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沿海海岸,北起三门县沙柳镇旗门塘,南至玉环县鲜迭镇大岩头村,再经乐清湾东岸向北折至温岭县青屿乡下岩村与乐清县交界,跨三门、临海、椒江、黄岩、温岭、玉环6县市,海岸线原长780公里,80年代中后期调查为630.87公里,占全省大陆岸线总长的28%。20米等深线以内浅海面积达4322.8平方公里,占全省浅海总面积的18%。海湾港口资源、海涂资源、海洋渔业资源、海水盐业资源、海洋能源与海岛资源,均为地方性优势资源。
一、海湾
自北向南,较大海湾有三门湾、浦坝港、台州湾、隘顽湾、漩门湾、乐清湾。
三门湾 位于三门、宁海、象山3县之间,以三门县海域为主体。南起牛头门口,北至宁海、象山两县沿岸,西靠三门县大陆,东连猫头洋。东西宽50公里,南北长55公里,海域面积约540平方公里,陆岸线长303.80公里。万金山、白蛇山、狗山3岛分列湾口,构成3道航门,故名“三门”。湾内水深5—10米,最深处达50米,有健跳港、海游港、旗门港、石浦港等港口,潮间带(海涂)资源丰富。民国5年(1916)3月,孙中山至象山县石浦一带考察,称三门湾为“实业之要港”,列入《建国方略》。
浦坝港 位于三门县东南部,港湾深入内地。东西长19公里,南北宽约5公里,海域面积72平方公里,陆岸线长56公里。扩塘山将港口分割成南北两条水道。南侧白带门水道长5.5公里,宽1.2—2公里,水深4—10米,为出入浦坝港的主航道。北侧牛头门水道,长5.5公里,宽0.45—1.5公里,水深5米。港湾两侧干出滩涂与潮间带(海涂)54平方公里。
台州湾 位于区境中东部椒江口外,系古代断裂河谷的一部分,呈喇叭状。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12公里,喇叭口弧长47公里,海域面积342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米,平坦沙泥质湾底。外有台州列岛、东矶列岛为南北屏障。湾内有浙江中部最大港口—海门港。两岸为宽广的淤泥质滩涂。
隘顽湾 位于温黄平原南部、楚门半岛东北。北靠东浦农场,南通披山洋,东起温岭县石塘山,西至玉环县栈台山,为半圆形沿岸海湾。东西长14.8公里,南北宽14.4公里,海域面积124平方公里。基底以淤泥为主,水深多在5米以内,沿岸滩涂广阔。
漩门湾 位于区境南部玉环岛东北侧,南起西台目鱼屿头,北至干江小观音礁山,西至玉环岛,东至鸡山、洋屿岛,外通披山洋。海域面积35平方公里,陆岸线长43公里。1977年漩门堵港后淤积甚快,湾内水深大多不足2米,港道浅窄,仅宜小船航行。两侧潮间带(海涂)宽广,为玉环县水产养殖的重要区域。
乐清湾 位于区境南部西侧的玉环与乐清两县之间,东北傍靠温岭县,西南连接温州湾,系深入内地的半封闭海湾。南北长47公里,东西宽15公里,海域面积469平方公里,陆岸线长220多公里。湾内水深港阔,岛屿错列。湾东侧有玉环县大麦屿港与楚门港。楚门港在漩门堵口后,因潮水单向进出,沿岸滩涂多有外伸。
二、港口
境内入海河流多,海湾切割深,海岸线曲折率达8.2倍,港口资源密集。据80年代中期《浙江省海岸带资源综合调查报告》,台州沿海有大小港口资源20余处。其中,万吨级以上港口资源有大麦屿港、健跳港,千吨级以上港口资源有海门港、大麦屿小港(1000吨级),500吨级以上港口资源有红光港、钓浜港;300吨级以下有蒲西港、大陈港、黄岩港、江口港、松门港、永安港、石塘港、坎门港、楚门港等。可利用的港口岸线总长33.8公里。港口资源分布均匀,大中小配套,具备建设区域组合港群的良好条件。
海门港 位于椒江入海口处,系不规则半日潮型河口港。潮位平均高4.25米,最高6.22米,平均低潮位0.23米,多年平均潮差4米。与本区沿海南北200海里范围内大小港口均有便捷联系,内河连温黄平原水网,外海通全国沿海港口。港口两侧,小山对峙,称“海门”。牛头颈附近2.7公里岸线前沿水深超过6米,客运码头至1号码头之间前沿水深3—6米,其余岸段水深2米左右。港区水域宽阔,锚地良好。自三江口至牛头颈河段总长12公里,河道顺直,均可开发利用。海门港现由海门、前所、栅浦等港区组成。海门港区长2700米,最大靠泊能力3000吨级,为客、货运输的主要港区。前所港区东起老鼠山,西至汽车轮渡码头,岸线总长约4300米,其中台州发电厂码头岸线1000米,水深条件较好,可靠泊万吨级船舶。栅浦港区距海门港区5公里,港区紧靠黄(岩)海(门)公路,与温黄水系相通,可泊千吨级。
健跳港 位于三门湾内侧健跳江北岸,为规则半日潮港。港口外有大、小狗头山等岛屿,北岸有螺丝山、南岸有圆山等屏障,系三门湾内最好的深水避风港。健跳江呈东西向,长34公里,上游港身宽阔,下游港道窄深,江面一般宽300—500米,最窄处黄门峡宽170米,在健跳镇附近形成深水良港。由于港内呈壶状,水系集雨面积广,潮水容量大,港道冲刷力强,港区水深稳定在5米以上,以9—30米深水区为主。航道水深一般在10米以上,口门处有1.8公里浅水段,水深3—4米,经过疏浚,可通航万吨级以上船舶。港区可利用岸线,自猫头山嘴至锁木渡段,长11.5公里,其中深水岸线长5400米。港口陆域有健跳镇为依托,淡水充裕,具有建万吨级以上泊位的水陆域条件。现为三门、天台两县大宗物资的主要吞吐口岸。
大麦屿港 于乐清湾东侧玉环县境内,为规则半日潮港。港区三面山地环抱,南有洞头县的大、小门岛为屏障,避风条件优越。港内水深大多9—30米,最深处41米。港口自然岸线长24.1公里,近岸水深10米以上可利用岸线17公里,近岸水深20米以上可利用岸线1000多米,可建1—5万吨级以上泊位30多个、10万吨级以上泊位25个。港口深水锚地面积40多平方公里,其中水深20米以上者10多平方公里。港外航道长约12公里,大部分水深15米,仅南爿山以东一段水深11米,最浅的为10.8米。港区水深稳定,底质淤泥,水域条件优越。港区陆域大麦屿以南至长山嘴1.7公里岸段,纵深3公里,为山前淤积平原,其余岸段均筑有堤埝,堤内不远处大部分为高程100—200米的岩岸山丘,堤外岸滩平缓,宽约400—1000米,可以开山填滩,扩展陆域空间。
三、海涂
沿海潮间带(海涂)为台州海水养殖和盐业基地,并为土地开发后备资源。全区淤泥质海岸线长316.73公里,淤涨型海涂面积62.93万亩,稳定型与侵蚀型海涂面积37.05万亩,分别占全区海涂总面积的62.9%和37.1%。淤涨型海涂主要分布在台州湾两岸至温岭县松门一带与漩门湾内,浅滩岸线外移速度一般为每年10米左右,最快可达40米,年淤高3—5厘米,工程促淤年均可提高8—10厘米。稳定型滩涂,主要分布在三门湾、乐清湾等环境隐蔽的基岩港内,淤涨过程较为缓慢。
1949—1990年已围垦海涂40.34万亩。现有高程在理论基准面以上的潮间带海涂资源99.98万亩,约占全省海涂面积的23%。其中岸线至平均海平面海涂30.11万亩。潮间带海涂资源集中分布在台州湾等开敞的河口海湾与三门湾、乐清湾等半封闭海湾内。其中,单片面积在5万亩以上者有蛇蟠涂、北洋涂、金清涂、温岭东涂、隘顽湾片、漩门湾片、漩门口内片,合计60.08万亩,占全区海涂总面积的60%,适于大规模开发。
四、海洋能源
海湾3米以上潮汐能拥有量居全国前列。据1980年普查,全区可开发潮汐能资源总量为104.81万千瓦,年可发电26.21亿度。可开发的潮汐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三门湾海游港、健跳港、浦坝港与台州湾、乐清湾等主要港湾。其中三门湾、乐清湾潮汐能资源分别占全区的22.6%和64.6%。乐清湾的江厦港已建国内规模最大潮汐发电试验站。
海岛波浪能能流密度为全省之冠。大陈海区每平方米6.29千瓦,理论最大功率113.85万千瓦,占全省的54.2%。一江山岛附近为波浪能的理想开发点。
海岛风力资源丰富。风日多,风力大,每秒风速大于17米的大风日年均在50天以上。大陈岛年有效风能3485.63千瓦时/平方米,平均每天9.55千瓦时/平方米,风能密度455瓦/平方米;年有效风能时数达7653小时,占全年总时数的87.4%,平均每天21.3小时;年均大风日188天,最大风速在每秒34米以上,风力资源极佳,已成为中国—欧共体大陈岛能源开发实验与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