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旱 灾

发布日期:2019-01-14 16:3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唐大历四年(769 黄岩县大旱。

会昌五年(845 台州旱。

宋元祐二年(1087 旱。

绍兴二十四年(1154 四至九月无雨,五谷无收,人多流亡。

隆兴二年(1764 春旱。

乾道六年(1170 台州旱。

乾道九年(1173 久旱,无麦苗。

淳熙元年(1174 台州旱。

淳熙七年(1180 四至九月大旱。

淳熙八年(1181 旱。

淳熙九年(1182 春旱。

淳熙十四年(1187 五月旱,至九月始雨。

绍熙四年(1193 夏旱,六至八月无雨。

嘉泰元年(1201 旱。

嘉定七年(1214 临海县大旱,麦无收。

嘉定八年(1215 春旱,至八月始雨。岁大饥。

嘉定十四年(1221 大旱。

绍定二年(1229 夏旱。

嘉熙三年(1239 夏大旱。

嘉熙四年(1240 夏旱,饥荒严重。

兀大德七年(1303 旱。

大德十年(1306 旱。

大德十一年(1307 大旱,四至八月无雨,人相食。

至正二年(1342 春夏无雨,大饥荒。

至正十二年(1352 四至七月大旱。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 夏秋大旱。

永乐二年(1404 春夏旱,麦无收。

永乐三年(1405 春夏旱。

永乐十一年(1413 大旱,五至六月无雨,稻禾尽枯。

宣德四年(1429 秋,临海县大旱,庄稼受灾。

宣德七年(1432 黄岩县干旱,饥荒。

宣德九年(1434 夏秋大旱。

正统元年(1436 春,黄岩县大旱。

正统三年(1438 临海县大旱,秋粮无收。

正统五年(1440 临海、天台、黄岩等县大旱。

正统十年(1445 久旱。

成化十三年(1477 水旱相继。

成化十九年(1483 太平县旱。

成化二十二年(1486 春夏无雨,饥荒。.

成化二十三年(1487 黄岩县大旱,饥荒。

弘治十一年(1498 夏大旱。

正德三年(1508 夏旱。

正德五年(1510 夏旱。

嘉靖五年(1526 大旱,人食草根,死者众多。

嘉靖二十年(1541 六月,大旱。

嘉靖二十四年(1545 四至六月大旱,各县俱荒。

万历五年(1577 春,黄岩县旱。

万历九年(1581 旱。

万历十七年(1589 旱。

万历十八年(1590 五至六月大旱。

万历二十一年(1593 无雨,饥荒。

万历二一十六年(1598 大旱。

万历三十年(1602 六月旱。

万历三十三年(1605 至三十七年(1609)连旱5年,井泉皆涸.

万历三十九年(1611 三至五月无雨。

万历四十七年(1619 五至七月旱。

崇祯六年(1633 临海县大旱,民食草根树皮。

崇祯九年(1636 天台、宁海等县大旱。

崇祯十四年(1641 大旱,民食树皮草根。

清顺治三年(1646 三至五月大旱,苗尽枯。

顺治八年(1651 大旱。

顺治十一年(1654 天台、临海2县大早。

顺治十七年(1660 天台县旱,居民采旅充饥。

顺治十八年(1661 大旱。仙居县五至十月无雨,颗粒无收,民食草根。知县不加贩济,反而加重赋役,居民外流,城中仅存10余户。

康熙元年(1662 春、夏早。

康熙四年(1665 夏旱。

康熙五年(1666 秋早。

康熙八年(1669 夏早。

康熙十年(1671 临海、宁海、天台、仙居等县旱。

康熙十二年(1673 仙居县大早,五月中旬至十二月初无雨,五谷无收。

康熙十八年(1679 临海县夏旱,黄岩、太平、仙居3县秋早。

康熙二十年(1681 久早,井泉干涸。

康熙二十一年(1682 夏早。

康熙二十二年(1683 五至六月旱。

康熙三十五年(1696 四月大早,至六月始雨。

康熙四十二年(1703 太平县大旱。

康熙四十五年(1706 五至七月无雨,大旱。

康熙四十六年(1707 五月旱。

康熙四十九年(1710 临海、仙居等县大旱。

康熙五十二年(1713 五至七月无雨,大旱。

康熙五十三年(1714 六月,临海.、黄岩等县旱。

康熙六十年(1721 六至八月无雨,大旱,井泉尽涸,晚稻颗粒无收,饥荒严重。

雍正元年(1723 临海、宁海、天台、黄岩等县大旱,麦禾无收,饥荒。

乾降十一年(1746 六月,临海县大旱。

乾降十六年(1751 大旱,禾无收,民食草根。

乾降二十一年(1756 临海县早。

乾降二十六年(1761 天台、临海等县早。·

嘉庆八年(1803 临海县旱。

嘉庆九年(1804 临海县早。

嘉庆十二年(1807 三月,玉环厅早,五月又旱。

嘉庆十三年(1808 夏旱。

嘉庆十六年(1811 玉环厅夏大旱,仙居县秋旱。

嘉庆十七年(1812 夏早。 嘉庆十八年(1813 玉环厅秋早,至十一月始雨。

嘉庆二十五年(1820 大旱。

道光元年(1821 秋,临海、黄岩、太平、夭台等县大早。

道光十二年(1832 仙居县大旱。

道光十三年(1833 玉环厅春旱。

道光十四年(1834 夏旱。

道光十五年(1835 黄岩、太平、仙居等县夏旱,五至七月无雨。 道光十六年(1836 夏旱。 道光十九年(1839 秋旱。 道光二十六年(1846 大早。 道光三十年(1850 太平、玉环等地旱。 咸丰四年(1864 太平县旱,九月至次年三月无雨,沿海大饥荒。 咸丰十一年(1861 太平县秋旱。

光绪五年(1879 六月,临海县旱。

光绪十五年(1889 临海县夏旱。 光绪十八年(1892 夏秋,临海、宁海等县大旱。 光绪十九年(1893 五月,太平县旱。

光绪二十年(1894 太平县旱,七至十月无雨。

光绪二十一年(1895 六月,太平县大旱。

光绪二十六年(1900 夏,临海县大旱,稻枯死。

光绪三十年(1904 夏,临海县旱,大荒。

光绪三十三年(1907 临海县六至八月无雨。

中华民国时期

2年(1913 天台、玉环等县大旱,69月无雨。

14年(1925 仙居县大旱,五谷无收。

15年(1926 仙居县大旱,5-7月无雨。

17年(1928 黄岩县春旱,至立夏后5日始雨,早稻无收。

18年(1929 大旱。天台、黄岩、宁海等县春旱,45月不雨。临海、温岭、玉环等县夏秋间大旱。仙居县58月不雨。

21年(1932 仙居县大旱。 23年(1934 夏,温岭县大早,受灾15万亩,重灾区颗粒无收。黄岩、仙居、天台等县夏秋大旱,稻田龟裂。

25年(1936 夏,黄岩、玉环等县久旱,禾苗焦枯。

26年(1937)天台县大旱。

29年(1940 夏秋,温岭、黄岩、玉环等县久旱不雨,江河干涸,稻田龟裂,禾稻枯萎(1942)台县79月干旱,稻田龟裂,粮食大减。临海县冬旱,井多干涸。

33年(1944)夏秋大旱,田龟裂,晚稻歉收。

34年(1945 温岭县春旱,早禾歉收,夏、秋旱情继续,河水干涸,晚稻歉收。临海、三门等县夏旱。

36年(1947 大旱。黄岩县7月后50余天不雨,受灾55.4万亩,晚稻损失45成。临海县受旱45万亩,损失中稻6成、晚稻3成、杂粮5成。温岭县22.6万亩晚稻受旱减产5成以上。玉环县受旱9万余亩。天台县受旱3.37万亩,粮食约减产5成。三门县旱。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1951 56月干旱。黄岩县受旱20万亩,成灾7万亩。临海县大田、城郊等地稻苗枯死。仙居县朱溪、十三都及温岭县温西山区受旱。

1953 78月,天台县连旱60天,三门县浬浦连旱83天。全区受旱106万亩,其中减产2成以上54.2万亩、枯死无收1.6万亩。

1954 8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干旱,仙居县50天无雨,受旱面积14万亩。黄岩县受灾3万亩。玉环县受灾2.5万亩,减产4成以上。温岭县受灾6.1万亩。

1955 临海县夏旱,大石、城西、双港等山区旱50多天,受旱26万亩,严重减产8万亩。天台县秋旱,受旱且万亩。黄岩县秋、冬旱,受旱12万亩,减产1.52成。

1956 6月中旬至7月底,全区受旱101万亩。三门县受旱10.46万亩,沿赤乡连旱69天,造成沿海海潮倒灌,1.4万余亩水稻基本无收。 19576月下旬至8月初,全区受旱面积68万亩。临海、天台、仙居3县尤重。临海县受灾26.7万亩,其中成灾9.7万亩;天台县受灾16.5万亩、仙居县6万亩,黄豆枯干,玉米不能下种,继发多种病虫害。

1959 719日至828日不雨,局部地区旱灾。临海县受旱农田15万亩,黄岩县受旱6万亩,减产23成。

1960 6月中旬至7月底,高温无雨,临海、黄岩、温岭、天台等县干旱,受灾53.5万亩,部分桔树卷叶落果。

1961 6月中旬至8月下旬无雨,水库、河道干涸,全区受旱165.82万亩,成灾130.76万亩。黄岩县成灾28.4万亩,损失粮食3050万公斤。

1962 11月至次年4月中旬,全区冬春连续干旱,雨量极少(黄岩县99毫米、仙居县97毫米),春粮减产2成以上。

1964 6月下旬至9月,全区久晴不雨,受旱56.2万亩,其中天台、仙居2县受旱35.6万亩。

1966 78月局部旱。三门县受旱6.5万亩,6000亩晚稻无法下种。天台县受旱3万亩,减产粮食150万公斤。

1967 6月下旬至11月上旬,连续干旱100天以上,水库、河道干涸,长潭水库4.5亿立方米蓄水耗竭,采用飞机人工降雨救灾。全区受旱137. 3万亩,成灾122万亩,其中无收62.6万亩。

196813日至318日,临海县连旱78天,灵江咸水上溯石鼓渡附近,马头山处江水含盐量0.3%以上,两岸6.6万亩绿肥受害,2.2万亩枯死。

1970 720日至91日不雨。临海县受旱农田12.5万亩,其中2.5万亩晚稻不能下种。天台县万余亩晚稻田缺水改种玉米,受旱减产粮食200万公斤。

1971 全区春、夏、秋连旱,尤以夏旱为最重,9月下旬始下大雨。临海县受旱农田23万亩,其中3.7万亩无收,晚稻改种耐旱作物9.6万亩,18个乡吃水困难。三门县旱9.8万亩,其中2.6万亩无收,减产粮食551万公斤。天台县早13万亩,其中1.5万亩无收。黄岩县旱14.4万亩。温岭县旱13.47万亩。玉环县夏秋连旱85天,受旱4万亩,减产粮食250万公斤。

1976 78日至831日,玉环县连续干旱55天,受灾10.5万亩。

1978 68月,持续高温干旱。临海县连旱57天,受灾农田12万亩。仙居县受灾14万亩。三门县受灾7.84万亩,有2.72万亩基本无收。天台县受灾4.6万亩,早稻减产20%。黄岩县桔树受旱落果,损失2成以上。玉环县受灾5.9万亩。

1979 57月干旱,911月又旱。全区受旱农作物53万亩,4万余亩基本无收。

1983 718日始,持续高温干旱23天,全区受旱7874万亩,其中水稻受旱43.79万亩(枯苗1.92万亩、难以下种4.13万亩);旱地作物受早34.95万亩,枯苗无收10万亩。.

1985 41日至728日干旱,全区受旱作物72.6万亩,其中水田52.96万亩、旱地19 64万亩,3.8万亩基本无收。

1986 6月下旬至8月下旬,高温干旱。全区受旱93.01万亩,其中水田4566万亩、早地47.35万亩,基本无收8.92万亩。玉环县连旱80多天,粮食减收2.2万吨,85%人口饮用水艰难。仙居县人工降雨(发催雨炮弹37枚),旱情稍有缓和。

1988 627日至728日,高温干旱,全区受旱农作物99.53万亩。临海、仙居、夭台、三门4县市受旱面积达总面积的81%925日至1230日,97天雨量不足20毫米,为1949年以来最严重的秋冬连旱,冬小麦出苗率低,生活用水与工业用水困难,火灾频繁。椒江市绿肥枯死面积近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