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土 壤

发布日期:2019-01-14 10:57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19791987年第二次土壤普查,全区分红壤、黄壤、水稻土、粗骨土、盐土、潮土、紫色土、新积土、石积土等9个土类、19个亚类、57个土属、145个土种。

一、红壤

面积649.7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46.33%。系湿润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土壤,以红、酸、粘、瘦为特征。境域地处红壤带北缘,水热条件相对较低,除局部红粘土、红泥土具有红壤典型特性外,绝大部分缺乏红壤典型特征。由于所处地形部位不同,岩石性质各异,成土年龄长短不一,其性态特征表现很不一致。土层厚度多数不足1米。色泽自红色至棕色,有的呈现母岩色泽。质地属中壤土至重壤土。粉砂与粘粒比13。酸碱度57。土壤代换量为517毫克当量/100克土。表层有机质含量2-3%,全氮0.10.2%,全磷0.020.03%,全钾1.53.0%

黄筋泥土 土壤色泽呈均匀棕红、黄红或红棕色。表层核粒状结构。底土多为砾石层,砾石呈半风化或风化状态,多有蠕虫状网纹结构。质地为石质性重壤土至轻粘土。土壤代换量为9毫克当量/100克土。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酸碱度4.76.4。土壤有机质1.30%,全氮0.075,全磷0.04%

红泥土 红壤化程度深刻,土层较厚。表层灰棕色,核粒状结构。心土层以鲜红为主,核块状结构。底土层常显灰黄或红黄色。质地以重壤土、轻粘土为主。土壤代换量为10毫克当量/100克土。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4.66.7。土壤有机质2.20%,全氮0.11%,全磷0.03%,全钾1.80%

亚黄筋泥土 色泽以黄为主,有一定粘化。质地多为重石质土、石质性中壤土、重壤土。土壤代换量为9毫克当量/100克土。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酸碱度5.26.0。土壤有机质1.20%,全氮0.07%,全磷0.02%

黄泥土 土层厚度及土体石砾含量差异较大。一般地形平缓,自残积母质上发育者,土层较深厚。坡度较大,自坡积母质发育者则较浅薄,石砾亦多。色泽以黄为主,有红黄、棕黄、浅黄、黄棕等色。质地多为石质性中壤土至重壤土。土壤代换量为11毫克当量/100克土。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5.06.9。土壤有机质2.60%,全磷0.05%,全钾3.10%

红粉泥土 土层除坡麓地带较深厚外,大多比较浅薄。色泽近似母岩,有浅紫、浅粉红、浅灰等色。质地以石质性土与石质性中壤土为主。土壤代换量为10毫克当量/100克土。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4.76.5。土壤有机质2.10%,全氮0.09%,全磷0.03%,全钾2.60%

二、黄壤

面积94.7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6.75%。系亚热带地区地带性土壤,因所处地形部位较高,气候相对冷凉湿润,脱硅富铝化较弱,土壤中氧化铁水化度大,土体以呈黄色为主。表层有机质分解慢,常形成深厚有机质层。

山地黄泥土 土层以缓坡较厚,山顶、陡坡较薄。色泽常显灰黄、棕黄、黄棕、红黄等色。生长草灌植被者,表层有较厚腐殖质层,土质疏松,呈灰黑色。生长林木的,腐殖质层浅薄或不明显。质地以重壤土为主。土壤代换量为15毫克当量/100克土。酸性至微酸性反应,酸碱度4.86.1。土壤有机质5.70%,全氮0.24%,全磷0.057%

三、紫色土

面积23.90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7%。因母岩岩性疏松,易物理风化,土壤结持性差,侵蚀冲失强烈,经常处于成土一侵蚀一再成土的幼年阶段。土层浅薄,色泽多为母岩的紫红、紫、紫灰等色。石质性强,质地以石质性中壤土与重石质土为主。石灰性反应随母岩是否含有碳酸钙与淋洗程度而异,钙质紫红色砂页岩发育者,通体有石灰性反应,盐基饱和,或经淋洗脱钙后无石灰性反应。非石灰性紫红色砂页岩,无石炭性反应,酸碱度变化大,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4.77.4。土壤有机质1.40%,全氮0.09%,全磷0.03%

四、粗骨土

面积150.7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0.75%。系各类丘陵山地土壤严重侵蚀后残留物或基岩重新风化的半风化体母质。形成时间短,成土作用弱,全土层厚度l030厘米。色泽近似母岩,以浅灰、灰黄、灰棕色为主。处于海拔较高部位者,表层多为生草的腐殖质层,颜色以灰黑为主,质地多为重石质土。呈酸性至微酸性反应,酸碱度4.95.7

五、石质土

面积5.7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0.42%。基本为裸岩,仅在岩石裂隙或低洼处堆积少量土壤,土层浅薄,且多为岩石碎片。

六、新积土

面积18.4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1.31%。成土时间短,剖面未分化。卵石清水砂土,土体中常夹有大量砾石,土壤代换量为7毫克当量/100克土,呈微酸性反应,酸碱度5.16.4。滨海砂土,为海浪淘洗形成,由均匀砂粒组成,中性反应,土壤有机质1.30%,全氮0.08%,全磷0.04%

七、潮土

面积34.2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44%。由河流冲积物与海积物发育形成。土层深厚,剖面中、下部有锈斑锈纹。酸碱度变化大,酸性至碱性。

洪积泥砂土 土体洪积层次明显。色泽以棕灰或灰棕为主。质地主要为重石质土、石质性中壤土。土壤代换量为10毫克当量/100克土。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5.36.9。土壤有机质1.70%,全氮0.10%,全磷0.05%

古潮泥砂土 母质为上更新统洪冲积物。土体有轻度红化、粘化。有的受地下水影响,中、下部有铁.、锰斑纹与结核。色泽以黄为主,多呈棕黄、橙色,也有浅红、红综色。质地以重石质土、石质性中壤土为主,下层多为石质性重壤土、轻粘土。土壤代换量为9毫克当量/100克土。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4.77.0。土壤有机质2.10%,全氮0.12%,全磷0.05%

培泥砂土 地处河漫滩,成土年龄短,剖面分化一般不明显。色泽以棕为主。中下层有少量铁锰斑纹。质地多为砂壤土、中壤土。土壤代换量为10毫充当量/100克土。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5.57.5。土壤有机质1.50%,全氮0.10%,全磷0.05%

泥砂土 母质为洪冲积物。色泽以灰棕为主,中下层常有铁、锰斑纹。质地多为重石质土至中壤土。土壤代换量为9毫克当量/100克土。微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6.17.3。土壤有机质1.40%,全氮0.09%,全磷0.06%

淡涂泥 由滨海盐土脱盐形成,通体棕色,有的下部有少量锰点。质地以轻粘土为主。土壤代换量为17毫克当量/100克土。盐基饱和,有碱性反应,酸碱度7.18.3。土壤有机质1.70%,全氮0.12%,全磷0.07%,全钾2.80%

八、滨海盐土

面积125.2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8.93%。母质为最新形成海积物,通体棕色。质地以轻粘土居多。受海水浸渍影响,土体中可溶性盐分含量高。潮间带盐土,1米内土层平均含盐量1.6%,盐分中氯化钠占8590%。碳酸钙含量高。呈碱性至强碱性反应,酸碱度7.69.4。土壤代换量为13毫克当量/100克土。土壤有机质1.40%,全氮0.10%,全磷0.06%,全钾2.80%

九、水稻土

面积299.7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1.37%。系在各种不同自然土壤和母质上,经人为长期种植水稻,季节性干湿交替,铁、锰等物质还原淋移与氧化淀积所形成的一类人工水成土壤。耕作层厚度一般在1215厘米间,容重0.91.10/立方厘米,浸水容重0.560.58/立方厘米。孔隙度5860%(其中通气孔隙占620%,毛管孔隙占612%,无效孔隙占6073%)。土壤收缩率1625%。平原地区水稻土昼夜垂直渗漏量基本上<1毫米。表层有机质较起源土壤有明显积累,大部分含量为2.54.5%,平均值为3.53±1.114%。其中易氧化部分占有机质5055%。各种水稻土有机质的碳氮比在9.211.3之间。含氮量0.10.3%,全磷量0.040.05%,平原地区全钾量2.602.78%

黄泥田 由黄泥土、山地黄泥土等植稻形成。耕作层厚14厘米,色泽以灰棕或灰黄为主,容重1.14/立方厘米,浸水容重0.71/立方厘米。质地为中壤土至重壤土。土壤代换量为11毫克当量/100克土。微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5.36.5。土壤有机质3.0%,全氮0.16%,全磷0.06%

培泥砂田 由培泥砂土植稻形成。耕作层厚14厘米,呈灰棕色,容重1.07/立方厘米,浸水容重0.69/立方厘米。质地为砂壤土至重壤土。土壤代换量为10毫克当量/100克土。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5.36.6。土壤有机质2.80%,全氮0.16%,全磷0.04%

淡涂泥田 由淡涂泥植稻形成。成土年代不一,远者近千年,近者不过儿十年。耕作层厚13厘米,呈棕灰或灰棕色,容重1.05/立方厘米,浸水容重0.57/立方厘米。质地以轻粘土为主。土壤代换量为18毫克当量/100克土。成土年龄短者,通体有石灰性反应。酸碱度变化大,微酸性至碱性反应,酸碱度5.68.5。盐基饱和。土壤有机质3.80%,全氮0.22%,全磷0.05%,全钾2.80%

洪积泥砂田 由洪积泥砂土、古潮泥砂土、滩地泥砂土等植稻形成。耕作层厚14厘米,灰棕色,容重1.05/立方厘米。潴育层有多量铁锰斑纹。质地以石质性中壤土、重石质土为主。土壤代换量为10毫克当量/100克土。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5.16.5。土壤有机质3.30%,全氮0.19%,全磷0.05%

黄泥砂田 母质为红壤或黄壤再积物。耕作层厚13厘米,色泽多为棕灰、淡灰色,容重1.13/立方厘米。潴育层黄色或灰黄色,有多量铁锰斑纹。底部受地下水潜育影响,多呈青灰色。质地以石质性中壤土为主。土壤代换量为10毫克当量/100克土。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4.96.5。土壤有机质3.10%,全氮0.17%,全磷0.05%

泥砂田 由泥砂土植稻形成。耕作层厚13厘米,呈灰棕、棕灰或灰色,容重1.11/立方厘米。潴育层黄棕或棕褐色,有铁锰斑纹。质地以石质性中壤土为主。土壤代换量为11毫克当量/100克土。酸性至微酸性反应,酸碱度5.16.4。土壤有机质2.90%,全氮0.16%,全磷0.04%

老黄筋泥田 由黄筋泥、亚黄筋泥植稻形成,成土时间长。耕作层厚14厘米,色泽多为灰棕色,容重1.09/立方厘米。潴育层灰黄相间,铁锰斑纹明显,因受水分垂直或侧向影响,常显黄、白网纹,也有的经漂洗成灰白色的。质地以中壤土、重壤土为主。土壤代换量为9毫克当量/100克土。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4.56.7。土壤有机质2.70%,全氮0.16%,全磷0.05%

青紫泥田 母质为老海积物,经长期植稻形成。耕作层厚12.5厘米,色泽多为暗灰、棕灰或灰棕色,常有多量鳝血斑,容重0.90/立方厘米。心底土以青灰色为主,有多量铁锰斑纹、结核。5060厘米处常有腐泥层出现,色灰黑,厚数厘米至十几厘米不等。质地以轻粘土为主。土壤代换量为16毫克当量/100克土。酸性至中性反应,酸碱度5.16.8。土壤有机质4.50%,全氮0.27%,全磷0.04%,全钾2.50%

土壤分类面积及分布

土类

亚类

土 属

土 种

面 积

(万亩)

分 布

黄筋泥

0.45

山前、谷口洪积阶地中更新统地层

黄筋泥

泥砂头黄筋泥

0.03

砂粘质红泥

砂粘质红泥

0.65

低山丘陵,花岗岩地区

红泥土

红泥土

35.85

低山丘陵缓坡,凝灰岩、流纹岩地

红泥砂土

25.41

红砾泥

10.11

红粘土

8.44

低山丘陵,玄武岩、辉绿岩地区

红粘土

红砾粘

1.48

亚黄筋泥

0.O9

谷口洪积阶地上更新统地层

亚黄筋泥

泥砂头亚黄筋泥

0.27

黄泥土

黄泥土

147.29

低山丘陵,凝灰岩、流纹岩地区

黄泥砂土

68.12

黄砾泥

127.O0

黄红泥土

1.99

丘陵,页岩地区

黄红泥土

黄红砾泥

2.08

砂粘质黄泥

砂粘质黄泥

12.28

低山丘陵,花岗岩地区

黄粘土

黄粘土

0.35

丘陵,玄武岩地区

红壤

红粉泥土

106.O8

盆地边缘丘陵,紫色凝灰岩、浅色

凝灰岩地区

性土

红粉泥土

紫粉泥土

98.46

棕红泥土

1.09

距离大陆较远的海岛丘陵

棕黄泥土

1.29

饱和棕红泥

棕黄泥砂土

0.28

棕黄砾泥

0.70

山地黄泥土

山地黄泥土

33.81

低中山海拔700米以上地区

山地黄泥砂土

26.92

山地黄砾泥

29.03

山地香灰土

4.97

土类

亚类

土 属

土 种

面 积

(万亩)

分 布

紫砂土

0.52

河谷盆地边缘低丘,钙质紫红色砂

页岩地区

紫色土

紫泥土

2.72

紫色

红紫砂土

8.25

红紫色土

红紫泥土

0.66

酸性

酸性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

7.88

河谷边缘低丘,非石灰性紫红色砂

紫色土

红紫砾土

红紫砾土

3.87

页岩、红砂砾岩地区

石砂土

147.75

山地丘陵侵蚀严重的陡坡

石砂土

乌石砂土

1.83

白岩砂土

白岩砂土

1.14

丘陵山地,花岗岩陡坡地区

片石砂土

片石砂土

0.07

丘陵,页岩地区

质土

石质土

石质土

5.67

丘陵山地,悬岩峭壁裸岩

卵石清水砂

卵石滩

2.87

溪流河床两侧滩地

清水砂

3,91

滩地泥砂土

11.58

滨海砂土

滨海砂土

0.O5

小海湾

洪积泥砂土

洪积泥砂土

7.70

谷口洪积扇

青紫心谷口泥砂土

0.Ol

红土心谷口泥砂土

O.O6

古潮泥砂土

古潮泥砂土

1.50

山前、谷口洪积阶地上更新统地层

泥砂头古潮泥砂土

0.54

砾石古潮泥砂土

2.07

培泥砂土

培泥砂土

3.96

河谷平原

泥质土

0.O6

砾心培泥砂土

0.35

青紫心培泥砂土

0.41

涂性培泥砂土

2.73

土类

亚类

土 属

土 种

面 积

(万亩)

分 布

泥砂土

2.OO

河流上游,支流两侧

泥砂土

砾夹泥砂土

0.41

红土心泥砂土

0.O3

潮泥土

青紫泥土

0.55

水网平原

黄斑土

0.04

砂岗砂土

砂岗砂土

0.11

古海岸砂堤

淡涂泥

0.03

滨海平原

淡涂泥

淡涂粘

9.O3

江涂泥

江涂泥

2.64

沿江两侧

涂泥土

0.15

滨海海堤内侧

滨海盐土

涂泥土

涂粘土

1.08

盐白地

3.65

轻咸泥土

0.58

滨海地区

中咸泥土

0.O2

潮化盐土

咸泥土

轻咸粘土

11.39

中咸粘土

4,26

重咸粘土

4.18

砂涂

0.39

滨海海堤外侧潮间带

潮间滩涂

泥涂

1.89

粘涂

97.70

渗育型水稻土

黄泥田

山地黄泥田

1.O2

丘陵山地

山地砂性黄泥田

0.30

黄泥田

9.43

砂性黄泥田

6.86

白砂田

0.82

钙质紫泥田

钙质紫泥田

0.18

丘陵,钙质紫红色砂页岩地区

土类

亚类

土 属

土 种

面 积

(万亩)

分 布

红泥田

红泥田

1.38

丘陵

砂性红泥田

2.37

红粘田

2.12

培泥砂田

培泥砂田

9.O7

河谷平原

红土心培泥砂田

0.97

青紫心培泥砂田

3.O0

涂性培泥砂田

1.O6

砂田

0.38

江涂泥田

江涂泥田

0.67

沿江地区

淡涂泥田

淡涂粘田

52.12

滨海平原


表钙淡涂粘田

14.44

脱钙淡涂粘田

5.50

泥砂头淡涂粘田

1.86

红土心淡涂粘田

0.O2


黄斑心淡涂粘田

0.11

涂粘田

涂粘田

3.41

滨海紧靠海堤

砂岗砂田

0.41

古海堤砂岗,小海湾

滨海砂田

滨海砂田

0.O3

酸性紫泥田

酸性紫泥田

0.38

丘陵,紫色凝灰岩、紫红色砂页岩、

红砂砾岩地区

酸性紫砂砾田

0.16

紫粉泥田

2.43

红紫泥田

红紫泥田

0.31

河谷边缘丘陵,钙质紫红色砂页岩地区

洪积泥砂田

谷口泥砂田

12.24

山前、谷口洪积扇,狭谷、溪流两侧

狭谷泥砂田

4.73

滩地泥砂田

3.10

焦砾夹洪积泥砂田

3.63

涂泥心谷口泥砂田

0.25


土类

亚类

土 属

土 种

面 积

(万亩)

分 布

洪积泥砂田

红土心谷口泥砂田

0.61

山前、谷口洪积扇,狭谷、溪流两

青紫心谷口泥砂田

0.71

古潮泥砂田

1.87

黄泥砂田

山地黄泥砂田

2.07

丘陵山地,山垄、垄口

黄泥砂田

24.18

青紫心黄泥砂田

0.38

涂泥心黄泥砂田

0.O7

黄粉泥田

0.39

红土心黄泥砂田

1.39

泥砂田

泥砂田

16.00

河流上中游谷地

焦砾夹泥砂田

3.30

涂泥心泥砂田

0.O2

红土心泥砂田

1.48

青紫心泥砂田

0.57

泥质田

泥质田

0.34

河谷平原

泥砂质田

2.16

卵石心泥砂质田

0.12

红土心泥质田

0.43

老培泥砂田

0.29

老黄筋泥田

老黄筋泥田

2.86

河谷平原,上更新统地层

泥砂头老黄筋泥田

19.24

黄斑田

黄斑田

22.45

水网平原

泥砂头黄斑田

1.94

江涂泥头黄斑田

0.43

粉泥田

粉泥田

1.68

水网平原外侧

红紫泥砂田

红紫泥砂田

1.73

河谷边缘低丘,钙质紫红色砂页岩

地区

土类

亚类

土 属

土 种

面 积

(万亩)

分 布

潴育

型水

稻土

老淡涂泥田

老淡涂粘田

0.64

滨海平原

泥砂头老淡涂粘田

0.26

红土心老淡涂粘田

0.01

脱潜

潴育

型水

稻土

青紫泥田

青紫泥田

28.56

水网平原

夹泥炭青紫泥田

1.26

泥砂头青紫泥田

8.ll

培泥砂青紫泥田

7.70

烂浸田

烂灰田

0.O2

狭谷,山垄

烂浸田

0.41

烂泥田

烂泥田

0.10

谷口洪积扇前缘

冷水田

1.O5

烂青紫泥田

烂青紫泥田

0.O5

水网平原低洼地区

烂塘田

烂塘田

0.07

滨海平原洼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