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史志研究 >>党史研究

黄岩党史上的“最美巾帼”

发布日期:2018-02-21 14:59 访问次数: 信息来源:台州史志网

陈献之

 

 

在黄岩党史上,有近二十位对革命有突出贡献的女党员、女战士、女干部及革命老妈妈,她们中有的是黄岩最早入党的中共党员,有的是黄岩第一个女党支部的书记,有的在国家领导人身边工作,有的成为电影角色的原型,她们为黄岩及中国的解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业绩。这里,介绍她们当中的几位突出代表。

 

两位“革命老妈妈”

 

首先说一下两位参加革命的姐妹,她们的名字叫章益坚和章学英,她们一起被人亲切地称为“革命老妈妈”。

1896年,章益坚出生于黄岩江田村(现属澄江)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间,茅畲小学林泗斋校长(1938年任黄岩县委书记)带领一批教师,在离茅畲一里路的浦洋办起农民夜校,向农民传授文化知识,宣传革命道理。章益坚、章学英以及章益坚的女儿牟仲娥都参加了夜校学习。

全面抗战爆发后,茅畲一带在林泗斋的领导下,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党的组织也建立起来。1938年上半年,林泗斋介绍她加入中国共产党,并给她改名章平东。1938年下半年,浦洋党支部分开设立男女支部,她担任黄岩历史上第一个女支部的书记,同时负责党的交通站工作。1938年底,黄岩党组织号召青年去皖南新四军工作、学习。章益坚带头把自己刚满17岁的女儿牟仲娥送去参军,并和其他同志积极动员青年到部队工作。仅浦洋一个不到100户的村庄,先后奔赴前线参加抗日的就有21人。

1943年夏,她这个不能走远路的“三寸小脚女人”也奔赴四明山。经过5天的步行,终于到达四明山抗日根据地——余姚梁弄,被分配在党的交通站工作。一天,中共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见到她,鼓励她好好工作,并给她改名为章益坚。后来,党组织考虑章益坚脚小、年纪大不宜随军,就决定让她回到黄岩从事党的秘密活动。1945年12月间,女儿牟仲娥因即将分娩,从部队回到娘家,直到次年1月不幸去世,都由章益坚负责照料。为了让女婿余龙贵(时任永乐抗日游击总队总队长)更好地从事革命工作,牟仲娥留下的孩子也一直由章益坚照顾。

1948年间,黄岩的国民党反动派疯狂“剿共”,章益坚受到通缉。上级党组织为了她的安全,将她转移到括苍支队活动的根据地,浦洋的支部工作交给她的妹妹章学英负责。

妹妹章学英也是一位“革命老妈妈”,在当地流传着她智送双“○”信的故事。1948年,在姐姐章益坚转移到游击区后,章学英接任中共浦洋支部书记和茅畲党的交通联络站负责人。有一次,党组织有一封标有“○○”的信,要送到王恩村蔡康春处。章学英知道这是特急信件,从浦洋到王恩村还要经过敌人哨卡。她决定自己带着侄儿,手提竹篮,藏好密信,以去王恩村舅公处送葬的理由亲自送去。她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多次盘问和检查,终于安全地把密信送到蔡康春手里。

 

黄岩本地最早入党的中共党员

 

管启蕴是黄岩城区西街人,她与哥哥管启宇一起入党,是黄岩本地最早的两名中共党员之一。

管启蕴在思想上受哥哥管启宇的影响最深。她自幼勤奋好学,管启宇常常给她讲历史上的一些女英雄、女革命家的故事,鼓励她做一个不平凡的女子,不要过多受家务所累。当时黄岩风气闭塞,女子读书的较少。在管启宇的支持和鼓励下,管启蕴9岁时进入淑德小学读书,后考入临海女子师范学校。

管启蕴受五四运动新潮流的影响,投入反帝反封建运动。1925年,五卅运动席卷全国,管启蕴与管启宇一起创办平民夜校,进行反帝爱国宣传。1926年,管启蕴参加了临海读书社,接受进步思想。

1927年初,经汪维恒介绍,管启蕴与哥哥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她先在国民党黄岩县党部筹备处工作,后被选送到由共产党人主持的浙江省党务人员养成所受训。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管启蕴到上海考入国民党上海党务训练所,又转入宁海中学。1928年重新回到临海女子师范学校学习,7月,从该校毕业。因在家乡无法立足,她又回到上海,先后进入私立君毅中学和上海法学院学习。

从1930年起,管启蕴就从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南京三民中学教师、浙江省立民众教育实验学校助教、海门女校教师、海门省立民众教育馆辅导员、上海严弄小学校长、育光小学校长、常德路小学副校长、江宁路第一小学副校长等职,连续执教37年,成为教育战线上的一名先进人物。

            

与大诗人结为伉俪

 

黄岩有一位女党员,她不仅在国家领导人身边工作,还成为著名诗人的夫人。她的名字叫牟菊明,又名牟决鸣,是黄岩茅畲街人。

牟菊明茅畲小学毕业后,先后进入海门东山中学、上海爱国女校读书。抗战初期,加入临海县政工队,开展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夏奔赴陕北,先后在陕北公学分校、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其间加入中国共产党。鲁艺毕业后,牟菊明在周恩来副主席身边工作。1942年,她与我国著名诗人何其芳结婚。何其芳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革命文艺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同年,发表代表作《生活是多么广阔》《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作品还有《汉园集》《夜歌》《预言》等。

抗战胜利后,国共开展和平谈判,牟菊明随周恩来副主席到重庆曾家岩周公馆,负责管理周恩来办公室工作。后来她担任过董必武秘书。全国解放前夕,任中央高级党校教员。新中国建立后,牟菊明先后在文化部和中央美术学院工作。

牟菊明有个胞妹,名叫牟桂芳,又名史易,是一位新四军战士。牟桂芳早在茅畲小学读书时就参加了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由党组织选送到皖南新四军受训,后分配到部队医院工作。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随部队北进受阻后,她奉命在日军围困的太湖长荡湖地区芦苇荡里护理救治100多名伤病员,坚持艰苦斗争半年多,其事迹后来成为电影《沙家浜》里卫生员小菱的造型素材。后来,牟桂芳任新四军十六旅后方医院材料科科长。抗战胜利后,她随部队北撤到山东,转战各地。新中国建立后,她调国家卫生部工作。

 

在上海《新儿童报》上发表文章

 

林珂是原黄岩县新桥乡田际村人。小学时候,她就刻苦学习,成绩优良,并积极参加社会进步活动。1932年春,她进入田际小学读书。1933年,她跟随林泗斋转学保全小学。1934年下半年,担任校长的林泗斋带着林珂等一批学生到茅畲小学。高小毕业后,林珂因家境贫寒,留茅畲小学当小老师,组织一批不能上学的中青年妇女成立“读书会”自学。

在茅畲小学期间,林珂参加了林泗斋组建的茅小救国会,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出墙报,演节目,组织儿童识字,她在上海《新儿童报》上发表茅小救国会成立大会宣言等文章。茅小“救国会”成立半年以后,茅小“儿童参观团”诞生了。参观团的成员由学生自愿报名,学校批准产生。报名相当踊跃,但限于经济条件,最后只确定林珂、牟端兰等7名学生组成。人员确定以后,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短期培训,准备宣传资料,写好演讲稿。参观团于1936年12月的一天正式出发。路线是:茅畲小学——黄岩县城——海门——路桥——泽国——返回学校。

参观团抵达的第一站是黄岩城内的寺后巷小学。他们受到该校师生的热情接待,参观了校舍设备和手工劳动陈列室,与这里的学生代表进行了座谈。按照预定路线,参观团乘轮船到达海门,参观了东山中学。参观团被安排住在学生宿舍,校方还专门腾出一间小会客室,作为参观团早晚活动的场地。

参观团在海门活动期间,适逢1937年元旦。海门各界在大校场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参观团也应邀参加,并推派代表在大会上演讲。14岁的林珂从容登上主席台,作了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呼吁全国同胞团结起来,共赴国难,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在海门,他们还参观了省立第六中学和飞机场。在路桥,参观团参观了路桥中心小学、河西小学和石曲小学,到泽国参观了阮氏小学。茅小“儿童参观团”的活动,先后历时半个多月。

1938年初,林珂到平阳闽浙边党领导的抗日救亡干校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参加临海县政工队工作。1938年秋,她因身份暴露,返回黄岩,进入黄岩简易师范学校学习。1939年,她回到田际,任教田际小学,4月,出席了在新桥蒋僧桥召开的全县党员代表会议。中共横街区委成立后,林珂任宣传委员。9月,她任中共黄岩县委妇女部长。1940年下半年,她到路桥“台州女子手工业指导人员养成所”学习,后加入《力行》剧团。1942年,到仙居县朱溪小学任教。新中国建立后,她在浙江省工商联工作,后从事教育工作。

 

  (作者系黄岩区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