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气 候

发布日期:2019-01-14 09:21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台州属亚热带季风气候,背山面海,受海洋调节与西北高大山体对冬季风的阻滞影响,夏少酷热,冬无严寒,雨水充沛,气候温和湿润,为浙江省水热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一、气候要素

太阳辐射年太阳辐射量431.40一472.30兆焦耳/平方米,在省内处中等水平。区内分布最大值在玉环县、天台县,分别为472.30兆焦耳/平方米与468.20兆焦耳/平方米。最小值在大陈岛,431.40兆焦耳/平方米。温黄平原为438.10兆焦耳/平方米。总辐射量以1月最少,仅23.0一24.70兆焦耳/平方米;2--5月随着太阳高度角增大而逐月增多,6月梅季多降雨天气,略有减少;7—8月最大,达48.50一61.40兆焦耳/平方米;l0月后随太阳高度角回降而逐月减少。

日照时数全区年均日照时数l800—2037小时。区内分布与太阳总辐射量分布相似,以天台县、玉环县与椒江市洪家为多,在1950小时以上;大陈岛最少,低于1800小时。受阴、雨、雾天气影响,年际变化较大,最多的l971年2197小时,最少的1982年1549小时,相差648小时。在各月分配上,夏季各月日照多,7、8月份193—279小时;冬季较少,2月份109—118小时;春秋季介于冬夏之间。全区年 日照百分率为41—46%,7、8月份52—65%,梅雨期26—37%。

气温 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16.6—17.5℃,年际变化不大。自南向北递减。南部玉环县年平均气温17.5℃,西北部丘陵山地低于17℃。全年各月气温,1月最低(海岛为2月),平均气温 5.0—6.9℃,月平均最低气温0.9—4.8℃;7月最高(海岛8月),平均气温26.6—28.5℃,平均最高气温29.1—34.2℃,极端最高气温33.8—41.7℃。全年≥0℃的活动积温5790.7—6321.6℃·日,持续363.4—59.4天。全区稳定≥10℃的初日在3月8日(仙居)至3月30日(坎门、大陈),自内陆向沿海岛屿渐次推迟。≥10℃的终日出现在1l月22日(天台)至12月8日(长潭),自北至南渐次推迟,南北差10天左右。全年≥l0℃活动积温5172—5704℃·日,持续241—275天;80%保证率为5024—5343℃·日,持续230—242天。天台县与三门县的大部及仙居县四周山地,≥10℃活动积温少于5300℃·日。5400℃·日线在温岭县南部通过,线北的黄岩、温岭、临海、仙居河谷盆地及三门县沿海平原均在5300—5400℃·日;温岭县南部与玉环县均在5400℃·日以上。受地形影响,仙居县横溪与黄岩市长潭水库周围,≥10℃的活动积温在5400℃·日以上。日平均气温≥20'℃的终日出现在9月30日至10月17日之间,80%保证率日期在9月22日(天台县)至10月13日(玉环县洋坑)之间。10—20℃的活动积温4315—4789℃·日,其80%保证率为4050—4631℃·日,间隔188—198天。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1—2月,平原地区-4.5—9.9℃,极值在仙居县。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值为-2.3—-6.5℃。玉环县与椒江市大陈岛在-2℃左右,冰雪少见。温黄平原-4.5℃,临海市在-5.4℃以下,仙居县、天台县低于-6℃。

全区初霜日在11月15日至12月31日之间,终霜日在2月11日至3月25日之间。无霜期235—322天,南部270天以上,北部(天台县)少于240天,南北相差30天以上。

降水 全区年降水量1185—2029毫米,多年平均降水量1632毫米。年降水日数132—171天。年内降水有两个明显的雨期。5月下旬至6月下旬,历时1个多月,为梅雨期,降水量300多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0%,年际间比较稳定,相对变率为30%。8月上旬至9月中旬,历时1个多月,为台风雨期,降水量35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23%。年际间变化较大,相对变率在40-60%之间。多年平均6-9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量的54.8%。地域分布,以括苍山及其东南侧长潭水库周围山区为最多,多年平均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其中黄家寮1990年达3339.3毫米;华顶山东南侧至仙人桥一带山区次之,年降水量1600—1700毫米;大陈、玉环等岛屿及沿海最少,年降水量少于1300毫米,大陈岛多年平均降水量仅1250毫米;仙居、天台两县谷地及滨海等地次少,降水量1400—1500毫米;其他地区均在1500—1700毫米之间。

二、四季特征

夏季受热带海洋气团控制,炎热多雨,为热带气候特征。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天气温凉,具亚热带季风气候特征。以5天为一候,候平均气温<10℃为冬季,>22℃为夏季,介于l0℃与22℃之间为春秋季。夏季始于5月底至6月上旬,止于9月下旬至l0月初,长达4个月左右。冬季始于11月下旬末至12月上中旬,止于3月中下旬,持续3—4个月,以西北部丘陵山地为长。秋季始于9月下旬后期至10月初,止于11月下旬末至12月上旬,持续2个月多。春季,西北部始于3月下旬,其他各地始于3月上中旬,止于5月下旬后期至6月上旬,分别达2个月。

四季起止日期及天数

季 日

大陈

洪家

坎门

临海

仙居

三门

天台

温岭


初日

3月28日

3月23日

3月18日

3月13日

3月18日

3月28日

3月28日

3月13日

终日

6月17日

6月2日

6月7日

5月27日

5月27日

6月2日

5月27日

5月27日

天数

81

2

82

76

71

67

61

76


初日

6月18日

6月3日

6月8日

5月28日

5月28日

6月3日

5月28日

5月28日

终日

10月2日

10月2日

9月27日

9月22日

9月27日

9月27日

9月27日

9月27日

天数

106

122

112

119

123

117

123

123


初日

10月3日

10月3日

9月28日

9月23日

9月28日

9月28日

9月28日

9月28日

终日

12月7日

12月17日

12月12日

11月28日

11月27日

12月7日

11月27日

12月7日

天数

65

76

76

66

61

71

61

71


初日

12月8日

12月18日

12月13日

11月29日

11月28日

12月8日

11月28日

12月8日

终日

3月27日

3月22日

3月17日

3月12日

3月17日

3月27日

3月27日

3月12日

天数

109

95

95

104

110

110

120

95

冬季受冬季风控制。冬季风每年9月底至10初开始爆发,l2月至l月达到全盛时期,3月初开始减弱,4月初自南向北撤退。寒潮为冬季常见天气过程。寒潮冷锋经过时,产生成片雨雪天气,锋后急剧降温并伴大风。在冷高压控制下,天气晴朗,温度较低。月平均最低气温0.1—4.6℃;日最低气温≤0℃的日数为8—38天(椒江以北在30天以上,海岛在15天以下)。1月份降水量41.0—58.5毫米,东南沿海多于西北部山地丘陵。

夏季受夏季风控制。夏季风自6月中旬开始,7月副热带高压控制达到极盛,9月初结束。初夏逐渐减退的北方冷空气与南来的暖湿气流相遇,形成梅雨锋面,造成连绵降水。梅雨季大致自5月底至6月底,历时一个月左右。有时.梅雨失调,发生旱涝。1954年初夏,梅雨期异常持久,雨量又大,造成严重梅季洪涝。1963年与1971年初夏却出现“空梅”,发生干旱。梅雨结束,即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转入盛夏,除局部雷阵雨外,天气晴热,若无台风影响,则有2个月干燥少雨期,西北部山间盆地的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0℃以上。平均每年夏季有2—3次台风袭击与影响,能缓解旱象,也易造成洪涝与风害。7月份平均最高气温29.3—34.2℃。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仙居、天台两县均在20天以上,其他各县市在10天以下,玉环县从未出现。7月份降水量79—172毫米,以括苍山东侧山麓的临海市最多,玉环县最少。

春季 地处华南静止锋北缘,受冷空气控制时,容易出现低温与连续阴雨天;冷空气减退,暖空气控制时,多晴好升温天气。有时完全处于大陆冷高压控制下,也是晴好天气。故春季为低温阴雨与突晴升温互相交替季节。

秋季 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渐东移,暖湿气流开始减退,常有小股冷空气南下,锋面活动开始增多,秋雨常现。中秋节后,多高爽天气。

三、区域差异

台州地处中亚热带北缘,热量的地带性分布使亚热带作物受最低温度限制,形成北缘界,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有-4℃、-5℃、-6℃3条等值线。

-4℃线 东起黄岩市道士冠岛,经温岭县答横与城关以南,至江厦港入乐清湾。本线大致与≥10℃活动积温≥5400℃·日线接近。线南包括玉环县与温岭县南部,冬凉(候温5—10℃),夏炎热(候温25—29.9℃),气温年较差小。极端最高气温>35℃的机率低,沿海罕见,海岛未曾出现。极端最低气温<-7℃未曾出现,<-5℃的机率为10—18%,<-3℃的机率为30—50%。

-5℃线 东起三门县浦坝港,经椒北平原,抵涌泉过灵江,沿温黄平原北缘山脊线进入长潭水库,至上洋沿山脉东南麓出平原。在-4—-5℃线之间,包括椒北平原与温黄平原,属≥10℃活动积温≥5300℃·日,冬凉,夏暑热(候温28—29.9℃)。极端最高气温38.1℃,>35℃的机率为68%。极端最低气温-6.6℃,<-5℃的机率为33-36%,<-3℃的机率为79—82%。

-6℃线 东起三门县健跳港猫头嘴,切浦坝港北端,经三门县花桥与临海市城东、河头、张家渡,至黄岩市屿头、宁溪,止于上洋。在-5—-6℃线之间,包括临海市大田河谷平原与三门县六敖、小雄滨海平原,除山区外,均属≥10℃活动积温>5300℃·日线范围。三面环山,山口狭窄,具有冬微寒(候温0-5℃)、夏暑热的特点。温差较大。极端最高气温40.2℃,>37℃的机率为50-61%;极端最低气温-9.3℃,<-7℃的机率为<17%,<-5℃机率为47—70%。

-6℃线以北地区 仙居、天台等河谷盆地热量条件较好,≥10℃活动积温接近或超过5300℃·日,但温差大,具有夏暑热、冬微寒的特点。最高气温>37℃的机率为70—96%,极端最高气温41.7℃。最低气温<-5℃的机率为83—93%,<-7℃为33—41%,极端最低气温-9.9℃。山地气候 自低至高,相对垂直差异大于南北地域差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降水量则随高度递增。括苍山顶(气象站位于海拔1373.5米处)年平均气温10.1℃。最热7月份,平均气温20.7℃,最冷1月份,平均气温一0.8℃。无霜期l81天。≥10℃活动积温2959℃·日,比平原地区减少近一半。气温条件与北移10个纬距的华北地区相似。根据对括苍山区各气象站(哨)实测值的分析,气温随海拔升高呈线性递减:海拔850米以下,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降0.485℃;海拔850米以上,每升高100米,年平均气温降0。517℃。气温递减率,夏季大,冬季小,因地形、坡向不同而相异。霜日随海拔升高而增多。每升高100米,初霜日提早2天,终霜日推迟2—5天,无霜期缩短4.5天,各界限温度的初日推迟2—4天,终日提早3—6天,持续天数减少6—8天。每升高100米,积温减少200℃·日。天气日数递减率年际间变化较大,也受地形与坡向影响。受山脉阻隔,局部山地冬季多逆温。东坡在海拔250米以下有一逆温层,以l50一200米(相对高度,以下同)处为最强。西坡逆温层在50米左右和350一600米处。逆温出现时间(东坡)主要在下半夜至次日9时,以早晨7—8时为最强。山地降水多。200米以上,年降水量在1700一2100毫米之间,年际变化较少。海拔600米以下,每升高100米,年降水量增加65毫米。600米以上,每升高100米,年降水量增加l4毫米。东南坡年降水量在1600—1990毫米之间,西北坡在1300—1700毫米之间。东南坡以台风雨为主,8、9月份最大;西北坡以梅雨降水为主,最大出现在6月。冬季大雪、冰冻与雨淞,为北部山地较易发生的灾害性天气。海拔50米以上山地,以≥l0℃活动积温5300℃·日、5000℃·日、4700℃·日、4000℃·日、3500℃·日作为衡量指标,可分为温暖层、温和层、温凉层、温冷层与温寒层5个层次。

括苍山各季代表月及年平均气温

单位:℃

气象站哨

坡向

海拔高度 (米)

1

4

7

10

年均

临海


7.7

5.8

16.2

28.1

18.9

17.1

大岭头

200.0

5.7

15.8

27.3

19.0

16.7

大岭尖

400.0

4.O

14.4

26.2

17.0

15.2

平岩

820.0

1.6

12.9

23.9

14.O

12.9

尤溪


25.O

5.7

16.4

27.9

18.6

17.O

温家岙

200.0

5.O

15.5

27.2

18.3

16.3

平坑

400.0

3.4

14.7

26.1

16.9

15.O

陈车

960.0

1.6

12.9

23.8

14.0

12.8

气象站哨

坡向

海拔高度

(米)

1

4

7

10

年均

仙居


50.O

5.6

16.7

28.5

18.9

17.2

上张

西

330.0

4.1

15.7

27.4

17.3

15.9

胡山郎

400.0

5.1

15.3

26.9

17.9

16.1

广度

600.0

2.6

13.8

25.3

15,6

14.0

井头


25.O

5.6

16.5

28.3

19.O

17. 2

林高山

200.0

4.7

15,4

27.O

18.O

16.1

谷溪岙

400.0

3.5

14.2

26.O

16.8

14.9

括苍山

1373.5

一O.8

10.3

20.7

11.2

10.1

山地气候分层

单位:℃。毫米

气候

类型

海拔

(米)

>0

积 温

≥10℃

积 温

年平均

气 温

1月平均

气 温

7月平均

气 温

年降水量

温寒层

>1000

<4300

<3500

<12.3

<1.5

>22.9

>2100

温冷层

1000—750

4300-4800

3500—4000

12.3—13.5

1.5—2.1

22.9—24.3

21 00一2000

温凉层

750—350

4800一5600

4000一4700

13.5—15.3

2.2—4.0

24.4—26.5

2000一1 700

温和层

350一200

5600—5900

4700一5000

15.4—16.O

4.1—4.9

26.6—27.1

1700一1650

温暖层

200一50

5900一6100

500—5300

16.1—17.O

5.0—5.5

27.2—27.5

1650一1350

海岛气候与内陆相比较,具有冬暖夏凉温差小、雾多风大降水少等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6.6——16.9℃之间。最冷月为2月,平均气温6.5—6.8℃,平均最低气温4.7℃,极端最低气温一5。7℃。最热月为8月,平均气温26.0一26.8℃,极端最高气温33。8—34.7℃,日最高气温≥35℃未曾出现。气温日较差4。0一5.4℃,年较差20。4℃,比内陆低2℃左右。

海岛与陆地气温比较


平均气温(℃)

气温日较差(℃)

日最高气

日最低气

地 点

1

4

7

10

年均

1

4

7

10

年均

温≥35℃

日 数

温≤0 0c

日 数

大陈

6.7

13.7

26.1

20.3

16.6

4.3

4.6

3.7

3.7

4.0

O

12.2

坎门

6.9

14.6

26.6

20.O

16.9

5.4

5.3

4.4

5.4

5.1

O

8.O


洪家

5.9

15.4

27.6

19.1

16.9

8.2

7.8

6.9

8.2

7.5

2.3

23.5

临海

5.8

16.2

28.1

18.9

17.1

9.O

8.9

8.5

9.2

8.6

9.3

31.1

仙居

5.6

16.7

28.5

18.9

17.2

9.6

9.7

10.1

10,1

9.4

27.1

34.4

海岛雾日以4—6月为多,而内陆则以秋冬为多。大陈岛全年雾日160天,坎门53天。

海岛年平均风速5.4米/秒,冬季大,夏季小。全年大风日数(风速≥17米/秒)85天以上,比内陆多l0倍。每年9月至次年5月盛行偏北风,6—8月盛行南风。受台风影响频繁,极端最大风速>45米/秒。

海岛区降水量l200毫米左右,较内陆少400一500毫米,但各月分配较均匀。台风日最大降水量>250毫米,较陆上多50毫米。

四、台风和热带风暴

50年代起统称台风。l989年开始采用国际统一标准,按热带气旋中心风力大小,分为台风、强热带风暴与热带风暴。因强热带风暴与台风移动路径不同,当地受影响程度不一。过程降水量在50毫米以上、200毫米以下为“有影响”,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上为“严重影响”。

1951—1990年,对台州有影响的台风(含强热带风暴)共93个,其中有严重影响的34个,占37%。有11个台风在台州登陆,占同期在本省登陆台风的47.8%。一年中,最多出现有影响强热带风暴与台风6个(1961年),有3年出现5个(1960、1962、1990年),有4年出现4个(1956、1959、1973、1984年),有7年出现3个。最早出现有影响台风为5月19—20日(1961年),最晚为ll月25—26日(1952年)。以月份计,出现最多的月份为9月,占37%,其次为8月,占31%。受台风影响时间最长为7天(1989年7月17一23日)。出现最多时段为1956—1962年,7年共出现29个(平均每年4个多),其中有严重影响者12个。有5个年份未出现有影响的台风。

影响台州的热带风暴与台风路径,大致分为以下5类、9条。(见示意图)

D1类 在台州与温州间登陆台风23个,占有影响台风的25%。D11登陆后转向东北出海消亡(共14个);D12登陆后西行或北上,在内陆消失(共9个)。

D2类.在浙闽边界至厦门之间登陆,共47个。其中D21登陆后转向东北出海,威胁本区(14个);D22登陆后西行或北上,在内陆消失(33个)。

D3类 在厦门以南沿海登陆,共12个。D31登陆后转向东北出海,威胁本区(6个);D32登陆后西行或北上,在内陆消失。

D4类 在浙江以北登陆或转向者共53个。D41在浙沪边界以北登陆者l0个。D42越过东经l25°以西与北纬25°以北,靠近本省海耐北上转向者43个。对台州沿海产生一定影响。

J类在警戒区内海上消亡,共7个。对沿海有一定影响。

台风风力一般都在10级以上,登陆台风在12级以上。大陈岛曾测得极大风速每秒45.90米,l2级以上大风最长曾持续l4个小时。下大陈岛自有气象记录以后,共出现ll9个台风,其中风力l2级以上57次,每个台风平均出现2.8天大风。

台风降水量,一般以在境内登陆为最大,在温州与福州之间登陆次之,在区境以北登陆或从海面北上者雨量平均不足70毫米。台风过程降水量平均在200毫米以上者有14次,在400毫米以上者有12次。l963年9月9日至l5日12号台风过境,括苍山降水量达618毫米,其中11日达412毫米。

1951—1990年在台州登陆台风

中央

生成地点

起讫日期

登 陆

年份

气象台

编号

北纬

东经

(月·日)

地 点

时 间

(月·日·时)

中心气压

(百帕)

最大风速

(米/秒)

1951

8.O°

1371137.O°

9.22—24

玉环

9·23·8

1000

20

1952

27.4°

130.O°

7.15—24

黄岩一温岭

7·19·9

985

15

1961

6126

11.2°

161.3°

9.25—10.8

临海一三门

10·4·7一8

960

40

1974

7410

17.3°

133.8°

7.15—20

温岭

7·20·2—3

995

25

1974

7413

16.0°

153.O°

8.11一27

三门

8·19·24

970

35

1975

7524

18.7°

126.6°

8.9—17

温岭

8·12·15

970

40

1978

7805

19.0°

153.

7.11—26

宁海一三门

7·23·8—9

992

35

1984

8403

16.0°

126.

6.30—7.6

玉环

7·4·8—9

990

28

1985

8506

24.5°

145.5°

7.22—8.3

玉环

7·30·22一23

975

47.5

1989

8923

19.5°

141.1°

9.11—18

温岭

9·15·21

985

46

1990

9015

15.5°

139.7°

8.24—9.3

临海

8·31.9—10

950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