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发达,有大小河流7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江河(包括支流)25条。椒江水系自西向东横贯仙居、天台、临海、黄岩、椒江5个县市,金清水系纵横温黄平原,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区陆域的80%左右。由于山脉切割,东部与南部一些河流独流入海,天台山北侧与东侧一些溪河则分别汇人境外的曹娥江与白溪。江河上游均为山溪性河道,比降大,水流急;下游平缓,多为感潮河段,受冲淤和潮汐作用,入海河口多有外移。
一、椒江水系
椒江一名台州河。干流发源于区境西部仙居县与缙云县交界的天堂尖,向东流经仙居县、临海市、黄岩市、椒江市,入台州湾,全长197.70公里,为浙江第三大河。椒江水系由灵江、永宁江与永安溪、始丰溪等干支流汇合而成,流域面积6613平方公里。
永安溪 为灵江上游,长141.30公里。源头称石长坑,自仙居县西南端安岭乡迂回向北,流经缙云县境,在大园附近折回称曹溪(又名金坑)。在曹店附近与发源于陈岭水壶岗的曹店港汇合后称永安溪。永安溪自西向东横贯仙居盆地,至临海市城西三江村与始丰溪汇合为灵江。沿途有40多条支流自南北两侧汇入,流域面积2702平方公里(含境外缙云县150.50平方公里、磐安县175.80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曹店港、九都坑、十三都坑、十八都坑、北岙坑、朱溪、双港溪与方溪。
始丰溪 长134.20公里。发源于磐安县大盘山南麓,向东北流经方前注入里石门水库,自天台县后求乡入境,向东横贯天台盆地,折南入临海市北部,在三江村与永安溪汇合成灵江。沿途有60多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1609.40平方公里(含境外磐安县263.40平方公里)。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有三茅溪与苍山溪。
灵江 长44公里,西起临海市城西三江村,东至临海市与黄岩市交界的三江口,横贯临海市,宽300—800米,均为感潮河段。沿途有逆溪、大田港、义城港等支流自两侧汇入,流域面积1018平方公里。
永宁江 又称澄江。发源于黄岩市西部大寺尖,自西向东贯穿黄岩市中西部和北部,至三江口与灵江汇合为椒江,全长80公里。其上游大横溪,至圣堂与黄溪会合称黄岩溪,经宁溪与半岭溪会合称永宁溪,入长潭水库,长约34公里。水库以下,自潮济至三江口称永宁江,长43公里。水库上下有小坑港、柔极溪、杨岙溪、九溪、元洞溪、屿龚浦、西江等汇入,流域面积889.80平方公里。其支流最大者为西江,自太湖山向北至西江闸注入,并与南官河、东官河等结成水网。永宁江南北有长潭水库两条输水渠道。江南渠道与南官河等连接,输水至温黄平原,东抵椒江市,南达温岭县松门镇;江北渠道贯穿江北平原,至临海市长甸乡。
椒江河口段 西起灵江与永宁江会合的三江口,东至海门牛头颈,长12公里。河面宽950—2000米,平均宽度l500米,为纳潮河段。两岸为平原水网地带,永宁河、百里大河等支流自南北两侧汇入,流域面积393.80平方公里。河口海门港,为本区对外开放的海运要地。
二、金清水系
以金清港为干河,北通椒江,南达松门,由金清闸系、鲸山闸系等连结而成,河道纵横密布,形成平原水网,流域面积1172.6平方公里,为温黄平原主要排灌、航运水道。相传南宋朱熹为当地治水时,铸铁盘大如车轮,重数千斤,用以镇压海口,称“金为水之母,浑潮见金则清”,故名金清。
金清港 发源于温黄两县市交界的太湖山东南麓,向东自温岭县大溪镇出谷,横贯温黄平原中部,至金清镇黄琅西门口入东海,全长50.7公里。干流在大溪以上8公里为山溪性河道,纵坡1/100;大溪以东为平原河道,其中大溪至麻车桥18公里,平均河宽30米左右,水深3—3.5米;麻车桥以下至金清闸为金清干河,长14.7公 里,平均宽度70米左右,深约4.5米;金清闸至西门港口为泄洪外港道,长10公里,宽110米,深6.5米。金清港北接南官河、三才径、二塘横河,南连运粮河、木城河、廿四弓河、老湾河、二湾河、三湾河、四湾河、五湾河、车路横河诸支流,流域面积837.10平方公里。
三、其他水系
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还有洞港、珠游溪、亭旁溪、白溪等水系。洞港由发源于临海市桃诸大岭山的北涧河与发源于三门县长大山的山场溪在涧陡门汇合而成,至洞港闸出白带门入东海,长20公里,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桃诸平原集水大部经洞港出海。珠游溪原名海游溪,发源于临海市羊岩山,自孔丘、仙人桥流经高枧、珠岙、海游,入海游港,长32.60公里,流域面积197.60平方公里。亭旁溪发源于三门县大尖山,流经彭赖、坝头、亭旁,入海游港,长27.60公里,沿途有梅坑溪、南溪等支流注入,流域面积130.60平方公里。白溪发源于三门县湫水山南侧,流经桥头、横渡,入健跳港,长14.10公里,流域面积115.20平方公里。
水 系 |
河 名 |
起讫地点 | 干流长 (公里) | 流域面积 (平方公里) | |
永安溪 | 天堂尖——三江村 | 141.30 | 2702.O0 | ||
其中:曹店港 | 界坞岭—曹店庄 | 33.80 | 166,80 | ||
九都坑 | 红树底——皤滩镇 | 23.80 | 113.10 | ||
十三都坑 | 杨岭山——茶溪村 | 40.80 | 222,.20 | ||
灵 | 十八都坑 | 小溪一一下力洋 | 34.O0 | 107.O0 | |
椒 | 北岙坑 | 金钟山一官路桥 | 38,50 | 189.20 | |
朱溪 | 竹园山——黄良陈 | 48,40 | 383.60 | ||
双港溪 | 枫树岗一一柏枝岙 | 23.00 | 132.OO | ||
江 | 方溪 | 陈车——张家渡 | 20.OO | 104.O0 | |
始丰溪 | 大盘山主峰——三江村 | 134.20 | 1609.40 | ||
其中:三茅溪 | 平岭一清溪燕 | 24.OO | 172.O0 | ||
水 | 江
| 苍山溪 | 下岙——波楞庄 | 21。O0 | 177.O0 |
灵江 | 三江村——三江口 | 44.00 | 1018.O0 | ||
其中:逆溪 | 大罗山一四年村 | 25.OO | 225.O0 | ||
系 | 大田港 | 两头门——小两山 | 46。O0 | 276.O0 | |
义城港 | 牛岗 一红旗闸 | 40.20 | 212。OO | ||
永 | 永宁江 | 大寺尖一一三江口 | 80.00 | 889,80 | |
宁 江 | 其中:西江 | 太湖山一一西江闸 | 22,00 | 223.50 | |
椒江河口段 | 三江口——牛头颈 | 12.OO | 393.80 | ||
其中:百里大河 | 新屋——椒江 | 58.OO | 287.50 | ||
金清港水系 | 金清港 | 太湖山——西门口 | 50.70 | 837.10 | |
洞港 | 大岭山——洞港 | 20.OO | 200.O0 | ||
其
| 珠游溪 | 孔丘一海游港 | 32.60 | 197.60 | |
他 | 亭旁溪 | 彭家-海游溪 | 27.60 | 130.60 | |
白溪 | 银山一一健跳港 | 14.10 | 115.20 |
四、流量
1932一1935年,据民国《临海县志采访稿》记载,灵江临海水位站在水云塘上游400米处,测得1935年最大流量为每秒2800.24立方米。l957年后,永安溪(柏枝岙站)多年最大流量平均值为每秒3176.43立方米,其中以1965年最大流量每秒7840立方米为最大;始丰溪(百步站)多年最大流量平均值为每秒l591.31立方米,其中以1962年最大流量每秒4850立方米为最大。1990年9月1日台风引发洪水,灵江临海站洪峰流量为每秒8900立方米。
五、水位
灵江临海河段,因上游始丰溪、永安溪集雨面积大,主流长度相近,洪水期间,两溪洪峰会合临海城关,而城南以下港道曲窄,洪水宣泄不畅,遇上潮汐顶托,易成洪水泛滥。灵江临海站警戒水位6.50米。l949-1990年,有28个年份最高水位超过警戒线,多年最高水位平均值7.79米,其中有5个年份洪峰水位在10米以上。1962年9月6日,洪峰水位达12.10米。
1933--1990年灵江(临海)吴淞基面年最高(洪峰)水位
单位:米
年 | 月 | 日 | 洪峰水位 | 年 | 月 | 日 | 洪峰水位 | 年 | 月 | 日 | 洪峰水位 | ||||
1933 | 9 | 19 | 6.56 | 1952 | 7 | 22 | 8.54 | 1961 | 10 | 4 | 8.16 | ||||
1934 | 3 | 29 | 6.38 | 1953 | 11 | 1O | 6.07 | 1962 | 9 | 6 | 12.10 | ||||
1935 | 8 | 8 | 7.12 | 1954 | 6 | 16 | 6.35 | 1963 | 8 | 12 | 11.13 | ||||
1946 | 9 | 26 | 6.32 | 1955 | 6 | 20 | 7.20 | 1964 | 6 | 21 | 6.O2 | ||||
1947 | 8 | 0 | 6.37 | 1956 | 9 | 20 | 9.95 | 1965 | 8 | 21 | 9.12 | ||||
1948 | 8 | 22 | 8.88 | 1957 | 9 | 24 | 6.11 | 1966 | 7 | 10 | 6.38 | ||||
1949 | 10 | 5 | 10.03 | 1958 | 9 | 5 | |7.39 | 1967 | 6 | 20 | 6.37 | ||||
1950 | 6 | 25 | 6.72 | 1959 | 9 | 5 | 11.21 | 1968 | 6 | 25 | 5.99 | ||||
1951 | 6 | 27 | 6.51 | 1960 | 8 | 3 | 9.26 | 1969 | 4 | 5 | 6.68 | ||||
续表 | |||||||||||||||
年 | 月 | 日 | 洪峰水位 | 年 | 月 | 日 | 洪峰水位 | 年 | 月 | 日 | 洪峰水位 | ||||
1970 | 6 | 27 | 7.22 | 1977 | 9 | 26 | 6.47 | 1984 | 5 | 17 | 5.85 | ||||
1971 | 9 | 24 | 9.62 | 1978 | 6 | 23 | 5.95 | 1985 | 7 | 31 | 8.Ol | ||||
1972 | 8 | 18 | 8.55 | 1979 | 8 | 25 | 5.95 | 1986 | 9 | 21 | 5.95 | ||||
1973 | 6 | 24 | 8.13 | 1980 | 8 | 29 | 6.O6 | 1987 | 9 | 11 | 9.26 | ||||
1974 | 8 | 21 | 8.85 | 1981 | 9 | 23 | 6.86 | 1988 | 9 | 25 | 6.O3 | ||||
1975 | 8 | 13 | 9.32 | 1982 | 7 | 31 | 8.88 | 1989 | 9 | 16 | 8.19 | ||||
1976 | 6 | 3 | 8.10 | 1983 | 8 | 27 | 6.95 | 1990 | 9 | 1 | 10.75 | ||||
六、泥沙
5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初,森林植被被大量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江河含沙量激增。据实测资料统计,椒江流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0.191公斤,多年平均输沙总量123.40万吨,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89。30吨,为全省含沙量较高、侵蚀比较严重的江河流域之一。其中始丰溪流域多年平均含沙量为每立方米0.486公斤,多年平均侵蚀模数每平方公里420吨。
七、水质
本区水文系统对天然水水质监测始于l963年,至70年代末仅设立3个监测点,分析项目简单,资料不全。l980年建立水质化验室,正式开始在境内主要江河断面设立l9个监测点,进行水质监测化验。经多年监测分析,本区天然水质属纳组第一型碳酸盐类水,每升离子总量51.8毫克,为全省低矿化度区之一。区境西部山地水质硬度较低,滨海平原盐碱地水质硬度变化较大。以现有监测数据分析,椒江水系永安溪与灵江段水质尚好,各项指数年平均值达国家地面水二、三级标准;永宁江与椒江河日段水质次之;始丰溪有有机物污染,水质较差。
八、潮汐
天文潮本区海域潮汐属非正规半日潮,涨潮历时5个小时左右,落潮约7个小时,一个太阴日两潮(24—25个小时),周期复始。历年平均高潮位在吴淞基面4米以上。多年平均潮差4米多。日不等现象十分显著,高高潮位与低高潮位差达2米以上。一般以农历八月十五日前后的高潮位为最高。年际变化,以间隔18年零7个月为一周期。灵江感潮可上溯至临海市城西望洋店与坊前村,海游港感潮至三门县海游镇,永宁江感潮至黄岩市潮际村。
风暴潮 受热带风暴(通常称台风)影响,出现时风狂浪涌,海水猛涨,潮位骤高,往往毁塘决堤,俗称洪潮。大部分年最高潮位系风暴潮位。近百年间曾发生2次特大风暴潮。1923年8月7日,台风在瓯江南岸登陆,温岭松门(横门岛)最高潮位达8米以上,沿海海潮泛滥,毁堤倒屋,人畜死亡严重。1989年9月15日(农历八月十六日)21时,23号台风在松门登陆,过椒江市西郊转向西北,本区南起乐清湾,北达三门湾,狂风巨浪,海潮暴涌,2149艘船只毁沉,40%海塘江堤溃决;海门港两岸高达2—3米的防浪墙被摧毁,300多吨位的渔船被抛上江堤,数百吨位的驳船与渡轮被掀翻,岸上水深亦达1.50米以上。
1989年9月15日风暴潮最高潮位
地 点 | 海门 | 马鞍山 | 健跳 | 横门 | 坎门 | 大陈 | 临海 |
潮 位 (米) | 6.90 | 6.56 | 6,40 | 6.38 | 5.48 | 6.23 | 7.O6 |
出现时间 | 20:55 | 21 :48 | 21:22 | 20 :15 | 21;03 | 20:30 | 23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