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多年平均自产淡水资源总量91.3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70.30亿立方米,占77%;地下水21.01亿立方米,占23%。1990年,人均水资源量1771立方米,低于全省与全国水平;每平方公里水资源占有量97万立方米,亩均耕地水资源占有量3732立方米,略高于全省水平。
多年平均入境水量5.56亿立方米。其中,自缙云县入境1.52亿立方米,自磐安县入境3.80亿立方米,自新昌县入境0.11亿立方米,自宁海县入境0.13亿立方米。除流入东海水量外,全区出境水量3.76亿立方米。其中,流入宁海县2.09亿立方米,流入新昌县1.02亿立方米,流入永嘉县0.65亿立方米。
1990年,水利工程总供水量20.96亿立方米。其中,农业供水17.25亿立方米,工业供水2.47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1.24亿立方米。按保证率90%计算,全区国民经济用水缺3.10亿立方米,海岛与海滨地区尤为突出。
一、地表水
地表河川径流量主要由降水形成。多年平均径流深960毫米,多年平均流量90亿立方米。按保证率50%、75%、90%计算的年径流量分别为86.4亿立方米、68.4亿立方米和53.9亿立方米。
河川径流时空分布规律与降水基本一致,但其不均匀性更大。年径流深度,一般山区大于平原,由西向东递减,南北各有差异,沿海岛屿最小。年径流深度变化幅度在400—1600毫米之间。高值区的括苍山1600毫米左右,天台山1300毫米,天台、仙居两县山间盆地约700—800毫米。沿海岛屿为低值区,大陈岛最低,仅400毫米。径流月际变化同降水相似,成双峰型,且比降水变化更为剧烈。两个顶峰出现在5—6月梅雨期与7—9月台风雨期,枯水期在冬季11月至次年2月。历年最大径流量是最小径流量的3—4倍,径流量变差系数0.35左右。
二、地下水
全区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21.01亿立方米,占全省地下水总资源量的15—56%。区境西北部山间谷地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为18.7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的89%,含水层为第四纪全新统冲积、洪积砂砾层,均为淡水。东南部的温岭、黄岩、椒江等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31亿立方米,占全区地下水资源量的11%,含水层为上更新统砂砾层,埋深约55—120米和100—140米两层,厚度10—40米,其中淡水量1.95亿立方米,微咸水0.36亿立方米。偏枯年(P=75%)地下水资源量一般少于多年平均值的30%左右。枯水年(P=90%)一般偏少于45—55%。全区可开采地下水资源量3.18亿立方米,已开采1.2亿立方米。
地下水径流模数的月际、年际变化同河川径流相似。山区地下水天然资源丰富,但受地质地貌条件控制,分布极不均匀,贮存条件差。平原地下水接受降水补给,并与地表水、灌溉水密切相关。
三、水力蕴藏量
全区水力理论蕴藏量为53.71万千瓦,可开发水力为25.86万千瓦,占蕴藏量的48.4%。如全部开发利用,年可发电8.21亿千瓦时。其中,椒江流域水力蕴藏量为47万千瓦,占全区总蕴藏量的87.51%,可开发水力23.47万千瓦,占全区可开发水力资源的90.76%。上游天台、仙居县境,溪流众多,山高谷深,落差大,可开发水力资源量分别为8.62万千瓦和7.77万千瓦,分别占全区可开发量的33.3%和30%,水力优势明显,均已列为全国首批农村初级电气化试点县。1990年累计,全区已开发水力资源量10.53万千瓦,年发电量2.66亿千瓦时,其中天台、仙居、临海、黄岩4县市水力发电装机均超过1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