临海市涌泉、国庆等地

茂绿

1980

杭州茶叶试验场

临海市小芝茶场

鸠坑原种

1980

淳安

仙居县苗辽林场

鸠坑大叶种

1981

杭州茶叶试验场

临海市南屏山

木禾种

1987

东阳

仙居县苗辽林场

栽培技术,50年代开始自零星丛栽发展至等高条栽密植茶园;扩大良种茶园;改茶园不施肥为有机肥、无机肥并用,氮磷钾配合;初步建立茶园病虫测报网,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按标准及时分批留叶采摘等,逐步更新与复壮低产茶园。1990年良种茶园已占茶园总面积的1/3。

茶叶加工,1958年开始,由手工生产烘青毛茶逐步转为机械生产炒青与烘青。1978年7月始建台州茶厂,以炒青原料生产眉茶和茉莉花茶。此后,临海、三门、仙居、天台、黄岩等县相继建起精制茶厂。l990年,全区有精制茶厂l8家,年加工量在4000吨以上,出口创汇400多万美元。

主要名茶有临海蟠毫、华顶云雾、仙居碧绿。

临海蟠毫l979--1982年由临海特产场采摘创制,主产云峰山、羊岩山。形状蟠曲如螺,银毫披身,冲泡时白毫上下翻滚,似雪花飞舞,而后芽头鼎立,汤色清绿,清香宜人。1985年获省优质名茶证书。l986年取得全国名茶称号。l988年生产蟠毫精晶2500公斤,1990年生产5104公斤。

华顶云雾茶又称天台山云雾茶,系全国古老名茶之一。l965年前手工炒制,1965—1977年改为机械生产,l978年恢复手工炒制。外形紧细弯曲,芽毫壮实显露,色泽翠绿有神,香气浓郁持久,滋味浓烈鲜爽,为高山云雾茶叶的珍品。产天台山诸峰,以华顶西茅蓬、大悲庵、归云洞出产者特佳。年产量在3000公斤左右。

仙居碧绿 又称碧青,产括苍山望海尖、白峰尖、天顶尖、大雷尖与丁辽尖“五尖”群山环抱的山谷之中。1978年由苗辽林场采摘创制。茶芽细曲,翠绿油润,幼嫩显毫,泡开后朵朵齐匀,幽香浓郁,甘醇鲜爽,色、香、味、形俱佳,1981年被列为浙江名茶。1990年生产精品4250公斤。

五、蔬菜

本世纪50年代,全区种植蔬菜6-8万亩。60年代中期,在县城及较大集镇建立常年蔬菜生产基地,引进番茄、甜椒、结球白菜、四季豆等良种,推广地膜覆盖栽培及2.4D化学调控等栽培新技术。80年代,在县市近郊确定季节性的蔬菜集中生产面积,称为“二线”蔬菜基地。冬春菜以榨菜、花芥菜、蒜苗等腌制加工菜类为主;春夏菜以青菜、包心菜、番茄等为主;夏秋菜以冬瓜、茭白为主。在农田种植结构调整中,利用冬种绿肥、麦类行间及棉田前后期空间,间套榨菜、花芥菜、大白菜、番茄、早熟四季豆等蔬莱。1984年在越冬作物中间套种各类蔬菜28万亩。1986年棉田间套种各类蔬菜1.66万亩,生产蔬菜4.15万吨。80年代中后期,蔬菜生产向优质高产发展,栽培技术也逐渐由地膜覆盖栽培发展至小棚、大棚栽培。1990年,蔬菜播种面积达26.48万亩,总产67.63万吨。其中基地面积9096亩,地膜覆盖面积7458亩,小棚面积1014亩,塑料大棚面积5.2万平方米。山区利用气候差,开辟高山蔬菜基地,种植甜椒等1450多亩,补充平原秋淡季蔬菜供应。

1985年,临海县根据外贸出口需要,自美国引进芦笋种植成功。1986年发展至3500亩,总收购量308.2吨,全部加工成罐头。1987年出口芦笋罐头530吨,成为全国芦笋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地方名特蔬菜,有仙居黄花菜、三甲榨菜、玉环剪豆、大溪芋头、蒋山蕌头、沙埠莳药、高洋香葱、三门红辣椒、温岭山下咸菜等。黄花菜为仙居县传统名特干菜。明万历《仙居县志》载:“金针即萱草也,生于山者曰鹿葱,植于家者曰金针。”早年多在地头园角零星种植。1965年引入大批苗种成片栽植。80年代初,怀仁、大战、官路、皤滩等乡已具生产规模。1985年,仙居县以“仙居花”为主栽品种,种植11885亩,产量507吨,居全省第二位,产品内销10多个省市,外销香港、东南亚和日、美等国,为全国14个黄花菜出口基地县之一。80年代后期种植减少,1990年产黄花菜54吨。

六、食用菌

南宋庆元六年(1200),临海谢深甫出任右丞相,直至其孙女谢道清为理宗皇后的数十年间,因谢氏家族酷嗜家乡菌菇,台州菌蕈入贡朝廷,台蕈由此出名。淳祐五年(1245),仙居陈仁玉著《菌谱》,记载11种野生菌蕈的生态、习性及食用方法等。菌菇生产长期停留在半野生状态之中。本世纪60年代,曾人工栽培黑木耳。1970年开始,黄岩县三甲、洪家、院桥等地建立菌种场,人工栽培蘑菇。70年代中期,三甲菌种场采用木屑、棉花籽壳、糖蔗渣等栽培食用菌获得成功,在省内外推广应用。各县市相继发展人工栽培猴头菇、平菇、灵芝、香菇、金针菇、木耳、草菇等。1984年后,开发竹荪人工栽培技术。l990年,生产各类鲜菇8828吨,产值2845.73万元,加上部分加工增值,合计食用菌总产值4000万元。全区各地常年有干、鲜菇应市,并有香菇、竹荪等出口外销。

七、席草

席草,又称灯芯草。明万历《黄岩县志》载;“灯芯草,细圆者可为席。龙须草可为履”。主要分布黄岩、临海、温岭、三门等市县。l949年种植5000亩,l954年增至l.2万亩,50年代末降至2000亩左右。l985年达l.66万亩,产量1.05万吨。1990年1.2万亩,产量7417吨。席草制品有草席、草帽、枕席、坐垫、地毯、蒲扇、拖鞋、芒芯等十几种,花色品种上百个,为温黄平原大宗土特产之一,运销国内各地。l987年,黄岩县引进染土席草,开办机织草席厂,建出口商品基地,生产榻榻米(草席)出口日本。

八、烟叶、药材

烟叶 明代开始种植烟叶,加工土烟丝自用或少量销售。民国32年(1943),黄岩县种植6573亩。l949年全区种植1400亩,l951年种植3200亩,l956年后降至千亩以下。1977年,只有仙居、天台2县少数农民在自留地上种植。

药材分布在山区、半山区,栽培面积不稳定。l986年为l.03万亩。以后逐年减少,1990年仅3000亩。主要有乌药、何首乌、玄参、白术、白芍、生地、山药、茯苓、荆芥、黄连、玉竹、金银花等。80年代后期,推行杉木林下套种川黄连。仙居白术、天台乌药、温岭荆芥出口东南亚。

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

表1

年 份

棉 花

苎 麻

络 麻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1949

6.07

516

0.92

421

1.56

2006

1950

5.12

491

0.82

367

1.53

2071

1951

4.90

493

0.81

386

1.18

1580

1952

6.52

457

0.90

476

1.87

2882

1953

6.60

477

0.91

552

1.15

1671

1954

5.77

647

1.OO

718

0.88

1345

续表

年份

棉 花

苎 麻

络 麻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1955

5.41

800

0.94

556

0.94

1357

1956

4.25

585

0.95

521

0.86

1234

1957

4.41

1152

1.13

590

0.87

1334

1958

5.O5

1367

0.85

502

1.04

1300

1959

13.13

3390

0.74

432

1.45

1831

1960

10.67

2017

0.70

285

1.10

971

1961

6.86

1401

0.39

163

0.51

566

1962

7.40

1409

0.35

137

0.57

571

1963

8.40

3143

0.39

139

0.45

592

1964

10.75

4015

1.32

363

0.45

527

1965

11.22

4858

1.22

424

0.47

665

1966

9.60

4427

1.O9

474

0.40

607

1967

9.22

3880

1.O8

399

0.35

516

1968

9.84

4421

1.OO

424

0.35

518

1969

10.Ol

4835

1.Ol

494

0.48

632

1970

9.86

4321

0.94

525

0.38

695

1971

9.O3

4133

0.86

420

0.45

599

1972

10.49

3631

0.79

401

0.54

940

1973

9.46

3753

0.77

381

0.58

895

1974

9.48

3871

0.75

349

0.75

1299

1975

9.56

2534

0.72

287

1.Ol

1254

1976

8.42

2688

0.69

229

0.32

409

1977

8.43

3151

0.64

241

0.18

274

1978

8.O8

3605

0.52

263

0.23

300

1979

8.47

4254

0.90

222

0.25

570

1980

8.62

4152

0.62

183

0.16

367

续表

年份

棉 花

苎 麻

络 麻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1981

9.26

3936

0.63

139

0.17

425

1982

10.08

4713

0.58

124

0.16

460

1983

9.35

5934

0.36

76

0.22

503

1984

10.33

7876

0.35

69

0.20

522

1985

9.41

5046

0.70

127

0.21

527

1986

8.25

5726

2.86

1018

0.15

345

1987

8.11

5337

3.40

2232

0.10

211

1988

7.74

3924

1.57

1087

0.07

159

1989

6.62

2220

0.77

355

0.O6

120

1990

7.83

2106

0.45

192

0.O6

118

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与产量

年份

油菜籽

花生

芝麻

茶叶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1949

4.55

1042

1.O9

946

0.23

72

1.45

249

1950

4.94

1254

1.O3

928

0.29

90

1.66

355

1951

4.69

1265

1.O2

966

0.29

93

1.67

422

1952

4.99

1616

1.O3

1104

0.30

104

1.68

438

1953

3.59

1462

0.98

1031

0.18

53

1.76

410

1954

1.72

566

0.88

739

0.17

64

1.81

456

1955

4.96

1887

0.96

1083

0.17

61

1.87

457

1956

5.39

2035

1.41

783

0.27

77

2.O2

537

1957

7.95

2492

1.52

1202

0.38

79

2.16

593

续表

年份

油菜籽

花生

芝麻

茶叶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1958

5.95

2093

0.93

824

0.31

63

2.58

807

1959

18.19

7544

1.15

976

0.18

92

2.61

918

1960

8.26

2507

0.66

400

0.12

87

2.75

715

1961

3.67

912

0.60

393

0.02

15

2.48

315

1962

2.50

696

0.80

377

0.O4

11

1.93

314

1963

2.90

654

0.69

567

0.08

44

2.11

354

1964

2.47

971

0.78

719

0.12

47

3.01

386

1965

1.77

701

0.71

754

0.O9

44

4.10

368

1966

1.17

472

0.72

582

0.O6

15

4.70

419

1967

1.16

512

0.61

428

0.O6

14

5.36

462

1968

0.98

598

0.45

357

0.O5

39

6.62

506

1969

1.Ol

547

0.57

616

0.05

24

10.03

664

1970

1.O6

592

0.60

543

0.04

32

12.O2

819

1971

0.88

629

0.58

472

0.04

13

16.76

1055

1972

0.91

481

0.48

515

0.O3

17

17.58

1269

1973

0.50

254

0.50

481

0.03

23

14.62

1316

1974

1.19

647

0.55

715

0.O3

25

18.58

1574

1975

0.96

425

0.57

604

0.Ol

6

16.99

1702

1976

0.89

393

0.63

627

0.02

17

16.71

1958

1977

0.99

446

0.55

606

0.02

18

15.57

2221

1978

8.56

4141

0.57

624

0.O3

27

16.65

2899

1979

8.99

5251

0.67

738

0.O6

12

16.30

3101

1980

9.86

6556

0.92

788

0.13

81

15.26

3607

1981

11.68

8250

0.74

719

0.57

119

15.33

4211

1982

6.77

6684

0.70

641

0.12

69

15.62

5152

1983

7.17

5279

0.60

469

0.O8

43

15.63

4623

续表

年份

油菜籽

花生

芝麻

茶叶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面积

(万亩)

产量

(吨)

1984

5.94

5454

0.62

519

0.O6

39

14.72

4363

1985

6.89

7012

0.77

590

0.11

58

14.04

4126

1986

7.08

6719

0.72

614

0.12

57

13.44

4353

1987

3.75

2897

0.67

703

0.12

59

13.O0

4472

1988

2.34

2048

0.68

502

0.11

58

12.69

5338

1989

2.90

2402

0.63

574

0.O9

50

12.47

4658

1990

3.14

3003

0.60

532

0.10

50

11.76

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